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通读(第2辑):人口论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人口学,
品牌: 马尔萨斯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页码:14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200073113/9787200073119
·条形码:978720007311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人口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认为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加,赶不上以几何级数增加的人口需要,并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
作者简介马尔萨斯,英国经济学家,人口理论的创立者。
《人口论》是马尔萨斯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最初发表时没有署名,但是由于拥有广泛的读者,他一鸣惊人。
马尔萨斯的其他著作有《地租的性质和增长及其调节原则的研究》、《政治经济学定义》等。
目录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对于社会改良的自然制约——《人口论》导读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看更多目录]
序言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经典通读》丛书第一辑出版一年了,20册经过全新编译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经典学术著作一经面世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美者有之——对西方经典学术著作进行通俗化的解读,让普通读者也能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批判者亦有之——不是大师原著,读来何用?警惕快餐文化向学术圈进逼!
回忆丛书策划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卢梭、休谟、康德、马克思、牛顿、达尔文等一批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大师的无限敬畏,以及对其伟大著作的只闻其名未见其详的无比难堪,可以说《经典通读》丛书实现了“大师经典,通俗阅读”的出版目的,完成了把艰涩难懂、鸿篇巨制的学术著作,转化为普惠大众的精神食粮的任务。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10万字左右的通俗读本,有多少人会真的捧起《政治学》、《政府论》、《资本论》、《人性论》、《战争论》、《社会契约论》、《国富论》、《相对论》……并能坚持读完?这就是《经典通读》的功绩,这就是为什么一套20册的学术书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累计销售30多万册的原因。
可以说学界对《经典通读》的出版是宽容和肯定的,大多数专家学者开始明白,学术经典不该只是象牙塔中供少数知识精英把玩的古董,它们代表了人类文化思想的精髓,应该发挥其“以文化人”的作用,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些经典,了解这些经典,汲取人类先贤们的文化营养,分享人类思想的丰硕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袁济喜认为,研读西方经典,对于提高国人素质是必要的。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知识的通俗化,《三字经》、《千字文》就是经典通俗化的代表。从文化的长远发展来看,通俗的编译本是必然的,也是可取的。就坚持阅读品位、坚持图书导向来说,这套《经典通读》丛书也是很有意义的。
著名经济学家邢国均研究员说:当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得跨学科的研究很普遍。比如经济学研究者可能希望了解一些哲学理论。而有些著作往往篇幅过长,且理论艰深、晦涩难读。如果有可靠的普及本,读者就可以对原著有一个概要性的把握和初步的了解。另外,对于初次接触某一新的知识领域的读者来说,对某些理论的理解可能不是很有把握,通读本就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读者可以参照编译者对原著的理解把握这些理论。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的加速,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而对西方思想文化的了解是国际化高端人才必备的素质。《经典通读》这样的丛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刘祯教授还就国学热背景下的西方经典阅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就一定意义而言,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就是国学与西学相互碰撞的历史。社会思想潮流的变化也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目前社会上的国学热,其实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国人自信心增强的表现。以前我们看西学可能是仰视,现在可能就是平视了。也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将西学名著通俗化、普及化。另一方面,许多著名的国学家都是中西贯通的大家。如著名的清华大学“国学四导师”,他们除了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之外,都对西方的思想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今天研究国学,也要懂得西学。
正如在《经典通读》第一辑的《编者的话》里写到的,“与世界接轨”,首先就该“让思想先行”。除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对西方经典文化也应积极推广。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传播中的壁垒——几十万上百万字的沉重篇幅,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跨度,不同时期的艰深译文。要做到这点,通俗易懂、变繁为简最关键。换言之,再好的著作,读的人少,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想读、能读、爱读!《经典通读》丛书第一辑的出版,受到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100多家媒体的关注,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也纷纷进行深度报道,其中人民网还针对这套丛书进行了读者调查,让大家发表对这套书的看法。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广大读者非常欢迎这样的作品,认为这是能让他们阅读这些经典的最好办法。而在全国掀起的明星代言《经典通读》活动更是引起舆论关注,众多媒体以大幅版面介绍本丛书和大家投票选出的代言明星。明星与经典学术著作的强烈反差使大家更好地理解了我们策划《经典通读》丛书的初衷。当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票选名列前茅的杨澜时,她表示:系统地介绍西方的人文著作,要看它整体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很好的话,作为公众人物,去推荐或者是以其他方式来吸引青少年阅读,我觉得对推广文化也是很好的事情。
几千年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经典学术名著浩如烟海,与第一辑的20册同样重要的著作还有很多。受到第一辑成功的鼓舞,今天我们又推出了《经典通读》第二辑,使丛书的总册数达到40册,涵盖的作者和门类更加齐全和有代表性。
在第一辑中,马克思揭秘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用《资本论》缔造了一个新世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探索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其影响力至今不衰;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创立的“三权分立”学说,是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西方的国家政权模式;伟大的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注定成为人类挑战宇宙的旗帜!
