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故事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佛教,禅,
品牌: 保罗·李普士
基本信息·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7628138
·条形码:978780762813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禅的故事》系由专攻比较宗教学的美国著名学者保罗·李普士所编纂。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神话一○一则”叙述中国和日本禅师历时五百余年的实地经验,这一○一则故事充满睿智隽趣,不但发人深思,而且极堪玩味。第二部分,“无门关”是有关禅师学者发悟的有关公案,文献原由中国一位禅宗大师于一二二八年编辑而成。第三部分,“十牛图”约完成于十二世纪,原用中文写成,阐述发悟的历程,足以启发读者对禅学的领悟与深思。第四部分,“中道”系一部古代梵文手稿的抄本,该文所提示的古老教法,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很可能是禅学的始源。
作者简介保罗·李普士,原籍美国,是一位专攻比较宗教学的知名学者,是不仅在哲学、禅学方面造诣甚深,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诗歌、散文多部传世。尤其这本书,一面世,就极受注目,广为流传,被译为多国文字,为禅学的经典之作。
媒体推荐多种体例的文献汇编于一书,实不多见。可谓创新,可谓实在。
——传真法师(南京佛教协会副会长、玄奘寺住持)
此书充满玄妙的哲理,机趣,称得上字字珠玑、耐人寻味,堪称有志接触禅学的人应有的一本饶有趣味的好书。
——林琳(国际瑜伽教育协会会长、国际瑜伽学院江苏分院院长)
编辑推荐这本《禅的故事》实际上可以作为一本研究禅学或实践禅修的教科书来使用。
目录
禅脉——序一
禅风源流——序二
上篇 公案参究
日本禅话一○一则
一、一杯茶
二、泥中之宝
三、就是这样吗?
四、服从
五、公开地爱
六、缺乏慈爱
七、临终通知
八、大波先生
九、月亮偷不去
一○、最后遗偈
一一、春蓟的故事
一二、快乐的中国人
一三、一尊佛
一四、泥泞路上
一五、松云和他的母亲
一六、离佛不远
一七、不吝指教
一八、一个寓言
一九、第一义谛
二○、母亲的爱
二一、只手之声
二二、心热如火
二三、慧春之逝
二四、诵经超度
二五、再参三天
二六、法战
二七、实语之声
二八、自家宝藏
二九、无水无月
三○、不识头衔
三一、哪个不精
三二、寸阴尺宝
三三、默仙的一只手
三四、最终一笑
三五、念念皆禅
三六、天神雨花
三七、铁眼印经
三八、尼师参禅
三九、白日打眠
四○、梦乡见贤
四一、赵州的禅
四二、死人答话
四三、乞丐与禅
四四、强盗变弟子
四五、辨别是非
四六、草木成佛
四七、小气画家
四八、正确比例
四九、黑鼻佛像
五○、了然大悟
五一、酸的味噌
五二、真理之光
五三、施者应该感谢
五四、最后遗嘱
五五、茶人与刺客
五六、独来独往
五七、天堂之门
五八、逮捕石佛
五九、人类战士
六○、功成授首
六一、愚堂与天皇
六二、命运在手里
六三、杀佛.
六四、霞山出汗
六五、伏鬼妙诀
六六、陛下的臣民
六七、你在干啥?你在说啥?
六八、禅之一调
六九、吃责
七○、世间最贵
七一、只有我没有讲话
七二、呆头大官
七三、嗣法十人
七四、革心洗面
七五、脾气何在?
七六、石在心中
七七、宝王三昧
七八、真正兴旺
七九、香炉专家
八○、真正神通
八一、只管睡去
八二、一切皆空
八三、不作不食
八四、知音朋友
八五、死期到了
八六、活佛与桶匠
八七、僧有三种.
八八、怎样写诗?
八九、箭锋相拄
九○、最后一棒
九一、剑的滋味
九二、火钳禅
九三、小说家的禅
九四、夜游
九五、临终慰安
九六、一滴水
九七、说究竟法
九八、知非便舍
九九、桃水做醋
一○○、无声息的庙宇
一○一、佛陀的禅
中国禅宗无门关
一、赵州狗子
二、百丈野狐
三、俱胝竖指
四、胡子无须
五、香严上树
六、世尊拈华
七、赵州洗钵
八、奚仲造车
九、大通智胜
一○、清税孤贫
一一、州勘庵主
一二、岩唤主人
一三、德山托钵
一四、南泉斩猫
一五、洞山三顿
一六、钟声七条
一七、国师三唤
一八、洞山三斤
一九、平常是道
二○、大力量人
二一、云门屎橛
二二、迦叶刹竿
二三、不思善恶
二四、离却语言
二五、三座说法
二六、二僧卷帘
二七、不是心佛
二八、久响龙潭
二九、非风非幡
三○、即心即佛
三一、赵州勘婆
三二、外道问佛
三三、非心非佛
三四、智不是道
三五、倩女离魂
三六、路逢达道
三七、牛过窗棂
三八、庭前柏树
三九、云门话堕
四○、超倒净瓶
四一、达摩安心
四二、女子出定
四三、首山竹篦
四四、芭蕉拄杖
四五、他是阿谁?
