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方全书(珍藏本)(实用中医方药丛书)

分類: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
品牌: 周德生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82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575287X/9787535752871
·条形码:978753575287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实用中医方药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由于中医方剂数目庞大,属于名方范畴的方剂不计其数。若以目前常用的方剂统计,也有1200首左右;而使用频率较高的名方,可能只有300首左右,且大多属于经典方剂和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代表方剂,极少数属于某些名医极力推荐和运用的方剂,或临床研究运用时重新发掘认识的方剂。为了让名方经久不衰名扬四方,更好地发挥济世救人的作用,编者博览众方,对比筛选,系统整理,共辑集成,编撰了《中医名方全书》一书。全书以科属疾病为纲,证型方剂为目,包括6篇45章357种疾病,辨证选方8000余首,搜集新用加减药物组成,剂量改用法定计量单位。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内容翔实、涵盖面广、文字通顺、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目录
第一篇 内科疾病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呼吸衰竭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炎
肺脓肿
肺纤维化
胸腔积液
肺癌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
急性心力衰竭
左心衰
全心衰
慢性心力衰竭
快速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休克
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急症
心绞痛
心肌梗死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原发性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
心血管神经症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肝硬化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胆囊炎
反流性食管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腹泻
肝性脑病
食管癌
胃癌
原发性肝癌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糖尿病肾病
IgA肾病
狼疮肾炎
尿路感染
急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性肾损害
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
肾癌
膀胱癌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脾功能亢进
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尿崩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炎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癌
嗜铬细胞瘤
第七章 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
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
低血糖症
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肥胖症
营养不良症
维生素B1缺乏痫
夜盲症
痛风
第八章 结缔组织病与风湿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结节性多动脉炎
大动脉炎
风湿性多肌痛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系统性硬化病
雷诺综合征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与精神病
三叉神经痛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运动神经元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血压脑病
多发性硬化
帕金森病
癫痫和癫痫持续状态
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
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
重症肌无力
周期性麻痹
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
睡眠障碍
脑瘤
第十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酒精中毒
中暑
晕动病
第二篇外科疾病
第十一章 全身化脓性感染
第十二章 损伤性疾病
烧伤
冻伤
毒蛇咬伤
毒虫咬蜇伤
第十三章 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
肠梗阻
胆道感染和胆石症
胁痛
黄疸
尿石症和尿路梗阻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第十四章 腹外疝
第十五章 周围血管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曲张
小腿慢性溃疡
第十六章 皮肤疾病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
疣
寻常疣
扁平疣
脓疱疮
癣
头癣
手足癣
体癣和股癣
荨麻疹
接触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
湿疹
神经性皮炎
皮肤瘙痒症
玫瑰糠疹
银屑病
向癜风
丹毒
脂溢性皮炎
痤疮
黄褐斑
第十七章 肛门直肠和结肠疾病
痔
肛隐窝炎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直肠脱垂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第十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睾丸炎和附睾炎
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勃起功能障碍
男性不育症
少精子症
畸形精子过多症
精液不液化症
无精子症
死精子症
前列腺癌
睾丸癌
第十九章 性传播疾病
淋病
梅毒
非淋菌性尿道炎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第二十章 骨折
第二十一章 脱位
第二十二章 筋伤
肩部扭挫伤
肩关节周围炎
肘部扭挫伤
腕管综合征
髋关节扭挫伤
膝部韧带损伤
半月板损伤
髌韧带断裂
踝部扭挫伤
跟痛症
颈部扭挫伤
落枕
颈椎病
腰部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症
梨状肌综合征
第二十三章 骨疾病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关节炎
脊柱结核
强直性脊柱炎
第三篇 妇科疾病
第四篇 儿科疾病
第五篇 传染性疾病
第六篇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疾病
……[看更多目录]
序言《汉典》说,名方即“著名的药方”。在中医药文化和临床诊疗实践中,名方是重要的实体,可以说名方是方剂海洋中闪闪发光的明珠。名方因其独特的文献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开发价值而成为临床、实验、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纵观古今名方,其来源包括古代验方、经典方剂和代表历代名医学术思想的原创方剂,也有部分名方非出名医之首创或名著之首载,个别名方甚至以秘方、偏方、奇方的形式隐藏于医药学之外的载籍中或流传于民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疾病谱的变化,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日益丰富,大量的名方在应用中产生,也有一些名方在散佚消亡,某些名方因地位变化而丧失名方地位,有些普通方剂一跃而成为名方。尽管人们对名方的界定不一,但名方手眼高明凝聚智慧,必定是验方、良方、妙方,能反映中医药理论而不同于偏方、奇方、杂方,已普遍应用超越地域而不同于禁方、秘方、祖传方,用之有验超越时域而不同于普通方、无效方、死方。故判别名方的标准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
1.理论性:组方严谨,配方精当。如逍遥散(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煨生姜、薄荷、炙甘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由于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故肝气郁结失于条达,必耗伤阴血,肝体失养,则肝气横逆犯脾伤胃,加重了脾虚运化无力之证。本方用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且当归芳香辛散、味甘缓急,与白芍酸甘化阴,佐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煨生姜温胃和中、辛散得缓,薄荷收腠理散郁热。如此配伍,既疏肝又治脾,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既治气郁又治血虚,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2.实践性:疗效显著,可重复性好。如我国中药界五大保密配方之一的华佗再造丸(当归、川芎、冰片、五味子、红花、天南星、马钱子等),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瘀血或痰湿闭阻经络之中风瘫痪、拘挛麻木、口眼喁斜、言语不清等,以及缺血性中风、中风后遗症、胸痹、头痛、眩晕、风寒湿痹均用之。自1997年走出国门以来,连续多年成为出口第一品牌,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主流用药。
文摘(二)湿重于热型
【临床表现】身目俱黄,头重身困,胸脘痞满,纳呆,恶呕,腹胀,便溏。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名方集成】
1.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广藿香12克,薏苡仁20克,破布叶15克,厚朴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肝四方加减:茯苓15克,白术12克,泽泻15克,郁金12克,山楂18克,丹参15克,白茅根30克,茵陈30克,鸡骨草30克,虎杖30克。水煎服。
3.白术厚朴汤加减:白术5克,厚朴5克,猪苓5克,泽泻5克,茯苓9克,陈皮3克,砂仁3克,广藿香6克,木香3克。水煎服,每日1剂。
4.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茵陈30克,黄芩10克,广藿香10克,佩兰10克,豆蔻1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猪苓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湿热交蒸甚者,加栀子、黄柏;食滞不化而大便尚通者,加枳实、六神曲;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木香。
二、急黄证
【临床表现】发病急骤,黄色迅速加深,其色如金,高热烦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名方集成】
1.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30克,黄连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玄参18克,石膏30克,牡丹皮12克,知母12克,赤芍12克,大黄15克,金银花20克,人工牛黄(冲)3克,甘草6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