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指称与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
分類: 图书,语言文字,汉语,汉语语法,近代、现代语法,
品牌: 姜红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11104172
·条形码:978781110417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陈述指称与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是关于研究“陈述指称与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的专著,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书中以“陈述、指称与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为题,旨在深入探求现代汉语中部分语法现象与陈述、指称间的关系。 《陈述指称与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姜红,女,汉族,1972年9月出生于安徽霍邱,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现任安徽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副主任,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主任。 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在美国Hampshire college做访问学者并教授中文,2005年再度赴美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曾主持各类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词典等4部。
目录
序(朱景松)
绪论
第一章 陈述、指称的概念
第一节 陈述、指称概念的哲学和逻辑学渊源
第二节 语言学研究视野中的陈述、指称概念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现代汉语陈述、指称问题研究综述
第一节 谓词性成分的陈述、指称问题
第二节 体词性成分的陈述、指称问题
第三节 陈述、指称的相互转化问题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N的V”——一种特殊的指称形式
第一节 “N的V”结构的实质
第二节 “N的V”结构中“V”的性质——兼论动词性成分的陈述、指称问题
第三节 “N的V”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谓词的叙实性与主、宾语的陈述和指称
第一节 谓词的叙实性与主、宾语的特征
第二节 容器语句与主语的陈述和指称
第三节 谓词的叙实性与宾语的陈述和指称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现代汉语中名词的陈述性——从“名词谓语句”、“副+名”、“名+名”等现象谈起
第一节 内涵、外延与陈述、指称
第二节 名词谓语句与名词的陈述性
第三节 “副+名”现象与名词的陈述性
第四节 “名+名”现象与名词的陈述性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指称的分类和名词性成分指称的特征
第一节 指称的分类
第二节 制约名词性成分指称特征的条件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陈述和指称的转化
第一节 陈述转化为指称的方式和类型
第二节 指称转化为陈述的方式和类型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附录一 哲学的语言转向对当代语言研究的影响
附录二 说“型男”
附录三 解读“数字”系列流行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这本书原来是姜红的博士学位论文。她要我在这里写几句话,我只能说说我对这个课题的理解,说说姜红和我琢磨这个课题的过程。
我最早接触到陈述和指称问题,是读了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之后。朱先生把谓词性主语和宾语划分为指称性的和陈述性的两类:能够用“什么”提问的是指称性的主语、宾语,能够用“怎么样”提问的是陈述性的主语、宾语。朱先生的分析使人耳目一新。长期以来,汉语语法学界有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形容词变成了名词或名物化了的说法。为什么会有这种分析?原来确有一部分谓词性词语表示指称,它给人一种“事物化”的感觉。不过,指称作为“事物”与名词性词语表示的事物,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不能把指称性的谓词性主语、宾语的“事物化”与名词表示的事物简单等同。再说,谓词性词语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还有陈述性的一类,这样的主语、宾语当然谈不上名物化。所以说.朱先生把谓词性主语、宾语划分为指称性的和陈述性的,不仅确切地说明了谓词性主语、宾语的内部差别,而且从根本上说清了动词、形容词名物化分析主张存在的原因,以及这种主张的不确切、不合理之处。基于这个理解,我曾经写过《陈述、指称与汉语词类理论》这样一篇文章。
文摘陈述性指称性:
陈述和指称指的是语言符号和外部世界相联系的两种不同方式。如果一个语言符号具有直接联系外部世界中的动作、行为或关系的性质或性能,我们说这个语言符号具有陈述性;如果一个语言符号具有直接联系外部世界中事物的性质或性能,我们说这个语言符号具有指称性。
陈述形式指称形式:
如果一个语言符号直接联系外部世界中的动作、行为或关系,也就是说以陈述的方式与外部世界相联系,我们说这个语言符号是陈述形式;如果一个语言符号以直接联系外部世界中的事物,也就是说以指称的方式与外部世界相联系,我们说这个语言符号是指称形式。
陈述形态指称形态:
“陈述形态”和“指称形态”的概念与“陈述形式”和“指称形式”的概念相似。因为“形态”一词在语言学中主要用于表示词的内部变化形式,如构词形式和词形变化形式等,而我们所说的“陈述”和“指称”主要指语言符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避免混淆,本书只使用“陈述形式”、“指称形式”的概念而不使用“陈述形态”和“指称形态”的概念。
陈述功能指称功能:
如果一个语言符号直接联系的是外部世界的动作、行为或关系,我们说这个语言符号具有陈述功能,如果一个语言直接联系的是外部世界中的事物,我们说这个语言符号具有指称功能。
后记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修改而成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陈述、指称与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2007年5月通过答辩后略作修改,集中了与陈述、指称相关的部分研究成果,形成本书。
之所以选择从陈述、指称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现象,和我博士期间的导师朱景松先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朱景松先生对陈述、指称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发表过非常重要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从选题、研究方法的选择、篇章结构的安排到语料的选取,都得到了的朱景松先生精心指点,都凝聚着朱景松先生的心血和智慧。值本书出版之际,特向导师朱景松先生致以深深的谢意!
我1994年本科毕业后分配至安徽农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及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促使我一步步成长,先是在安徽大学取得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然后在苏州大学取得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学位,再接着又在南京师范大学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博士后研究。应该说,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和学校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和支持分不开。特别是黄邦汉教授,他的胆识和胸襟深深影响他周围的所有人,感谢他多年来给予我的教诲和关怀。
博士论文的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齐沪扬、陈昌来、池昌海、曹德和、岳方遂、石汝杰、汪平、张玉来、王建军、陆庆和等先生也对论文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是我对论文进行修改的重要基础。在此,谨向各位先生致以衷心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