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a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附盘)(附赠光盘一张)
分類: 图书,考试,计算机考试,思科认证(cisco),
品牌: 戴伊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15190623/9787115190628
·条形码:978711519062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附带品描述:附赠光盘一张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NA Exploration第4版课程的配套书面教材,此课程是4门新课程中的第1门,主要内容包括:通信和网络的基本概念介绍,OSI和TCP/IP模型介绍,应用层和传输层协议、服务,IP寻址、网络编址和路由基础,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介绍,以太网技术及其原理,网络设计和布线,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每章的最后还提供了复习题,附录中给出答案和解释。术语表中描述了有关网络的术语和缩写词。
作者简介Mark A.Dye,是加兹登社区学院Bevill中心的技术和培训管理者,他也管理并任教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现在他是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的全职评估人和课程开发人员。从1985年开始,Mark运营着一个私人技术咨询公司。Mark30多年的经历包括医疗设备工程师、野战勤务工程师、客服监督、网络工程师和教师。
Rick McDonald,在克奇坎的阿拉斯加东南大学教授计算机和网络课程。他开发了利用Web会议和NETLAB工具进行远距离实验培训的方法。Rick在任全职教师前曾工作于航空工业。他也曾在北卡罗莱纳州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授CCNA和CCNP课程,并是CCNA教师培训人员。
Antoon“Tony”w.Ruff是ECPI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副院长。他也在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讲授CCNA、CCNt、网络安全、无线LAN基础和IP电话课程。成为ECPI教师之前,他在美国空军工作了将近30年,致力于电子和计算机项目。
编辑推荐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是Cisco公司在全球范围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目。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指定教材,适合准备参加CCNA认证考试的读者。另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也适合各类网络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由Cisco讲师编写,旨在作为参考书供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以巩固课程内容以及充分利用时间。另外,《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还包含CCENT7CCNA考试涉及的主题。《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路由协议和概念》的编排有助于使读者将重点放在重要概念上,从而成功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在每章开始部分以问题的形式概述本章的核心概念。关键术语:在每章开始部分提供本章所引用的网络术语列表。术语表:超过250条的全新术语参考。“检查你的理解”问题和答案:用每章后的问题来进行理解力测试。附录中的答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解释。挑战的问题和实践:利用与CCNA考试中相类似的复杂问题挑战自己。附录中的答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解释。
目录
第1章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里1
1.1目标1
1.2关键术语1
1.3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相互通信2
1.3.1网络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2
1.3.2当今最常用的几种通信工具3
1.3.3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学习方式3
1.3.4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工作方式4
1.3.5网络支撑着我们娱乐的方式5
1.4通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
1.4.1何为通信6
1.4.2通信质量6
1.5网络作为一个平台6
1.5.1通过网络通信7
1.5.2网络要素7
1.5.3融合网络9
1.6Internet的体系结构10
1.6.1网络体系结构10
1.6.2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体系结构11
1.6.3可扩展网络体系结构13
1.6.4提供服务质量13
1.6.5提供网络安全保障15
1.7网络趋势16
1.7.1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16
1.7.2网络行业就业机会17
1.8总结17
1.9实验18
1.10检查你的理解18
1.11挑战的问题和实践20
1.12知识拓展20
第2章网络通信21
2.1目标21
2.2关键术语21
2.3通信的平台22
2.3.1通信要素22
2.3.2传送消息23
2.3.3网络的组成部分23
