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尉的女儿(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分類: 图书,小说,外国,世界名著,欧洲,俄国,
品牌: 普希金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码:19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32226955
·包装版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青少年
·丛书名: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贵族青年格里尼奥夫去白山要塞服役途中,由于深液的暴风雪迷了路。被沙皇官兵追捕的普加乔夫(格里尼奥夫当时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为格里尼奥夫引路,格里尼奥夫为了表示感激,把一件羊皮袄送给普加乔夫。这样,格里尼奥夫才安全到达一个村庄,普加乔夫也躲开了官兵的追捕。
格里尼奥夫在白山要塞服役期间,与要塞司令的女儿玛利娅相爱。青年军官施瓦勃林出于妒嫉,与格里尼奥夫决斗,后者受重伤。普加乔夫率农民于1773年10月起义。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很快占领了白山要塞。要塞司令米罗诺夫夫妇被处死,施瓦勃林投降了普加乔夫的农民起义军,格里尼奥夫坚持与起义军为敌,被捕后等待被处死。临刑前,普加乔夫认出格里尼奥夫就是那位在暴风雪中赠送他羊皮袄的青年,便免他一死,并将他释放了。格里尼奥夫忠于沙皇,站在贵族的立场上,不与普加乔夫的农民军为伍。投降农民起义军的贵族军官施瓦勃林威逼玛利娅与他成亲,玛利娅坚决不从。无奈之下,格里尼奥夫只好向普加乔夫求救,普加乔夫在关键的时刻再次救出玛利娅,帮助她与格里尼奥夫成婚。
1774年,普加乔夫的农民起义失败,普加乔夫被俘。由于施瓦勃林的告发,格里尼奥夫因涉嫌与普加乔夫有过来往而被捕并判处终身流放。玛利娅以白山要塞司令的遗孤身份亲赴彼得堡,向女皇叶卡杰琳娜二世陈述格里尼奥夫并未背叛沙皇的真情,女皇改变了原判,格里尼奥夫被宣布无罪释放。
普加乔夫被沙皇判处绞刑。临刑前,他在广场聚集在人群中认出了格里尼奥夫,向他点头示意,之后从容就义。
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普希金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以后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如《自由颂》(1817年);《致恰达耶夫》,(1818)年;《乡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创作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故事取材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骑士鲁斯兰克服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终于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民间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主义诗歌,向贵族传统文学提出挑战。
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国南部任职,这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流放。在此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参加了一些十二月党的秘密会议。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确,更强烈了。普希金写下《短剑》(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还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太阳沉没了》(1820)、《囚徒》和《短剑》(1821)等,这些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从这一时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编辑推荐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星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了一百岁还忘不掉的信念。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这套世界文学名著宝库精选了世界名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为脍炙人口的123本,并将这123本世界名著重新编写审订,使之在不影响原著的基础上更适合于青少年们阅读,在丰富他们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文学功底、锻炼文字驾驭能力。同时,让他们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使其成长道路上充满阳光与滋润他们心灵的雨露。
目录
第一章 近卫军中士
第二章 向导
第三章 白山要塞
第四章 决斗
第五章 热恋
第六章 暴动
第七章 要塞陷落
第八章 “皇上”召见
第九章 依依惜别
第十章 围困奥伦堡
第十一章 再遇普加乔夫
第十二章 孤女得救
第十三章 送走玛丽娅
第十四章 冤家路窄
第十五章 受审
……[看更多目录]
序言普希金的人生旅程虽然只有短短37个春秋,但是他的生命之火却熊熊燃烧,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辉。他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汇合成了色彩斑斓、光辉夺目的艺术海洋,建造了永远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不朽的艺术丰碑。他开创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高尔基称普希金是“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他的辉煌成就同样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普希金大量的作品中,《上尉的女儿》代表着普希金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19世纪30年代,是俄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尼古拉一世残酷镇压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后,在国内实行了残酷的、恐怖的统治。他压制社会舆论、迫害正直的知识分子、残忍地绞杀民主力量、血腥镇压人民的反抗。由于政治上的腐败,当时的俄国贪官遍地、酷吏横行,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由于广大农民不堪其苦,各地终于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在风起云涌的起义风暴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受人民拥戴的义军领袖,普加乔夫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性格豪爽,英勇果敢,有情有义,爱憎分明,宁死不屈。普希金在《上尉的女儿》中艺术地再现了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小说还描写了主人公之一的格利尼奥夫这个外省贵族,叙述了他戏剧性的生活经历,并成功地塑造了忠实的仆人萨维里奇、俄国少女玛丽娅。伊万诺夫娜、白山要塞司令米罗诺夫等一大批人物形象。
《上尉的女儿》将轰轰烈烈的历史烽烟与生动感人的爱情故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其内涵十分深远。
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普希金一方面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同情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暴动除了相互残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反映了他世界观的矛盾和精神上的极度痛苦与不安。然而,他能正视现实,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残酷的斗争,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给俄国的文学创作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尉的女儿》文字简洁、语言朴素,既有民间语言的朴素美,又有文学语言的色彩美与韵律美。民间语言与文学语言经普希金的妙笔生花,变得精妙绝伦,读起来悠然神远,余味无穷。
文摘白山要塞离奥伦堡约40俄里。道路顺着着伊克河陡峭的河岸向前延伸。虽然天气寒冷,但因河水翻着波浪,河面还没有结冰。铅灰色的波浪在白雪皑皑的、景色单调的两岸中间,显得阴沉而幽暗。
河岸的两边,是广袤的吉尔吉斯大草原。我心情并不好,总觉得很烦闷,想的也尽是些令人发愁的事。驻防军的生活对我没有多少吸引力。我竭力想像着我未来的上司米罗诺夫上尉的模样。我把他想像成了一个严厉、暴躁的老头子,除了军务之外,一无所知。甚至他会为芝麻大点儿的小事,把我关起禁闭,每天只给我一点面包和一杯水,让我活不好也死不了。
想着想着,暮色已经降临了。我们的马车加快了速度。我问车夫:
“离要塞还有多远?”
“不远了。”车夫答道,“你看,我都看见了!”
我环顾四周,以为能看到一些威严的城堡、塔楼和塞墙,或是隐约闪动的军人的身影,可是除了一个围着木栅栏的小村子之外,什么也没有看到。
马车越走越近了,我清楚地看到在村子的一侧,是三四垛有半边积雪的干草堆;另一侧是一座歪歪斜斜的破磨坊,上面懒洋洋地挂着一些用树皮制成的小叶片。
“要塞到底在哪儿?”我惊讶地问车夫。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