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中文版)(第2版)(Atmospheric Science)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天文学 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气象学),
品牌: 约翰·M.华莱士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48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030225953/9787030225955
·条形码:978703022595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Atmospheric Science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大气科学(中文版)(第2版)》由Wallaee和Hobbs教授编著的这本《大气科学》主要阐述地球大气的特征、结构、演变过程与预报等基本问题。它作为大学教学的一个人门教材十分适用于地球科学各相关分支学科的学生使用,对于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它简练而通俗地阐述了大气科学各部分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成果。任何一个学生,如果能认真地学完这《大气科学》,都会从中获取很大的收益。
编辑推荐《大气科学(中文版)(第2版)》大气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应用性学科。从广义的观点看,它研究各种行星(如地球、金星、火星)大气的结构和演变及其中发生的各种大气现象。从狭义的观点看,它主要研究地球大气。从这个意义讲,大气科学可看作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目录
序言
译者前言
第二版前言
鸣谢
第一版前言
第1章绪论
1.1研究内容及近期的主要进展
1.2相关概念及术语
1.3大气的基础知识
1.3.1光学特性
1.3.2大气质量
1.3.3大气化学成分
1.3.4大气的垂直结构
1.3.5风场
1.3.6降水
1.4第2章简介
习题
第2章地球系统
2.1地球系统的成员
2.1.1海洋
2.1.2冰雪圈
2.1.3陆地生物圈
2.1.4地壳和地幔
2.1.5地球系统中各部分对气候的作用
2.2水循环
2.3碳循环
2.3.1大气中的碳
2.3.2生物圈中的碳
2.3.3海洋中的碳
2.3.4地壳中的碳
2.4地球系统中的氧
2.4.1氧的来源
2.5气候和地球系统的历史
2.5.1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变
2.5.21亿年前
2.5.3100万年前
2.5.42万年前
2.6地球: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
习题
第3章大气热力学
3.1气体定律
3.1.1虚温
3.2流体静力学方程
3.2.1重力位势
3.2.2标高和测高方程
3.2.3等压面的厚度和高度
3.2.4海平面气压换算
3.3热力学第一定律
3.3.1焦耳定律
3.3.2比热
3.3.3烙
3.4绝热过程
3.4.1气块的概念
3.4.2干绝热温度递减率
3.4.3位温
3.4.4热力学图
3.5空气中的水汽
3.5.1湿度参数
3.5.2潜热
3.5.3饱和绝热和假绝热过程
3.5.4饱和绝热递减率
3.5.5相当位温和湿球位温
3.5.6诺曼德定律
3.5.7先上升后下沉的净效果
3.6静力稳定度
3.6.1未饱和空气
3.6.2饱和空气
3.6.3条件性不稳定和对流性不稳定
3.7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
3.7.1卡诺循环
3.7.2熵
3.7.3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
3.7.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般化论述
习题
第4章辐射传输
4.1辐射波谱
4.2辐射定量描述
4.3黑体辐射
4.3.1普朗克函数
4.3.2维恩位移定律
4.3.3斯蒂芬一玻耳兹曼定律
4.3.4实际物体的辐射特征
4.3.5基尔霍夫定律
4.3.6温室效应
4.4散射、吸收和发射的物理意义
4.4.1气体分子和粒子的散射作用
4.4.2粒子吸收作用
4.4.3气体分子的吸收和发射
4.5行星大气中的辐射传输
4.5.1比尔定律
4.5.2大气层的反射和吸收
4.5.3红外辐射的吸收和发射
4.5.4辐射加热率的垂直廓线
4.5.5卫星被动遥感
4.6大气顶部的辐射平衡
习题
第5章大气化学
5.1对流层大气的组成
5.2微量气体的源、输送和汇
5.2.1源
5.2.2输送
5.2.3汇
5.3对流层中的一些重要的微(痕)量气体
5.3.1氢氧自由基
5.3.2部分活性氮化合物
5.3.3有机化合物
5.3.4一氧化碳
5.3.5臭氧
5.3.6氢化合物
5.3.7含硫气体
5.4对流层气溶胶
5.4.1源
5.4.2化学组成
5.4.3输送
5.4.4汇
5.4.5浓度和尺度分布
5.4.6停留时间
5.5空气污染
5.5.1污染源
5.5.2烟雾
5.5.3区域和全球污染
5.6对流层化学循环
5.6.1氮循环
5.6.2硫循环
5.7平流层化学
5.7.1未扰动的平流层臭氧
5.7.2人类活动对平流层臭氧的影响:臭氧洞
5.7.3平流层气溶胶、平流层中的硫
习题
第6章云微物理学
6.1水汽的凝结核化
6.1.1凝结核化原理
6.1.2云凝结核
6.2暖云的微结构
6.3云液水含量及夹卷
6.4暖云中云滴的增长
6.4.1凝结增长
6.4.2碰并增长
6.4.3云滴凝结增长和碰并增长之间的过渡
6.5冷云微物理学
6.5.1冰质粒的核化;冰核
6.5.2云中的冰质粒浓度;冰晶繁生
6.5.3云中冰质粒的增长
6.5.4冷云中降水的形成
6.5.5固体降水的分类
6.6人工影响云和降水
6.6.1人工影响暖云
6.6.2人工影响冷云
6.6.3无意识人工影响
6.7雷暴与起电
6.7.1电荷的产生
6.7.2闪电和雷声
6.7.3全球电路
6.8云和降水化学
6.8.1总论
6.8.2质粒和气体的传输
6.8.3核化清除
6.8.4气体在云滴中的溶解
6.8.5液相化学反应
6.8.6降水清除
6.8.7降水中硫酸盐的来源
6.8.8雨水的化学组分
6.8.9由云生成的气溶胶
习题
第7章大气动力学
7.1大尺度水平气流运动学
7.1.1气流的基本运动学特征
7.1.2涡度和散度
7.1.3形变
7.1.4流线与轨线
7.2水平流体动力学
7.2.1视示力
7.2.2真实力
7.2.3水平运动方程
7.2.4地转风
7.2.5摩擦效应
7.2.6梯度风
7.2.7热成风
