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忧伤你不懂(小橘灯·校园纯小说)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陆梅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少儿出版社
·页码:19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9735740
·条形码:978753973574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小橘灯·校园纯小说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我的忧伤你不懂》为“小橘灯校园纯小说”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陆梅的儿童短篇小说二十篇,包括:《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我的草样年华》、《矢车菊的天空》、《永远有多远》、《等待奋迹》、《姊妹坡》、《上学记》、《一个人的童年》、《彼岸花》、《大舅的婚事》、《我的忧伤你不懂》、《女孩丹尼莎》等。
作者简介陆梅,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青春散文集《寂寞芬芳》,人物随笔集《谁在畅销》、《文学家的星空》,中篇青春小说《天堂来信》,长篇小说《生如夏花》等。
作品多次获奖并收入各类丛书、年选。其中《寂寞芬芳》获第四届全国少儿图书三等奖,《天堂来信》获2005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文学家的星空》获2007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短篇小说《谁能把春天留住》获2007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长篇散文《马不停蹄的忧伤》入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2年儿童文学》,《生如夏花》收入少年儿童出版社”陈伯吹儿童文学桂冠书系”等。
编辑推荐秉承冰心先生名篇主题,展现当代少年别样风采! 《我的忧伤你不懂》为“小橘灯校园纯小说”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陆梅的儿童短篇小说二十篇,力图通过孩子们丰富生活的一个侧面、一个场景、一个小小的事件,来书写孩子们的快乐、开心、苦闷、烦恼,将孩子们内心世界丰富的一面展示出来,诠释成长过程中的阵痛与神秘,同时也感受成长的快意与美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体会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对爱和美的感悟。
目录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我的草样年华
矢车菊的天空
永远有多远
等待奋迹
姊妹坡
上学记
一个人的童年
彼岸花
大舅的婚事
我的忧伤你不懂
女孩丹尼莎
蝴蝶和暴雨
哑女米莉
米舒欣的十六岁夏天
瞥见幸福的颜色
玛吉阿米
看夏荷盛开
一只猫的独白
远去的村庄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后记亲爱的读者,你是否有过因为邂逅一本好书而兴奋无眠的时候?
西班牙作家卡洛斯·鲁依斯·萨丰说:“你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但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的人留下来的灵魂。一本书,每经过一次换手,接受新的目光凝视它的每一页,它的灵魂就成长一次,茁壮一次。”——我读这段话时,心里的共鸣,恰似喜雨自天庭洒下!
好书是一面镜子。当你有足够的内省力,你就能在书中观照自我。——我相信每一本经过你手、接受你目光凝视、最终在你心里投下光的影子的书,都是属于“你的”好书,是有灵魂的书。
那么现在这本书,我能够说些什么呢?
书中有我童年的影子。那些夏天水田边的奔跑,那一个个午睡醒来不见了姐的寂寥,哭着闹着也要去上学的懵懂,一个人躺在山冈上看天、听风的游离,赤着脚追逐乡间生灵的轻盈……所有童年的意象纷至沓来!
诗人里尔克说:“一个人的童年可能会始终存在着,需要去完成,除非你愿意将它当做永远丢失的东西来看待。”——是的,“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美】罗伯特·潘·沃伦)
我在写童年时,有意推出了一个叫“艾美”的女孩。与其说这个“艾美”是我童年的投射,不如讲,我希望借助这个人物,在“虚构”和“经验”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当你明白了你是怎样丢失了自己的童年,同时也知道了你再也不能求助任何其他事物拥有自己的童年时,你就会懂得,什么才是你真正珍视的!
书中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关注留守儿童。关于留守儿童的话题,近来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尤其是2007年初,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牵手行动”,隆重推出一台“春暖2007——我有一个梦想”的晚会,将“农民工的孩子”引向民众关注的前台。
我写留守儿童,缘自2006年一个短篇:《谁能把春天留住》。当时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则新闻调查,说中国目前有2000多万14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背井离乡去城里打工,因为舍不得车票钱,数年才回一趟家。因打工无法照顾孩子,临走就将他们托付给老人或亲戚照看。这些“爸爸妈妈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像野草一样地生长……”——当时听到这句话,心里猛然一惊,某种疼痛堵在胸口。
我有些遗憾我是一个“文学记者”。我希望这个时候我能够以“社会记者”或“教育记者”的身份,去西部贫困山区,以真实所见,记下留守儿童们的悲欢……可惜,我所在的报社不需要如此新闻。
有一天我豁然开朗!我不是在写小说吗?我完全可以借“文学之笔”,关注那一棵棵“野草”!于是,一篇篇以留守儿童为主角的故事,就从笔端流淌出来。这一个个留守儿童的故事,是虚构的吗?是。——但未必不是现实。甚至现实,远远要走在前面。
或许写作,就是一次次的思索和逼问,仿佛已经接近了答案,但答案其实在背后,在完全相反的方向。我想告诉亲爱的读者们:
“童年时代的某些日子是伴随着一本好书度过的。我们原以为在这样的时间中未曾有过生活,然而事实上,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日子让我们感到过如此这般的充实。”
普鲁斯特的这段话,对于一切有灵魂的书,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