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類: 图书,哲学,欧美哲学,综合,
品牌: 托马斯·莫尔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16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100018153/9787100018159
·条形码:9787100018159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乌托邦》适合于哲学爱好者阅读。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乌托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熟悉英国这个时期历史的人一望而知。第二部分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这同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讲述了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手工业生产的理想社会。
作者简介托马斯·莫尔 (St. Thomas More,或Sir Thomas More,1478-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作为一个献身于自己的宗教和原则的殉道士而被后人所铭记,被誉为英伦三岛有史以来最有德行的人。
编辑推荐莫尔在1516年写成《乌托邦》,采取了非常严肃的态度,使用的是当时学术界通行的拉丁语,但是书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名,都是杜撰。他的时代是地理发现的大时代。新的航路,新的陆地,新的人民,一齐涌现出来,使欧洲人眼界顿开,打破了成见,解放了思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莫尔从一位航海家口里叙出一个乌托邦来,的确真假难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
目录
托马斯?莫尔向彼得?贾尔斯问好的信
《乌托邦》第一部——杰出人物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某一个国家理想或世的谈话,由英国名城伦敦的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知名人士托马斯?莫尔转述
《乌托邦》第二部——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某一个国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伦敦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托马斯?莫尔转述
关于城市,特别是亚马乌罗提城
关于官员
关于职业
关于社交生活
关于乌托邦人的旅行等等
关于奴隶等等
关于战争
关于乌托邦人的宗教
附录
莫尔和伊拉斯奠斯的书信摘录
附录二
《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莫尔小传
《乌托邦》的版本和翻译
……[看更多目录]
序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都思想比较先进,反对中世纪的禁欲观念和神权主义,坚持以人为本位,相信人的力量,力求满足人的情感和兴趣。莫尔当然也具有上述的特征。但是由于多数人文主义者毕竟主要地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不可能在利益上和人民大众取得更大程度的一致。莫尔所以超出同辈,直到今天还享有盛名,其作品还未丧失现实意义,恰在于其能高度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他在《乌托邦》这部不朽的著作中,为当日英国广大劳苦群众所遭受的水深火热的痛苦,慷慨陈词,大声疾呼。不仅如此,他还指出造成这种痛苦的根源,井提出具体的办法和措施,要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他认为是具有普遍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这一点上,他表现出丰富的才华,巨大的热情,过人的胆略,并阐述了精辟的见解。
文摘几乎隔了一年,亲爱的彼得?贾尔斯,我才寄给你这本关于乌托邦国的小书,为此感到颇不好意思,我相信你盼望在一个半月之内就得到此书的。当然你知道,我无须为这部作品搜集材料,也不必为材料的安排操心。我只须把在你陪同下拉斐尔②所讲的东西重述一下。因此我没有理由花气力在叙述的文体上,他的语言本是不加修饰的。首先,那是匆促间临时的谈话;其次谈话人对拉丁语不如对希腊语精通,这是你清楚的。所以我的文体越是接近他的随意朴质风味,越是接近真实,而只有真实才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注意,也实际上是注意了的。
很明显,莫尔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他写作的动机是积极的,是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然而乌托邦社会主义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同义词,乌托邦在后代被人们和空想等同起来。这也许非莫尔始料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