7.2.8行星旋转下的垂直运动
7.2.9涡度守恒原理
7.2.10位涡
7.3原始方程
7.3.1气压垂直坐标
7.3.2静力平衡
7.3.3热力学能量方程
7 3.4垂直运动场的推导
7.3.5原始方程组的解
7.3.6原始方程组的一个应用
7.4大气环流
7.4.1动能循环
7.4.2大气热机
7.5数值天气预报
习题
第8章天气系统
8.1温带气旋
8.1.1概述
8.1.2锋和地面天气
8.1.3垂直结构
8.1.4空气轨迹
8.1.5寻找完美风暴
8.1.6自上而下的影响
8.1.7潜热释放的影响
8.2地形作用
8.2.1背风坡锋生和背风坡槽
8.2.2罗斯贝波沿倾斜地形传播
8.2.3冷空气堆积
8.2.4地形引起的暴风
8.2.5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8.3深对流
8.3.1环境控制
8.3.2对流风暴的结构和演变
8.3.3与对流风暴有关的破坏性风
8.3.4中尺度对流系统
8.4热带气旋
8.4.1结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
8.4.2生成和生命期
8.4.3风暴潮
习题
第9章大气边界层
9.1湍流
9.1.1涡旋和热泡
9.1.2湍流的统计描述
9.1.3湍流动能和湍流强度
9.1.4湍流输送和通量
9.1.5湍流闭合
9.1.6湍流尺度和相似理论
9.2地表能量平衡
9.2.1辐射通量
9.2.2地表能量平衡
9.2.3整体空气动力学公式
9.2.4全球地表能量平衡
9.3垂直结构
9.3.1温度
9.3.2湿度
9.3.3风
9.3.4边界层结构的逐日变化和区域变化
9.3.5层结对湍流和稳定性的非局地影响
9.4演变
9.4.1夹卷
9.4.2边界层发展
9.4.3陆面云盖下边界层
9.4.4海洋边界层
9.4.5风暴天气
9.5特殊效应
9.5.1地形作用
9.5.2海陆风
9.5.3森林冠层效应
9.5.4城市效应
9.6进展中的边界层气象学
习题
第10章气候动力学
10.1现代气候
10.1.1年平均状况
10.1.2与一天时间的依赖关系
10.1.3与季节依赖的关系
10.2气候变率
10.2.1内部产生的气候变率
10.2.2耦合气候变率
10.2.3外强迫气候变率
10.3气候的平衡、敏感性及反馈效应
10.3.1瞬变响应与平衡响应
10.3.2气候反馈效应
10.4温室效应
10.4.1温室气体的增长
10.4.2人为引起的温室增暖效应是否明显?
10.4.3未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预估
10.5气候监测与预测
习题
……[看更多目录]
序言大气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应用性学科。从广义的观点看,它研究各种行星(如地球、金星、火星)大气的结构和演变及其中发生的各种大气现象。从狭义的观点看,它主要研究地球大气。从这个意义讲,大气科学可看作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由Wallace和Hobbs教授编著的这本《大气科学》主要阐述地球大气的特征、结构、演变过程与预报等基本问题。它作为大学教学的一个入门教材十分适用于地球科学各相关分支学科的学生使用,对于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为它简练而通俗地阐述了大气科学各部分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成果。任何一个学生,如果能认真地学完这本书,都会从中获取很大的收益。
两位编者,Wallace和Hobbs教授,一位是国际著名的气候学家,另一位是国际著名的云雾物理学家,他们合作写作的这本大气科学教材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影响。第一版出版于30年前(当时就受到许多学校的欢迎和重视(国内有中译本))。2006年出版的第二版在第一版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增补。对于近30年来在大气科学领域中出现的许多新进展和新成果在本书中都有阐述,其中包括大气化学、地球系统、气候与气候变化、大气边界层等。对于大气动力学、辐射传输、强风暴以及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等章节也做了重要修订,增加了新的内容,从而使本书涵盖了大气科学的大量最新成果和现代的科学原理和概念。这对于一个开始学习和接受大气科学基础知识的学生尤其重要,有了这些新知识,可以更快地过渡到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去。除了内容新这一个重要特点外,该书对于各部分理论问题的阐述做了精心选择,选取的内容大多是基础性的和必需具备的。在阐述方式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即便对于非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也容易理解。此外该书还包括大量的思考题和计算题,并且有些直接置于所述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之后,这对于加深理解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本好的教科书应该包括这些部分。同时该书还附有大量注脚和知识性框栏。它们非常精炼而准确地总结了在相关问题上关键科学家的贡献和简历、气象学的发展史以及关键科学概念或问题的深入解释。这些对于吸引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这种写法在近代出版的其他教科书中也日渐明显。总之,崭新的内容、精心的选材、深入浅出和生动的阐述、大量的针对性习题以及许多科学家小传和总结性的知识性框栏,共同构成了这本教科书最重要的特点。我相信本书中文版的出版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本书的中文译文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教师完成。他们都是相关领域的教授和专家,因而译文的质量是高的。他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译文做了多次修改。尽管如此,由于该书的内容新颖,涉及面广,有个别错误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这也是任何一部译著都难免发生的。何金海教授作为主要译者,做了大量组织和协调工作,保证了本书能顺利和及时出版,感谢他的重要贡献!最后,我认为还要感谢科学出版社对此书出版的重视和为此付出的劳动,尤其是邹凯和霍志国编辑。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