2.3.4终端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24
2.3.5中间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24
2.3.6网络介质25
2.4局域网、广域网和网际网络26
2.4.1局域网26
2.4.2广域网26
2.4.3Internet:由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26
2.4.4网络表示方式27
2.5协议28
2.5.1用于规范通信的规则28
2.5.2网络协议29
2.5.3协议族和行业标准29
2.5.4协议的交互29
2.5.5技术无关协议30
2.6使用分层模型30
2.6.1使用分层模型的优点30
2.6.2协议和参考模型31
2.6.3TCP/IP模型31
2.6.4通信的过程32
2.6.5协议数据单元和封装32
2.6.6发送和接收过程33
2.6.7OSI模型33
2.6.8比较OSI模型与TCP/IP模型34
2.7网络编址35
2.7.1网络中的编址35
2.7.2数据送达终端设备35
2.7.3通过网际网络获得数据35
2.7.4数据到达正确的应用程序36
2.8总结37
2.9实验37
2.10检查你的理解37
2.11挑战的问题和实践39
2.12知识拓展39
第3章应用层功能及协议41
3.1目标41
3.2关键术语41
3.3应用程序:网络间的接口42
3.3.1OSI模型及TCP/IP模型42
3.3.2应用层软件44
3.3.3用户应用程序、服务以及应用层协议45
3.3.4应用层协议功能45
3.4准备应用程序和服务46
3.4.1客户端—服务器模型46
3.4.2服务器46
3.4.3应用层服务及协议47
3.4.4点对点网络及应用程序48
3.5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49
3.5.1DNS服务及协议50
3.5.2WWW服务及HTTP53
3.5.3电子邮件服务及SMTP/POP协议54
3.5.4电子邮件服务器进程——MTA及MDA55
3.5.5FTP56
3.5.6DHCP57
3.5.7文件共享服务及SMB协议58
3.5.8P2P服务和Gnutella协议59
3.5.9Telnet服务及协议60
3.6总结61
3.7实验61
3.8检查你的理解62
3.9挑战的问题和实践63
3.10知识拓展64
第4章OSI传输层65
4.1目标65
4.2关键术语65
4.3传输层的作用66
4.3.1传输层的用途66
4.3.2支持可靠通信69
4.3.3TCP和UDP70
4.3.4端口寻址71
4.3.5分段和重组:分治法74
4.4TCP:可靠通信75
4.4.1创建可靠会话75
4.4.2TCP服务器进程76
4.4.3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76
4.4.4三次握手76
4.4.5TCP会话终止78
4.4.6TCP窗口确认79
4.4.7TCP重传80
4.4.8TCP拥塞控制:将可能丢失的数据段降到最少80
4.5UDP协议:低开销通信81
4.5.1UDP:低开销与可靠性对比81
4.5.2UDP数据报重组82
4.5.3UDP服务器进程与请求82
4.5.4UDP客户端进程82
4.6总结83
4.7实验84
4.8检查你的理解84
4.9挑战的问题和实践86
4.10知识拓展86
第5章OSI网络层87
5.1学习目标87
5.2关键术语87
5.3IPv4地址88
5.3.1网络层: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88
5.3.2IPv4:网络层协议的例子90
5.3.3IPv4数据包:封装传输层PDU92
5.3.4IPv4数据包头92
5.4网络:将主机分组93
5.4.1建立通用分组93
5.4.2为何将主机划分为网络?95
5.4.3从网络划分网络97
5.5路由:数据包如何被处理98
5.5.1设备参数:支持网络外部通信98
5.5.2IP数据包:端到端传送数据98
5.5.3网关:网络的出口99
5.5.4路由:通往网络的路径100
5.5.5目的网络102
5.5.6下一跳:数据包下一步去哪103
5.5.7数据包转发:将数据包发往目的103
5.6路由过程:如何学习路由104
5.6.1静态路由104
5.6.2动态路由104
5.6.3路由协议105
5.7总结106
5.8试验106
5.9检查你的理解107
5.10挑战问题和实践108
5.11知识拓展109
第6章网络编址:IPv4110
6.1学习目标110
6.2关键术语110
6.3IPv4地址111
6.3.1IPv4地址剖析111
6.3.2二进制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12
6.3.3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114
6.3.4通信的编址类型:单播、广播,多播118
6.4不同用途的IPv4地址121
6.4.1IPv4网络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地址121
6.4.2子网掩码:定义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122
6.4.3公用地址和私用地址123
6.4.4特殊的单播IPv4地址124
6.4.5传统IPv4编址125
6.5地址分配127
6.5.1规划网络地址127
6.5.2最终用户设备的静态和动态地址128
6.5.3选择设备地址129
6.5.4Internet地址分配机构(IANA)130
6.5.5ISP131
6.6计算地址132
6.6.1这台主机在我的网络上吗?132
6.6.2计算网络、主机和广播地址133
6.6.3基本子网135
6.6.4子网划分:将网络划分为适当大小138
6.6.5细分子网140
6.7测试网络层145
6.7.1ping 127.0.0.1:测试本地协议族146
6.7.2ping网关:测试到本地网络的连通性146
6.7.3ping远程主机:测试到远程网络的连通性146
6.7.4traceroute(tracert):测试路径147
6.7.5ICMPv4:支持测试和消息的协议149
6.7.6IPv6概述150
6.8总结151
6.9试验151
6.10检查你的理解152
6.11挑战问题和实践153
6.12知识拓展153
第7章OSI数据链路层154
7.1学习目标154
7.2关键术语154
7.3数据链路层:访问介质155
7.3.1支持和连接上层服务155
7.3.2控制通过本地介质的传输156
