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学批评史(汉译精品·政治经济)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各类社会经济理论,
品牌: 道格拉斯·多德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36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14051721
·条形码:978721405172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汉译精品·政治经济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资本主义经济学批评史》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三章讨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个特殊时期,考察了这几个时期杰出的经济学家——第一章谈英国,第二章谈美国、德国和日本,第三章谈上述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失败。读者同样会发现,第二章、第三章的篇幅比其他各章要长出两倍以上。这是因为,除了继续考察贯穿《资本主义经济学批评史》始终的“分析四重奏”——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主义和帝国主义一的作用之外,这两章还考察了引领“分析四重奏”的“历史四重奏”,即英国、美国、德国、日本这四个过去和现在都位居工业资本主义四强的国家。
第二部分批判分析了过去的半个世纪,并为社会经济现实与当前的趋势,以及指导现实的经济理论提供了选项。
作者简介道格拉斯·多德,著名学者与政治活动家,曾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等。近作有《理解资本主义》。
媒体推荐关注当代最严峻的问题。令人吧为观止的成就。
——诺姆·乔姆斯基
适于经济学专业学生与非经济学专业读者阅读的启蒙读物。
——爱德华·S·赫尔曼
非凡的作品,它讲述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故事——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民展,以及在思想上对前者加以支持或批判的经济理论的发展……论题丰富,见解深刻,充满智慧与激情,政论阐释经适当筛选。
——《澳洲政治经济学杂志》
阐释市场基要主义核心的及时之举。
——《经济问题杂志》
编辑推荐《资本主义经济学批评史》是道格拉斯·多德编写的,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新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开场白
资本主义为我们做了什么?带来了什么?
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资本主义的本性与滋养
问题的核心:扩张与剥削
“贸易与旗帜”:谁为主导?
经济社会学理论
“经济”
客观性与中立性
人们希望经济学家做什么?
第一部分 1750-1945
1.呱呱坠地:工业革命与古典政治经济学,1750-1850
高楼万丈平地起
为什么英国占了先?
革命性的商品化
政府:时隐时现
棉布皇帝
人间地狱
马背上的工业主义
智囊团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让一巴蒂斯特·萨伊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杰里米·边沁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还有卡尔·马克思55
2.成熟期:全球资本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1850-1914
英国工业理应统治全球:一度如此
政治、资本积累和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迅猛的工业化
潘多拉的帝国主义盒子
美国
财富的重要性
做大,更大,最大
德国
普鲁士的政治经济
德国的科学与技术
双面国家
关于掷石子的题外话
日本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不要浪费时间悼念我,组织起来”
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
还有美国!
日本和德国(又来了)
机会均等
争夺拉开序幕
后来加速了……
最后爆炸了……
魔幻王国里的经济学家
“现在让我们假设……”
荒谬之路
反击:卡尔·马克思
还有索尔斯坦·凡勃伦
3.致命的剧痛:骚乱、战争、萧条、再战,混乱中的经济学,1914-1945
以战争结束战争——但没能成功
凌乱的世界,井井有条的经济学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世界经济恶果
苏联
法西斯意大利
安东尼奥·葛兰西
未来投下了阴影
大麻烦
良药苦
崎岖的道路
全球瘟疫
错误的悲剧
新官未必点火
新政
迟来总比没有强
纳粹德国
透过黑玻璃
废弃的土地
当代启示录
经济学:吐故纳新
老地方
撬动地球
第二部分 1945-2000
4.复活:全球经济(二)及其危机,经济学的刺激,1945-1975
最甜美的时刻——对某些人而言,且一晃而过
六大要素
无边无际的资本主义怪兽
从灰烬中崛起……
援助
重建
现代化……还有冷战
“为大灾哭泣!放出战争之犬”
“为捍卫自由而过度警惕无罪”
财团
巨头的一餐
事实上……
超级政府
现在步调一致:采购!借债!