在第二辑中,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通过自己的《沉思录》,解析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使领袖和平民都成为他的读者;卢梭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人人都应享受这一天赋的权利,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爱弥儿》;亚当·斯密期望人类有冷静慎思的能力,而不仅仅受自利的驱动,于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以《道德情操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作了探讨;凯恩斯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众多国家的经济政策……
《经典通读》第二辑仍然秉承第一辑的出版原则,完全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在保持原作原貌的前提下,将经典大部头进行瘦身,力求提炼出原著精华,在原汁原味中化繁为简地通俗解读大师们的著作。对于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啃”原著的读者来说。这套丛书能满足大家了解原著的基本需要,有“替代”原著的作用;同时,对于想认真阅读原著的读者而言,它也具备了引导的作用,真正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西方学术经典的大门。
同第一辑一样,《经典通读》第二辑的编译者也均为年轻的学者。他们具有较高的外文水平,并且所编译的著作都在其专业研究领域之内,这就避免了已往有些编译者只懂外语而不懂专业所造成的译稿不准确、不通畅等问题。或许有人质疑年轻人的功底,其实,这些人往往只注意功成名就者的成果,而忽略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只要他们有披荆斩棘的勇力,梳理芜杂、条分缕析的细致与耐心,相信他们一定能奉献给我们期望中的经典。请别忘了,傅雷翻译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时年龄不过24岁。
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出版之际,我们想重申《经典通读》第一辑《编者的话》中的观点:“编译毕竟不能替代原著。希望阅读完这套丛书后,有更多的读者有兴趣和勇气,并且满怀敬意地去研读经典原著,更为直接地感受和领略大师的精神风采。”
对学术经典的轻松“悦”读是我们的理想,但要真正实现难度却很大。但愿第二辑做得比第一辑好些。不当处,请读者见谅,并欢迎批评赐教。
文摘第二章
人口和食物增长的比率是不同的。这两种不同的增长比率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使社会下层阶级的生活境况经常发生波动。然而,这种波动为何不像预期的那么惹人注意呢?为此,本书提出三个观点,根据这三个观点来考察人类迄今所经历的各种生存状态。
人口如果不受到抑制,会按几何级数增长,而人类所需的生活资料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在我看来,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至少我还没有听说哪个国家风俗如此淳朴,生活资料如此充裕,以致早婚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下层阶级可以不用为生活用品的不足而担心,上层阶级也不必为生活水平下降而担心。所以,无论哪一个国家,人口增殖力从未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
无论有没有婚姻法,在天性与道德的驱使下,男人似乎总是倾向于及早爱慕一个女子。即使择偶不成功而有重新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只要不是极不道德的,就不会对人口产生影响。而且,我们现在还要假设社会中人们不大知道罪恶为何物。
所以,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人人享有平等权利,道德风气良好,民风淳朴,生活资料充足,无人为家人的生活担忧,人口增殖力可以不受抑制地发挥作用,那么,该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就会大大超过迄今已知的人口增长速度。
同近代欧洲任何一国相比,美国的生活资料更为充裕,风俗更为单纯,从而对早婚的限制也较少。我们发现,该国的人口每25年翻一番。
这种增长率虽说还未达到最高的人口增殖力,却是既成事实,因而我姑且把它看做一条法则,即人口如果不受到抑制,将会每25年增翻一番,或者说将以几何级数增长。
我们现在考察一下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区,比如就一个岛国,看看它所提供的生活资料能以什么级数增长。先考察该岛国在现耕作状态下的情况。
如果我假定,由于实施尽可能好的政策,开垦更多的土地,大规模鼓励农业,这个岛国的产量可以在第一个25年里增加一倍,那么我想,这便是所能作的最乐观的假设了。在第二个25年里,决不能假设产量会增长到原来的四倍,我们对土地的全部了解,不允许我们做这样的假设。我们所能想象的最大增长幅度,是第二个25年的增长额或许会与原产量相等。这虽然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但我们姑且把这看做是一条法则,也就是假定,通过巨大努力,这岛国每25年总产量比原来增加l倍。即便是最富于激情的思辨宅也不能想象有比这更大的增长幅度了。以这样的速度,只要两三百年,就会把这岛国的每一亩土地耕种得像菜园一样。
可是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