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穆源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书信日记,
品牌: 范用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41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108030675/9787108030672
·条形码:9787108030672
·包装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范用先生用一颗童心,蘸着浓浓情意,生动活泼地描画了在学校穆源的生活片段。
这是一批真情的文字。现在连广告都在标榜真情,而真正出自真情的文字多么难得!范用不事雕琢,纯用白描,前尘历历,可见可触。写沙名鹿、陈白麈两位老师,我们能体会那种感激和迷惘。
小学生、中学生从这《我爱穆源》里看到的也许是一个不尽同于今天中小学校的生活。中年以上的读者从这里发现,每个人都有怀旧的权利。经过岁月的筛选,记忆里往往留下更多属于真善美的东西,足以自慰,并以慰人。自然,也有些人的怀旧,怀的是他的昔日荣华,他怎样从别人的痛苦中寻找快意,但那还是人吗,跟我们一般人适用同样的逻辑吗?
作者简介范用(1923~),江苏镇江人。出版家、书籍装帧艺术家。1938年进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读书出版社桂林、重庆分社经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部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宣部出版委员会科长,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副主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著作有散文集《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书籍装帧作品集《叶雨书衣》,编辑有《爱看书的广告》、《买书琐记》等;设计代表作品有《随想录》、《干校六记》、《宽容》、《未晚斋杂览》、《北京乎》等70余种。
目录
我也爱穆源/丁聪
大家爱穆源/黄苗子
赤子范用/陈乐民
小学生范用/邵燕祥
我爱穆源
第一封信 我们的学校
第二封信 杨公崖老爷爷
第三封信 开学了
第四封信 美丽的教室
第五封信 亲爱的老师
第六封信 为校争光
第七封信 小小图书室
第八封信 我们爱唱歌
第九封信 远足去
第十封信 愉快的暑假
第十一封信 童子军
第十二封信 恳亲会演话剧
第十三封信 为救亡呐喊
第十四封信 同学好友
第十五封信 别了,母校!
第十六封信 我这个人
第十七、十八封信 做贺年片
第十九封信 校徽情结
老家
柴炭巷
父亲
我的小笑话
最初的梦
书店
只有一年
沙老师
姐姐
又见姐姐
一个小学生的怀念
买书结缘
考中学
江上日记——一九三七年的四天
邂逅
镇江儿童剧社座谈会记录/山风
我的外公/许双
《我的外公》读后/叶至善
通信/叶孥云 韦君宜 田桑 范用
……[看更多目录]
文摘小学生范用
邵燕祥
读范用先生回忆六十年前童年的书,我也想起我五十年前的童年来了。
我没想到,我们前后相差十来年,而且一南一北,但童年时代竟有那么多的相似。
那时候我们都演过独幕剧《父归》,日本菊池宽写的,他演其中的儿子,我反串女儿,可能是同一个角色(不知是他那儿的导演还是我这儿的导演改动了角色的性别)。
我们的课程表里都有“劳作”和“唱游”,我们唱过一些共同的歌,像李叔同写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所以后来看((城南旧事》听到旧歌难免有几分惆怅。
我们都在小学的图书馆里读了当时所能读到的许多好书,我们都遇到喜欢我们的老师领我们做起文学梦。一本《爱的教育》打动我们的心,我们也像书里那样爱同学,爱老师,爱国家。
《我爱穆源》是范用写给母校江苏镇江穆源小学小同学的十六封信和八篇对师友的回忆文章。在十六封信里,深情地记述了早被日本飞机炸光的校舍,当时的老师、同学,大家踊跃参加的各项活动,惟其怀念之深,才能记得如此真切;我们听到的好像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出版家的回忆,而是三十年代中期那个名叫范鹤镛的小学生在向你倾谈他们学校里的人和事。
这是一批真情的文字。现在连广告都在标榜真情,而真正出自真情的文字多么难得!范用不事雕琢,纯用白描,前尘历历,可见可触。写沙名鹿、陈白麈两位老师,我们能体会那种感激和迷惘。而如《姐姐》之忆蔡淑贞,从一九三七年逃难在汉口分手就断了线,至今不知道她是否还在人世,我们在这位年过七十的老人笔下,读到的依然是一个十二三岁孩子赤诚的童心。最是《只有一年》这篇长文,是一封无法投递的信,写给他称作“弟弟”的一个小学四年级同桌的同龄小女孩。这不是一般的所谓青梅竹马;一种澄澈的热情,天真的依恋,只有涉世未深,不谙世情的孩子才可能萌生和保持的纯洁的友谊,有点像《爱的教育》里近乎理想的境界。这种感情在作者心中珍藏了六十多年,没有被忧患摧毁,没有被功利污染,没有被某些观念扭曲,没有被无情的时间冲淡,真是无价了。
小学生、中学生从这本书里看到的也许是一个不尽同于今天中小学校的生活。中年以上的读者从这里发现,每个人都有怀旧的权利。经过岁月的筛选,记忆里往往留下更多属于真善美的东西,足以自慰,并以慰人。自然,也有些人的怀旧,怀的是他的昔日荣华,他怎样从别人的痛苦中寻找快意,但那还是人吗,跟我们一般人适用同样的逻辑吗?
透过范用的怀旧,我们还隐隐感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