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几何学与应用理论

分類: 图书,科技,机械、仪表工业,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机械传动机构,
品牌: F.L.李特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70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2394204/9787532394203
·条形码:978753239420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齿轮几何学与应用理论》共25章。叙述各种形式齿轮的几何学及啮合原理,并阐明用计算机模拟和坐标系变换来使轮齿产生的理论。这样,可以达到齿轮加工的高精度和超高精度。此外,还扼要介绍齿轮传动在钟表、仪表、汽车和直升机等上的应用。
《齿轮几何学与应用理论》适宜于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构学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也适宜于齿轮设计师和工程师进修学习。
目录
前言
原序
中文版序言
译者的话
第一章坐标变换
1.1齐次坐标
1.2坐标变换的矩阵表示
1.3绕轴线的转动
1.4转动和移动的4×4矩阵
1.5坐标变换实例
1.6用于导出曲线
1.7用于导出曲面
第二章相对速度
2.1矢量表示
2.2矩阵表示
2.3斜对称矩阵的应用
第三章瞬心线、瞬轴面和工作节面
3.1瞬心线概念
3.2节圆(Pitch Circle)
3.3工作节圆(Operating Pitch Circle)
3.4绕相交轴转动的瞬轴面
3.5绕相错轴转动的瞬轴面
3.6相错轴齿轮的工作节面
第四章平面曲线
4.1参数表示
4.2隐函数表示
4.3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4.4平面曲线的曲率
第五章曲面
5.1曲面的参数表示
5.2曲线坐标
5.3切面和曲面的法线
5.4曲面用隐函数表示
5.5曲面实例
第六章共轭曲面和共轭曲线
6.1曲面族的包络--包络存在的必要条件
6.2基本运动关系
6.3不产生根切的条件
6.4曲面族包络存在的充要条件
6.5瞬时接触线和啮合面
6.6产形曲面∑1上瞬时接触线族的包络
6.7极限接触法线的wildhaber定则
6.8过渡区段的加工
6.9双参数包络
6.10啮合轴
6.11啮合枢纽点
6.12问题
第七章曲面和曲线的曲率
7.1引言
7.2三维空间内的空间曲线
7.3曲面的曲线
7.4第一和第二基本齐式
7.5主方向和主曲率
7.6 Euler方程
7.7Gauss曲率和曲面上点的三种型式
7.8Dupin标线
7.9短程线和曲面挠率
第八章配对曲面:曲率关系式和接触椭圆
8.1引言
8.2基本方程
8.3平面齿轮啮合:两曲率之间的关系式
8.4配对曲面主曲率之间的直接关系式
8.5配对曲面法曲率之间的直接关系式
8.6曲率矩阵的对角线化
8.7接触椭圆
第九章啮合和接触的计算机模拟
9.1引言
9.2局部接触综合
9.3轮齿接触分析
9.4两包络曲面由线接触转换为点接触
9.5边缘接触
第十章渐开线直齿外齿轮
10.1引言
10.2渐开线曲线的几何学
10.3用各种刀具加工渐开线
10.4轮齿元素的比例尺寸
10.5渐开线齿轮与齿条刀具的啮合
10.6在不同圆周上量得的各齿厚之间的关系式
10.7渐开线外齿轮的啮合
10.8重迭系数
10.9非标准齿轮
第十一章渐开线内齿轮
11.1引言
11.2齿轮过渡曲线的形成
11.3不产生根切的条件
11.4装配引起的干涉
第十二章非圆形齿轮
12.1引言
12.2非圆形齿轮的瞬心线
12.3封闭瞬心线
12.4椭圆齿轮和变形椭圆齿轮
12.5瞬心线为凸形的条件
12.6偏心圆形齿轮与非圆形齿轮的共轭
12.7相同的瞬心线
12.8非圆形齿轮组合机构的设计
12.9应用非圆形靠模齿轮的加工法
12.10加工非圆形齿轮的包络法
12.11齿廓的渐屈线
12.12压力角
附录12.A用齿条刀具加工非圆形齿轮的位移函数
附录12.B用插齿刀加工非圆形齿轮的位移函数
第十三章摆线齿轮传动
13.1引言
13.2摆线曲线的形成
13.3摆线的方程
13.4Camus定理及其应用
13.5外啮合针轮传动
13.6内啮合针轮传动
第十四章平行轴渐开线螺旋齿齿轮
第十五章相错轴渐开线螺旋齿齿轮
第十六章双圆弧螺旋齿齿轮
第十七章端面齿轮传动
第十八章圆柱蜗杆蜗轮传动
第十九章双包围蜗杆蜗轮传动
第二十章准双曲面齿轮
第二十一章螺旋面的加工
第二十二章飞刀的设计
第二十三章利用计算机数控机床加工齿面
第二十四章滚针(滚珠)测量法
第二十五章齿轮实际齿面的坐标测量和偏差的最小化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感到高兴和荣幸的是,我的《齿轮几何学与应用理论》这部著作已被译成中文出版。科研人员的最大满足是有机会与其同行们共享他的思想。一个没有追随者的科学家就像一棵不结果实的树。
我与中国工程界的合作开始于很久以前的20世纪60年代,并且一直继续到现在。我曾经指导过18位中国科研人员的博士论文,并且感到自豪的是,他们在中国、美国、中国台湾的高等学校和一流的齿轮公司里都获得了高的职位。在这些人员的名字中,我愿意提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启先教授以及审校过我的1960年和1968年俄文版《齿轮啮合原理》中译本的国楷博士。
我愿意和与我共同发展并试验了这本书的思想的学生和助手们共享这部著作所获得的任何赞誉。
非常感谢国楷博士和他的帮助者们认真翻译了我的这部著作。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