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麓山视觉文化丛书)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艺术史,
品牌: 戴小蛮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1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3853337
·条形码:978754385333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麓山视觉文化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这《风景如画—“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的写作完成之后,我想向尊敬的读者介绍一下它的几个特点:第一,尝试从“观念史”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问题。二战之后,西方艺术史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观念史的提出和发展是这种转变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观念史”(the History of Ideas)初创于美国,它思考的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群体的特定观念的发展历史,比如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是如何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它又是怎样对政治、社会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影响的。这实际上是关于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感受和思想的历史。当我们面对相关的丰富而生动的艺术史史实的时候,会产生诸多的感受、思考和启发。第二,这《风景如画—“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首次在国内较完整地介绍了“如画”的观念。这一观念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欧,从字面意义而言,它强调的是“视觉美感”,而实质上,它是由“古典”的“理性”向“现代”的“感性”的转变,它起始于那些兼顾画面“秩序”和“情感”的古典主义风景画,终结于印象派画家笔下,因为后者不关心对象的其他属性,只专心捕捉对象在特定环境和光线下的形色。第三,在讨论“如画”观念的过程中,一方面阐述了当时重要的理论批评家的观点,另一方面则从英国19世纪水彩风景画着手,从当时诸多画家的作品中,去探讨艺术家是如何寻找语言和方案,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感受的。我们由此可以了解到艺术史生动、具体和丰富的性质。为此,在《风景如画—“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的三年写作过程中,笔者逐字逐句地全文翻译了二战后的英美西方艺术史经典共八十余万字,为《风景如画—“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的写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文中所引用的资料大部分是第一次在国内得以介绍,另外,鉴于笔覩我年的绘画衶及在全国获奖的经历,《风景如画—“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结合作品图像分析上也尽量融入了自己的心得。
作者简介戴小蛮,男,1966年生于长沙,在农村长大。
自初中起习画,立志报考美院;后遵父愿,1985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考取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朱辉先生的水彩画硕士研究生;2003年考取南京师大曹意强先生的西方美术史学及方法论博士研究生(统招)。现为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水彩专业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水彩艺委会秘书长。
先后有多幅水彩作品获十届全国美展,第五、第六届全国水彩展,首届水彩人物展的银、铜及优秀奖。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世界美术》、《新美术》等专业刊物。
编辑推荐研究视觉文化,创造视觉艺术,启发视觉智慧,开拓视觉人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如画”的观念与英国水彩地形图
第二章 从克劳德、萨尔维特到透纳、康斯泰勃尔风景画风格的演变
第三章 “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语言及表现技法(上)
第三章 “如画”的观念与十九世纪英国水彩风景画语言及表现技法(下)
第五章 一种有益的补充
绪论
注释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这本书的写作完成之后,我想向尊敬的读者介绍一下它的几个特点:第一,尝试“观念史”的观点和方法来考察问题。二战之后,西方艺术史研究的观点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观念史的提出和发展是这种转变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观念史”(theHistoryofIde-as)初创于美国,它思考的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群体的特定观念的发展历史,比如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是如何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它又是怎样对政治、社会和文化艺术等领域产生影响的。这实际上是关于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感受和思想的历史。当我们面对相关的丰富而生动的艺术史史实的时候,会产生诸多的感受、思考和启发。第二,这本书首次在国内较完整地介绍了“如画”的观念。这一观念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欧,从字面意义而言,它强调的是“视觉美感”,而实质上,它是由“古典”的“理性”向“现代”的“感性”的转变,它起始于那些兼顾画面“秩序”和“情感”的古典主义风景画,终结于印象派画家笔下,因为后者不关心对象的其他属性,只专心捕捉对象在特定环境和光线下的形色。第三,在讨论“如画”观念的过程中,一方面阐述了当时重要的理论批评家的观点。另一方面则从英国19世纪水彩风景画着手,从当时诸多画家的作品中,去探讨艺术家是如何寻找语言和方案,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感受的。我们由此可以了解到艺术史生动、具体和丰富的性质。
文摘第一章“如画”的观念与英国水彩地形图
随着18世纪至19世纪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的探索和拓张殖民地,加上英国社会前往欧洲大陆的、旨在寻访欧洲文化传统的“大旅行”(尤其是前往意大利的旅行),许多地形图画家跟随着坚毅沉着的船长们或是具有充分修养的上流社会人士,沿途用水彩工具快速而准确地记录下所见的某一具体地域的景色和风情人物——在完成这项任务上,油画在快捷性和便于携带上,是远远不及水彩的,这类作品就是地形图水彩画。
地形图的任务就是要清楚、准确地再现出某一地点的最显著的形貌,其中包括这一地域的景色特点、建筑、生活用具、生活细节及当地居民的各种特点等等,用我们今日的眼光,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位专业的旅行摄影家从我们未曾去过的地方所带回来的一组精彩的照片。地形图画家不像理想化风景的画家那样可以自由而尽情地将美感作为自己的创作目的,地形图画家的任务是转述“纯粹的一模一样的真实”。因此,早期典型的地形图水彩画要么采取全景似的构图,要么就采取鸟瞰式构图,以表达尽可能多的真实内容,它尽可能地采用没有云彩和阴影干扰的纯净日光,以此获得对象最真切的景象。这充分地说明:在照相术发明之前,地形图水彩画是当时最适于记录旅行所见的媒介,从这一点而言,我们也可以部分地理解水彩画(尤其是水彩风景画)在英国得以兴盛的原因。
后记这本书的写作让我在付出诸多努力之余,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因为要真正地读懂那些经典性的西方艺术史原著,研究那些绘画作品之后的诸多内涵,并不仅仅是对自己英文水平和绘画修养的考验。正是在这一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使我逐渐产生了一种喜悦之情:那些极具启发性的学术营养,对我将来的很多关于艺术、历史及人生的理解和判断,肯定会形成极为有益的影响,至少能让自己理解和完善一种沉静的、可信赖的态度和方法。所以,我在此必须表达对曹意强先生的学识、智慧和胸怀的由衷感佩。
在本书的写作余暇,在南京、杭州、苏州、扬州、宜兴等地的短暂游历,与本书的写作思路及方法是如此的契合,这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美好体验。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对学术的一贯关注和支持,促成了本书的完善和出版,并解除了我在此期间的诸多后顾之忧,在此,我要特别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