昨日风景(台湾学人散文丛书)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黄碧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3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208078203
·条形码:978720807820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台湾学人散文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昨日风景》讲述不看黄碧端,你不会有什么损失;看了黄碧端,你就不愿错过她任何一篇文章。她素笔淡墨,黑白电影,风尘恋恋我们刚涌出眼泪,却被她幽幽一默化解,可真要笑,想到忽忽昨日,倒又呆了。独此一家的黄氏风格,碧净,端丽。黄碧端的散文,清新、明亮,有抽离眼前、垂示后世的象征辐射力。
作者简介黄碧端,1945年出生,祖籍福建惠安。台湾当代女作家。台湾大学政治学硕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台湾暨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现任台南艺术大学校长。为台湾《联合报》专栏主笔,曾入选“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并获台湾中兴文艺奖章与吴鲁芹散文奖。
本书是她在《联合报》副刊所发文章结集,分“时光的声音”、“时代的面目”、“创造力的吊诡”、“忽忽昨日”四辑。黄碧端身在学界,关注社会,其文博雅通达,兼“理性与感性的交光互影”。因其在文中显露的“优雅的城府”,被痘弦称为“穿裙子的士”。
媒体推荐黄碧端的散文,清新、明亮,有抽离眼前、垂示后世的象征辐射力。
——陈义芝(台湾资深评论家)
黄碧端的绵里针笔法,清朗中有犀利。在城市里惊梦,在混沌问坚守中道,于不可能中寻求可能,是黄碧端透过文字移易世道的努力。
——张瑞芬(台湾逢甲大学教授)
不看黄碧端,你不会有什么损失;看了黄碧端,你就不愿错过她任何一篇文章。她素笔淡墨,黑白电影,风尘恋恋中我们刚涌出眼泪,却被她幽幽一默化解,可真要笑,想到忽忽昨日,倒又呆了。独此一家的黄氏风格,碧净,端丽。
——毛尖
编辑推荐《昨日风景》是黄碧端在《联合报》副刊所发文章结集,分“时光的声音”、“时代的面目”、“创造力的吊诡”、“忽忽昨日”四辑。黄碧端身在学界,关注社会,其文博雅通达,兼“理性与感性的交光互影”。因其在文中显露的“优雅的城府”,被台湾评论界称为“穿裙子的士”。
目录
序一 “台湾学人散文丛书”总序/周志文
序二 城市惊梦/张瑞芬
第一辑 时光的声音
西湾散章
蜉蝣过客
爱憎童蒙
书牍华洋
如梦
树和时间
寻觅
桌面文章
草木篇(之一)
草木篇(之二)
草木篇(之三)
何不秉烛游
饮酒篇(之一)
饮酒篇(之二)
饮酒篇(之三)
说生死(之一)
说生死(之二)
说生死(之三)
时光的声音
知识的得失
当死亡是例外
风情
叠像
逝日篇
错失
君子之交
人狗之间
寂寞
城市风景
歌者
诗人的夏天
我打江南走过
父女
蝾螈潘彼得
车过英法海峡
不朽的鱼
十七年记:跟专栏道别
依依南艺
第二辑 时代的面目
说赌
畅销其罪
寒士之忿
母爱伦理
食“道”
时代的面目
行路
才貌之间
美女人权
没有了英雄
说文人之名
公众人物胡适之
圣彼得堡与列宁格勒
且说幽默
广告与古典
是凤凰还是灰烬?
善忘的弱者
雅子的抉择
掌声与亲吻
城的宿命
北爱喧嚣录
笑容
我看林清玄“事件”
爸爸们的女儿
怨妇永远是输家
北大行
在网上不朽
彼亦人子
不忘之象
SARS随想
在遗忘的路上
第三辑 创造力的吊诡
困顿与超越:《湖滨散记》导读
查特顿之死
从跳蚤之吻说起
《爱乐罪言》新读
作家的“工作”
诗教
快乐的媒介
读书与读光盘
《雷雨》的笑声
百老汇的艾略特
“北京人”在台北
“驯悍”之外
心灵的可能
创造力的吊诡(之一):舒曼与精神病
创造力的吊诡(之二):美少年勃拉姆斯
创造力的吊诡(之三):雅纳切克的激情
自己的房间
行脚东京都
作家谈美术
“解构”生与死
画画的女子
张爱玲的冷眼热情
北大荒行(之一):萧红故居
北大荒行(之二):北地的仙人掌
BBS文学
李安·电影·地球村
第四辑 忽忽昨日
孙将军印象记:兼记一只箱子
旧事
忽忽昨日:纪念一个早逝的学生
当典型成为夙昔:纪念张继高先生
谈《译丛》
吕绍嘉与慕尼黑爱乐
效劳读者也可以致富
辛诺波里猝逝
记几位读书人长辈
台北失去的风景:追忆曹永坤先生
跨越传统与当代的汉学家:敬悼周策纵老师
一个文人典型的消逝:怀念乔志高先生
后记/黄碧端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辑 时光的声音
西湾散章
梵唱
海上看得见落日的时候,大约是五点吧,海边那个小小的、五颜六色的庙就开始唱经了。极单调的、没有抑扬顿挫的合唱,经过扩音机,漫漫地散在空气里。然后海上的渔火便在逐渐暗下来的天色里明灭闪烁起来了。波涛里的渔人是不会听见唱经的,也好像是在这梵唱按时出现了经年之后,我才终于把它和海上的渔船联想在一起。因了这联想,海边的风习习之外竟带着悲凉了——想或是在许多不归的渔人之后才有了这小小的庙;在许多个别的祈告期盼落空之后才有了这声闻数里的合唱吧。
然而,纵是声闻数里,那期盼中的耳朵在哪里呢?
乡音
常在这一带听见乡音——对别人的耳朵不产生意义的乡音。有时甚至对说话的人自己的耳朵,这乡音也不产生意义:世界上的音盲是很多的,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说的话跟别人有什么不同。然而我每在不经意里听到有人用这样的口音说话,总不免要转头去看他,并且想微笑——只有和母亲说话时用得着的口音竟然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口里发出来,这人,和我一样生在大海彼岸的同一块土地么?
终于有人告诉我,这里的渔民泰半——远在我之前——来自和我相同的那个滨海的县份。那么,他们的故事是云门渡海薪传里的故事,渡了海的人各自开拓他们的天地去了;只有这些人,在波涛之后仍旧选择了波涛,他们固执到甚至于口音也不曾改一改。
于是有时我用同样的口音和他们攀谈,他们却没有人听出这是一个同乡,他们听不出同乡,因而也不会听出异乡,更因而不会被异乡所改变。有人是可以全然无知、全然单纯地活着,因了这单纯的福分,异乡不复是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