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际与认知(当代语言学理论丛书)

分類: 图书,语言文字,语言学,语言理论与方法,
品牌: 丹·斯珀波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43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0470618
·条形码:978750047061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语言学理论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关联——交际与认知》立足于用非专业的语言介绍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对对该理论有大致的认识,并进而产生研读《关联》全书的兴趣。我们的着眼点主要还是在核心理论的介绍和诠释以及参考文献的更新上。读者可以从书中找到更详细的论证并在分析本文用例的过程中自己思考关联理论的实际应用问题。
作者简介译者简介:
蒋严,男,复旦大学学士、硕士;伦敦大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教堂和研究领域包括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和语篇分析。主要论著:《形式语义学引论》(与潘海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005。
《上海风情话》(与石定栩合作),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电台联合出版,2007。
目录
译者前言:关联理论及其创新因素
英文版第二版前言
符号一览表
第一章 交际
一 代码模式与交际的符号理论研究
二 言语理解的解码和推理
三 互有知识的假设
四 格莱斯关于“意义”和交际的理论
五 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应否合并?
六 定义上的问题
七 解释上的问题:格莱斯的会话理论
八 认知环境和互显性
九 关联与明示
十 明示—推理交际
十一 传信意图
十二 交际意图
第二章 推理
一 非论证型推理
二 逻辑式、命题态度和事实性定识
三 定识的力度
四 演绎规则和概念
五 演绎设施
六 演绎的一些类型
七 语境效果:演绎在非论证型推理中的作用
第三章 关联
一 关联的条件
二 关联的程度:效果和心力
三 语境是给定的还是选定的?
四 语境的选择
五 相对于个人的关联
六 现象和刺激讯号的关联
七 关联原则
八 关联理论是如何解释明示一推理交际的
第四章 言语交际要略
一 语言与交际
二 言语交际、显义和寓义
三 命题式的确定
四 寓义的确定
五 命题式与语体:预设效果
六 寓义和语体:诗意
七 语言使用的描述层面和解释层面
八 字面义和隐喻
九 回声语句和反语
十 言语行为
后记
一 引言
二 发展
1 直显交际和直显一隐寓的区别
2 语言语义学
3 语言使用的解释性层面
4 更广泛的领域
三 修正
1 不是一条而是两条关联原则
2 关联第一原则
3 对关联推定的修正
4 实在为时尚早,无法邃下结论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及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语言学自乔姆斯基以来,对认知科学、心理学、医学、电子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人文科学的带头学科。只要在国外走一走,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语言学系或语言学专业。语言学理论不但对语言学系的学生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心理系、教育系、社会学系、认知学理论乃至计算机系的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为什么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影响如此之大?他的什么变革使本来默默无闻的语言学(理论)一跃而成为认知科学、心理学、电子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奠基理论?这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现代语言学的立足点说起,系统介绍现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结果等。不说清楚这些问题,现代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带头作用和对社会科学的巨大影响也就无法说清楚。有系统有深度地介绍现代语言学理论.这就是我们这套丛书的编写目的。
要系统介绍现代语言学,各种理论的来龙去脉都得交代清楚,某种理论的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以及各个流派之间的关系都要说清楚。不能只把一种理论搬来,不管它的过去和与其他理论的联系,那样会让人不知所云。在系统介绍的同时,也要把各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写进去,并评价其优劣不同以及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贡献等,做到有深度。有系统、有深度,这是我们介绍的第一个原则。
文摘格莱斯对交际的分析一直都几乎完全是个哲学家讨论的话题,“哲学家关注的要点是对“意义”或“交际”的定义。从我们现在的更贴近心理学的观点看,交际的界定并不是关心的要点。原因之一是,交际并非必然地涉及一组界限分明、性质相同的经验性现象。我们的目标是找出植根于人类心理的深层机制,以解释人如何能相互交际。心理学上对交际的扎实定义和分类,如果有可能得到的话,也应该等到作出了对这些深层机制的理论解释之后,才能有定论。我们认为格莱斯的分析为这种理论解释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基础。从这个方面看,格莱斯的分析存在的主要缺陷不在于对交际的过于模糊的界定,而在于对交际的过于贫乏的解释。
代码模式的优点是能够解释交际如何能在原则上得以实现。其失败之处不在解释方面,而在描写方面:人并不通过对思想的编码和解码来交际。推理模式尽管存在着上一节讨论过的技术问题,却对人际交际提供了一个符合直觉的描写。但是,该模式自身的解释力很弱。只要推理模式还没有被发展成对交际的合理解释性理论,重新采纳代码模式的诱惑就依然强烈。然而,这种合理的解释性理论已在格莱斯的另一部著作里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威廉·詹姆士演讲录》[WilliamJames(讲座)]里,格莱斯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交际是在“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的制约下进行的。
按照推理模式的观点,交际通过受讯者认识讯递者的传信意图而得以完成。然而,仅仅像我们已经做过的那样指出对意图的认识是人类认知的正常特征,这是不够的。对传信意图的认识引发了一些问题,而对人类其他意图的认识则不会导致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