7.3.3创建帧157
7.3.4将上层服务连接到介质158
7.3.5标准159
7.4MAC技术:将数据放入介质159
7.4.1共享介质的MAC159
7.4.2无共享介质的MAC161
7.4.3逻辑拓扑与物理拓扑161
7.5MAC:编址和数据封装成帧163
7.5.1数据链路层协议:帧163
7.5.2封装成帧:帧头的作用164
7.5.3编址:帧的去向164
7.5.4封装成帧:帧尾的作用165
7.5.5数据链路层帧示例165
7.6汇总:跟踪通过Internet的数据传输169
7.7总结172
7.8试验173
7.9检查你的理解173
7.10挑战问题和实践174
7.11知识拓展174
第8章OSI物理层176
8.1学习目标176
8.2关键术语176
8.3物理层:通信信号177
8.3.1物理层的用途177
8.3.2物理层操作177
8.3.3物理层标准178
8.3.4物理层的基本原则178
8.4物理层信号和编码:表示比特179
8.4.1用于介质的信号比特179
8.4.2编码:比特分组181
8.4.3数据传输能力182
8.5物理介质:连接通信183
8.5.1物理介质的类型183
8.5.2铜介质184
8.5.3光纤介质187
8.5.4无线介质189
8.5.5介质连接器190
8.6总结191
8.7试验191
8.8检查你的理解192
8.9挑战问题和实践193
8.10知识拓展194
第9章以太网195
9.1学习目标195
9.2关键术语195
9.3以太网概述196
9.3.1以太网:标准和实施196
9.3.2以太网:第1层和第2层196
9.3.3逻辑链路控制:连接上层197
9.3.4MAC:获取送到介质的数据197
9.3.5以太网的物理层实现198
9.4以太网:通过LAN通信198
9.4.1以太网历史199
9.4.2传统以太网199
9.4.3当前的以太网200
9.4.4发展到1Gbit/s及以上速度200
9.5以太网帧201
9.5.1帧:封装数据包201
9.5.2以太网MAC地址202
9.5.3十六进制计数和编址203
9.5.4另一层的地址205
9.5.5以太网单播、多播和广播205
9.6以太网MAC207
9.6.1以太网中的MAC207
9.6.2CSMA/CD:过程207
9.6.3以太网定时209
9.6.4帧间隙和回退211
9.7以太网物理层212
9.7.110Mbit/s和100Mbit/s以太网212
9.7.2吉比特以太网213
9.7.3以太网:未来的选择214
9.8集线器和交换机215
9.8.1传统以太网:使用集线器215
9.8.2以太网:使用交换机216
9.8.3交换:选择性转发217
9.9地址解析协议(ARP)219
9.9.1将IPv4地址解析为MAC地址219
9.9.2维护映射缓存220
9.9.3删除地址映射222
9.9.4ARP广播问题223
9.10总结223
9.11试验223
9.12检查你的理解224
9.13挑战问题和实践225
9.14知识拓展225
第10章网络规划和布线226
10.1学习目标226
10.2关键术语226
10.3LAN:进行物理连接227
10.3.1选择正确的LAN设备227
10.3.2设备选择因素228
10.4设备互连230
10.4.1LAN和WAN:实现连接230
10.4.2进行LAN连接234
10.4.3进行WAN连接237
10.5制定编址方案239
10.5.1网络上有多少主机?240
10.5.2有多少网络?240
10.5.3设计网络地址的标准241
10.6计算子网242
10.6.1计算地址:例1242
10.6.2计算地址:例2245
10.7设备互连246
10.7.1设备接口246
10.7.2进行设备的管理连接247
10.8总结248
10.9试验249
10.10检查你的理解249
10.11挑战问题和实践250
10.12知识拓展252
第11章配置和测试网络253
11.1学习目标253
11.2关键术语253
11.3配置Cisco设备:IOS基础254
11.3.1Cisco IOS254
11.3.2访问方法254
11.3.3配置文件256
11.3.4介绍Cisco IOS模式257
11.3.5基本IOS命令结构259
11.3.6使用CLI帮助260
11.3.7IOS检查命令264
11.3.8IOS配置模式266
11.4利用Cisco IOS进行基本配置266
11.4.1命名设备266
11.4.2限制设备访问:配置口令和标语268
11.4.3管理配置文件271
11.4.4配置接口274
11.5校验连通性276
11.5.1验证协议族276
11.5.2测试接口277
11.5.3测试本地网络280
11.5.4测试网关和远端的连通性281
11.5.5trace命令和解释trace命令的结果282
11.6监控和记录网络286
11.6.1网络基线286
11.6.2捕获和解释trace信息287
11.6.3了解网络上的节点288
11.7总结290
11.8试验291
11.9检查你的理解292
11.10挑战问题和实践293
11.11知识拓展293
附录检查你的理解和挑战问题答案294
术语表307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中用于表示命令语法的规则同10s命令手册一致。命令手册中的表示规则描述如下:粗体字代表输入的是命令或关键字。在实际配置例子和输出(非常规的命令语法)中,粗体字代表用户手工输入的命令(如show命令);斜体字指用户实际输入的参数值;竖线用于分割可选的、互斥的选项;方括号表示可选项;花括号表示必选项;方括号中的花括号…表示必须在任选项中选择一个。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是采用e-learning方式,为全世界的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技术的项目。CiscoCCNA Exploration包括4门课程,提供全面的从基础到高级应用和服务的网络知识。本课程既强调理论概念也包含实践应用,同时提供获得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小型到中型网络(包括企业网络和服务供应商环境)的技能。网络基础课程是第1门课,它是学习网络的基础。本书是官方提供的用于网络学院CCNA Exploration在线教程4.x版的补充课本。作为课本,本书与在线教程提供相同的有关网络概念、技术、协议和设备的介绍。
本书强调关键主题、术语和练习并提供了更多解释和例子。你可用在线教程作为直接的指导,使用本指南来巩固对所有知识的理解。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