清醒的工业
传染病:消费主义
滞胀:双头怪
走向世界新秩序
经济学跷跷板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激进政治经济学
死灰复燃
5.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金融化,堕落的经济学,1975-2000
介绍与回顾
垄断资本主义(二)
巨人在大地上游荡
斗牛士圆舞曲
全世界跨国公司,联合起来!
“新经济”——谁受益,谁埋单?
超级政府的新主人
世界在资本囊中
相机财政的胜利
针线街小老太和她的孩子们
“美国在制造债务炸弹吗?”
上瘾的消费者
又会如何呢?
媒体:娱乐我们至死
可耻!
6.21世纪的危机已显端倪
导言
全球经济:来去自如
失败与成功不同
全体注意:吵架!
尾声
导言:经济增长的圣像
增长案例
成瘾的全球经济
荒诞下流的戏剧
大雁,如果你需要防毒面罩
全球经济(三):今日世界
民主:面临的挑战
重访奥威尔
腐败的政治经济
雪上加霜
中国香港
新加坡
韩国
中国台湾
第十一条戒律:出口!
需要、可能与新方向
政治与理解
结构变化
参考文献
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自本书首次出版以来,仅几年时间,经济、军事、政治领域发生的具有内在关联的系列“余震”,震撼了整个世界。本书旨在阐明,这是意料中事,是当前所谓资本主义成就——无处不在的自由市场、高科技和全球化带来的非凡生产率——所不可避免的后果。然而,正如19世纪产生过不可思议的成就的帝国主义并非完美一样,全球化也有消极的一面;与帝国主义一样,全球化的消极效应对于所谓体制的成就也颇为关键。
历史从不自我重复,也不能自我重复。社会存在(socialexistence)各领域内相互关联的变化构成了社会过程,这使得稳定性几乎无处存身。由我们这个时代的失败中,我们无法找到对20世纪早期的突发事件或随之而来的骚乱、破坏与灾难的重复。前路将是迥然不同的,它可能会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更趋恶化。它会如何恶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过去半个世纪的特征是全球范围内社会存在各要素的日益紧密的整合:这在经济事务上是显见的;同时,作为这种整合的功能性成就与要求,世界文化、军事、政治,特别是环境方面的整合也已出现。换言之,正如19世纪的帝国主义一样,当代的全球化若不把持单极权力,就不可能成为现实:19世纪的英国如昙花一现;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走在前列。
文摘不难想象,所有这些条款(以及相关的重商主义条款,如补贴造船业和武器生产)对刺激英国贸易和工业、殖民,以及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的“原始”(即前工业)积累——尤其是当我们回顾早先引文中出现的另一个术语时——意味着什么。
前面已经说过,在亚当?斯密的时代,法国长期以来在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化方面准备不足。比它更差的是荷兰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它们已为“发展”做好了准备。但我们如何解释工业革命的诞生地不是荷兰——这个最富有、贸易最成功的17世纪工业社会——而是英国呢?到19世纪末,英国即将成为的是——显然它是世界的主要债权国——18世纪晚期由荷兰充当的角色,荷兰的财富更多地由法国而非贸易和工业聚敛而来。这一解释存在于以下事实中:与工业时代相比,前工业时代的实力由什么构成?在工业化的诸多差异中,垂直(sheer)规模最为关键;荷兰的人口和地理面积都很小。荷兰几乎没有与工业产品或其他产品相关的资源。其堤坝不是用来防潮水的,而是用来造耕地的。1700年,荷兰的人口估计值为u0万,与英国的860万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到1846年,荷兰依然只有250万人口,英国则有超过2700万人口。同时,尽管与美国相比,英国面积很小,资源也很少,但它的煤、铁、羊毛和粮食作物却刚好满足了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的要求。
一个世纪后,英国已经完成了那场工业革命。摆在眼前的是那一过程的第二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重大发展的基础是英国如何将其“过剩”资本投入使用,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铁路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到1830年,英国运河与公路网出现了,它至少又为英国的运输服务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然而,同样在那四分之一个世纪里,铁路出现了两次“冲刺”。这种昂贵而新奇的发展必然会发生,大部分一也许是仅仅——归因于过剩的资本找不到利润足够丰厚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