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艺术:品位幸福的25课

分類: 图书,哲学,伦理学,伦理学原理,
品牌: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17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108030004/9787108030009
·条形码:978710803000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幸福的艺术:品位幸福的25课》通过介绍25位西方著名画家的油画,讲述画作的背景故事,引领读者感受画家的感情心理,领略画作不同的艺术风格及其所传递的幸福感受和启示,从而获得对幸福的向往和认知。作者把幸福比喻为白昼的交替,自然四季的循环,然而幸福是短暂的,也不易获得;它来去无常,不可捉摸。
作者简介克里斯托夫·安德烈是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及精神科医生。他乐于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寻找帮助病人解脱痛苦的工具以及康复的答案。他的著作好评如潮,特别是《不完美,却自由和快乐着》荣获2006年《心理学》杂志“帮助人活得更好”散文奖,其他作品有:《自我评估》,《感情的力量》,《活得幸福》等。
译者简介
司徒双:195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并留校任教,之后获巴黎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曾以艺术史教授身份应邀在西非、法国及北美近十所大学讲授“中国艺术史”。1995年获法国棕榈叶学术勋章。2002年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亲手授予阿勒维王朝骑士勋章。用法文撰写的著作有《中国对十七、十八世纪法国装饰艺术的影响》和《中国图案的寓意》,与夫君完永祥(前大使)合作的译著有《风格的特征》、《禁苑·梦》及本书。女儿司徒完满198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1994年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法国文学博士学位。
编辑推荐幸福是一种活生生的情感,它要经历诞生、成长、绽放、衰败直至消亡的过程,幸福也有周期,如同昼夜交替。 书中汇集的杰作描绘了幸福的早晨、正午、黄昏和夜晚,还有它那永恒的复苏……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不易获得;它来去无常,不可捉摸。 25幅画作,宛若25节心理辅导课,作者引领读者面对五味杂陈的人生,寻找幸福的时刻……
目录
前言 幸福就像一件艺术品
序言 幸福之谜
早晨:幸福的诞生
像生命一样坚强和脆弱
最初的幸福
童年的幸福
日常生活的幸福
正午:圆满的幸福
像一种前进的力量
怎样才算幸福
幸福的智慧
爱的气息
幸福寓于亲情之中
超越自我的幸福
黄昏:衰微的幸福
幸福行将结束时的惆怅
没有完美的幸福
忧郁的诱惑
幸福进入冬季
夜晚:消逝的幸福
心灵的漆黑之夜
痛苦的煎熬与孤独
夜幕星辰
摔跤的理由
黎明:幸福的回归
昨天的幸福感
重新朝晖的幸福
幸福是一则长长的故事
幸福的睿智
幸福能否永恒
腾飞:乘风而起
译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幸福就像一件艺术品
阿兰写道:“绘画是独自举行的神圣仪式。”是什么使我对绘画如此着迷,并想探究它对我们灵魂的影响?是我作为精神科医生的职业习惯,还是我对内心世界及寂静情有所斤钟,抑或是我对情感的跌宕起伏难以释怀?我说不清,但我很愿意将这一体验及其益处传授给读普面对一幅画作,放缓呼吸,保持静默,听凭作品向我们倾诉,任由画面萦回脑海,让它占据全部身心……
本书中的25幅杰作代表了幸福的面貌、形状和姿态。这25幅画促使我们去感受、冥想、思考。这25节“课”帮助我们培育获取幸福的能力。
这些描绘幸福的画家,有的一生安乐,也有的时常或一直生活在不幸之中。然而,他们无不渴望幸福,对获取幸福的必要深信不疑。他们之中,即便是功成名就者,也深知幸福来之不易、转瞬即逝,幸福的出现和消失都不可避免。
幸福是一种活生生的情感,它诞生、成长、绽放、衰败直至消亡。幸福也有周期,如同昼夜交替。这一自然运动将成为本书的导线——阿里阿涅线团,这里汇集的杰作描绘了幸福的早晨、正午、黄昏和夜晚。当然还有它那永恒的复苏……
文摘插图:

春季来临。像往年一样,一株盛花期的杏树将白色尽情地往蓝天挥洒,把天空挤到了画布的尽头。这幅未完成的画作是勃纳尔最后的作品,临终前还搁置在他的画架上。他的家人说,直至最后时刻,画家仍在加以润色,尤其是那片橄榄树下的土地:“左下方这小块地面的绿色不适宜,应改为黄色……”
杏树是春日最早开花的树木。杏花怒放,预示着春的试探和迫不及待。这每次都令我们心绪万千的春天就在眼前。而让我们更为激动的是,春天回来了:我们总是本能地惊叹它的出现和回归,就好像每个春天都只能比往年的更美。这永恒的反复似乎是幸福的一种积累沉淀。好像所有这些往复周期,只不过是为了增强我们感受幸福的天性和对幸福不可或缺的信心。倘若我们每年都赞叹春天的来临,是否因为我们幸福的智慧在增长?因为我们的目光变得更敏锐?更能够直奔要领:直指活着的幸福。
后记2007年初,三联书店约我翻译这本《幸福的艺术》,我欣然应承,原因是,一方面本书从剖析名画这个特殊视角解读幸福的奥秘,颇有新意。其次,作为艺术史教授,里面不少内容我已熟悉。最后,此书出自一位法国精神病科医生之手,而我已和法语打了半个多世纪交道,法译中是自己的本行。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接受这一任务不久,我就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且肿块硕大(7.5×8厘米),医生诊断为中晚期。在问及此病的治愈率时,主任医生的回答是:中期之前95%,中期之后5%,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我平素酷爱运动,年逾古稀仍保持每次下水至少游一千六百米的记录,故一年到头连感冒均极少,退休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和夫君越洋旅游,足迹已遍五大洲……所以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骤然间把我推入了无底的深渊。可是与三联书店签的约是一年交稿(2007年3月一2008年3月),于是在手术和化疗的间隙坚持翻译工作。情形无异于父亲(画家司徒乔)那幅题为《在不自由的地方画自由神》的画作(1931年他透过纽约移民局监狱的铁窗作成此画),只不过我是在一生最不幸的时候研究幸福之谜。
就在这一精神几乎崩溃的时刻,反复咀嚼本书作者在破解这全人类日益关注的命题时所作的全面、精辟的论述,使我的心智豁然贯通、开朗,获益匪浅,尤其是书中列举的名画家大多一生坎坷(如凡·高、伦勃朗等),却顽强地与厄运抗争,为后世留下了讴歌欢乐和生命真谛的不朽作品,凡此种种都给了我力量,加上对症的治疗和亲友的关爱,终于挺过了这一关:2008年3月如期交付了两份译稿(另一本为《禁苑·梦》,作家出版社出版),还奇迹般顺利通过了癌症治疗结束三个月后的首次复查。与此同时,病重时忘得一干二净的儿时就熟知的钢琴曲,此时也全都想起来了,而且还在一年中练会了李斯特的《安慰》Ⅲ,肖邦的两首夜曲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等,美妙的旋律不但净化了心灵,也驱走了悲凉。日前北京的第一场春雨让枯黄的树木一夜间披上了绿装,花园里的玉兰含苞欲放,病后的第一个春天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都更美丽,因为盎然的春意带来的是无限的希望!现在每天醒来的第一个惊喜是:“我还活着!”接着便想大喊一声:“活着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