四六、竿头进步
四七、兜率三关
四八、乾峰一路
四九、安晚附增
下篇 禅境修行
十牛图(中国)
一、寻牛
二、见迹
三、见牛
四、得牛
五、牧牛
六、骑牛归家
七、忘牛存人
八、人牛俱忘
九、返本还源
一○、入酆垂手
中道(古印度)
一至一一二则
跋
何谓禅?
……[看更多目录]
序言著名的中国丝绸之路实际上承担了两个部分的文明传播。一个是路人皆知的古代中国物质文明流向中亚乃至西方的经贸西进,另一个便是鲜为人知的古印度禅学传人中国大地的文化东渐。
禅学空间的历史性转移实际上承载了禅学时代的变迁。“明心见性”一语从禅学本质的理论角度告诉了人们“禅无古今”的通理,而一系列的《禅的故事》们却从“参究”这种实践角度见证了禅学的神秘历史。眼前这部精心编写的《禅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从古印度禅修、古代中国禅修、古代中国禅风和中世纪及近代日本禅风这四个侧面,引导着我们一方面感受禅的开示,一方面感受禅的东渐。
史学界普遍认为,整个禅的发展历史如同一株巨大的无花果,已经历史地呈现为“印度萌芽、中国成长、日本结果”这种客观的形态。这种流行的结论好像在说印度禅与中国禅实际上并没有结什么果实。然而,眼下这本似乎“没有古今”的《禅的故事》却呈现给我们累累的禅修硕果!
所谓“禅”,最初并不是一个佛教的发明。人们所称谓的“印度禅”实际上指的是“禅定”,它是古代印度各种宗教派别所共同采用的“瑜伽修持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后来尤其被佛教从实践上推进、在理论上深化。
文摘上篇 公案参究
日本禅话一○一则
本书所录的禅家故事,译自一册题名《石沙集》的书以及其他许多载有禅僧逸闻的著述。前者于十三世纪由日本禅师无住和尚搜集而成,其余为本世纪初在日本出版的书籍。
对于重视生活而轻于营利的东方人而言,自我发现或了悟自性的人,自古以来,一向受到最高的敬重。因为这样的一位修行之人,会效法佛陀的实践精神,打开他的意识境界。
以下几节文字,由这类故事的英文初版序文改写而成。
禅,可以说是东方人的内心艺术和设计。它于公元六世纪初,由来自印度的菩提达摩移植于中国,而于十二世纪初东传日本。它向来被描述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在中国读作Chan,在日本则拼作Zen。禅师不但不做佛陀的随从或属下,而且要立志与他把手共行,并像佛陀与耶稣一样自肯承当,与宇宙精神息息相应。禅家已经以打坐契悟自性、严守戒律以及朴实无华的生活习惯赢得了日本贵族和统治阶层的支持,深受东方各种哲学思想的推崇。
日本的能剧上演了许多禅门故事。禅的精神已不止是求得心安和悟理了,它已经发展为忠于艺术和工作、展示本来的圆满自足、打开趣悟之门、表现内在之美以及不可捉摸的残缺之美了。禅有多重意义,但没有一个可以被人完全的界定;可以界定的,便不是禅了。
你的生活中只要有禅,心中就没有恐惧,没有疑虑,没有多余的欲求,没有过当的情感。无论是狭隘的心胸还是自大的行为,都不会烦扰到你。你会以谦逊的态度服务人群,以悲悯的心情充实你的人世生活,视你的辞世犹如一片花瓣的陨落。这就是禅的精神。在中国和日本的千千万万的寺院和僧尼,只是它的外衣,然而它会超越财富和特权,且往往不拘形式。
禅是人性的开窍,因此,无论是哪个时代或哪种文明社会中,习禅皆非易事。企图帮助他人完成此举的真假禅师,不知凡几。下面所录的逸事,是由无数的实际习禅经历发展而来,但愿读者能在今日的生活经验中体会到其中真正的含义。
一、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二八六八——一九一二年)的一位禅师。
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于是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他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