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张家十姐弟的故事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张允和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页码:34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39631422/9787539631424
·条形码:978753963142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水:张家十姐弟的故事》: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20世纪20年代,她们创办了家庭刊物《水》,中间停南多年,1996。年在九十多岁韵张允和的倡议下复刊,此拳被称为“大奇迹”。《水(张家十姐弟的故事)》精选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张家四姐妹和她们的六个兄弟发表于《水》的随笔、诗词、书信等,其中无论是正史传记还是稚子童言,莫不生动有趣,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这个大家族一百多年来的风雨变迁,具有很高的史科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爱、夫妻之间患难与共的绵绵温情,更是给人温暖、让人感动。随文配有大量张氏家族老照片,图文并茂,让人赏心悦目。
媒体推荐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叶圣陶
世界养活了我,《水》走向了世界。
《水》是一份家庭杂志,从这里,我分明看到了中国的百年巨变在这个大家庭的投影,看到了一向被忽略的知、识的力量和人文精神的价值。
——葛剑雄
七十年后《水》以新的姿态复刊,本世纪一大奇迹也!
——范用
编辑推荐《水:张家十姐弟的故事》一个百年望族的历史记忆
一曲回味悠长的亲情赞歌
目录
卷一 家族列传
名留清史的张树声兄弟 《清史稿》
洒到人间都是爱
爸爸轶事
回忆爸爸二三事
我有才能的大大
大大和朱干干
我的奶妈同陈干干
我的汪干干:老妈——干干列传之一
门房列传
卷二 乐益百年
元和自述(至上世纪80年代)
教育家张冀牖 《
走到光明里——赠初中第一届毕业同学
乐益
爸爸办乐益
卷三 昆曲雅韵
一介之玉顾志成
从《盘夫》到《惊变》《埋玉》
昆曲——江南的枫叶
江湖上的奇妙船队——忆昆曲“全福班”
不须曲
卷四 秋灯亿语
青岛初识
艰辛逃难路
从广西到重庆
终成眷属
两地相思
喜得娇女
《秋灯忆语》再印后记
卷五 年代札记
温柔的防浪石堤张允和
红双喜——我想我的好奶妈
我到苏州来——往事回忆录之一
儿时杂忆
回忆杂录
大弟新娘俏
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
定和自叙(节选)
窦祖龙枪口脱险
塞外三秋
留园的一天——一个美好又悲愁的日子
难忘的龙街子
卷六 岁月印痕
我们大家的迷你趣闻
傻瓜电脑的趣事
张兆和天伦北里“避难”记事
庆庆的一天
安安的一天
张充和的印章收藏
合璧记趣
卷七 家书一束
张宗和日记摘录(一)
张宗和日记摘录(二)
给以逵的信
难忘的记忆
给二姐的信
家书抵万金
给无花果树下的人们的一封信
密执安家书(摘录)
允和日记
家人的话
卷八 水流云在
别了龙门巷
一封电报和最后的眼泪
大姐,想念你!
曲终韵自存
二姐同我
不动声色的
别离的笙箫
不思量,自难忘
深深的怀念
生别离
奶奶的花园
妈妈的手
缓缓同行
那本老相簿已经合上
可敬可爱,可思可歌
附录
安徽合肥西乡张氏苏州九如巷家族简谱
张元和年谱简编
张允和年谱简编
张兆和年谱简编
愿《水》长流——代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水》是一本家庭刊物,仅限于亲人友好传阅。从1929年创刊到1996年复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20年代,元和大姐、允和二姐、兆和三姐、充和四姐、大哥宗和、二哥寅和、好友窦祖麟等在苏州九如巷创办了《水》社,那时大家都年少,喜欢水的德性,正如沈二哥(从文)说的:“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侵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极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水》社出版了《水》,每月一期,发表自己的
文摘我总是想爸爸最喜欢我,从几件事上可以看到。我是快嘴李翠莲,爸爸出问题、出谜语,不管猜得对不对,我总是抢先第一个回答。爸爸讲的故事不是我念的书上有的。爸爸讲苏东坡的故事最多,我记忆中就有四个,下面举两个例子。
苏东坡有一位和尚朋友叫佛印,是一位有学问的和尚,这和尚可不吃素,最喜欢闯席,不请自去。东坡先生有一次瞒了佛印邀请几位朋友,坐了小船在月夜里大摆筵席,朋友们都是作家文人。吃饭时都吟诗作赋,饮酒时必须行酒令。苏东坡第一个行令,他的令是“浮云散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第二位说的是“浮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第三个人的酒令,我忘记了。第三个人的话音未落,船舱板被掀开,光头佛印伸出头来,哈哈大笑着说:“船板顶开,佛印出来。……”佛印一次也没有失去喝酒的机会。
还有一个故事是文字游戏。苏东坡姓苏,那时苏是繁体字“蒜”。有一次苏东坡烧了鱼,正准备吃的时候。馋嘴佛印又来了。老苏慌忙把鱼盘放在草垫上盖起来。佛印坐下来就问:“老苏,你这个姓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草字下的鱼写在左边,一种是把草字下的鱼写在右边。”苏东坡说:“这两种写法都可以。”佛印又问:“现在有人把鱼字写在上面也可以吗?”苏东坡回答:“那不可以,不成一个字了。”佛印说:“既然不可以,那就把鱼从草垫上拿下吧,让我们大家吃!”关于四书五经中的故事爸爸讲的很多,我们那时年纪小,不一定理解。以下的故事谈的是《诗经》,爸爸把诗祖宗《诗经》请出来了。爸爸说的是东汉经学家郑玄(字康成,127—204)的故事。他说:“郑康成对四书五经滚瓜烂熟,不但注解《诗经》,还注解过《论语》、《尚书》等书。他家的丫头也能用《诗经》上的词语对话。有一个丫头做错了事,主人罚她跪在院子里,另一个丫头问她:‘胡为乎泥中?’跪在地上的丫头回答说:‘薄言往想,逢彼之怒。’”七七事变,我家避难在成都,我在街上看见一家招牌“诗婢家”,是一家裱褙店。我恍然大悟,记起了这个故事。
爸爸的书真多,旧书、新书、杂志、大报、小报,还有唱片,不仅书橱、书架上有,地板上也是书。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翻看,我们姐妹都喜欢乱翻书。我家有四个书房,我们三姐妹有冬、夏两个书房,爸爸和大大有芭蕉院内外两个书房。爸爸的小书房也是我们学昆曲的地方。
我喜欢乱翻诗词一类的书,十一岁时,有一天爸爸问我:“小二毛,你喜欢诗词,你对古人的诗词,喜欢哪一个?”我知道他问的是李白
……[看更多书摘]
后记去年我曾写过一篇《我家有一本(水)》。原以为张允和先生能看到,就没有将报纸寄给她。后来收到她寄来的第二、三期《水》,还附有一封信,说她是在《中国方域》杂志中得知有我这篇文章,我才意识到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好在一星期后就去了北京,当面向张先生呈上拙文,并且告诉她,这份邮件能收到真是幸运,因为她把地址写错了。
春节前,《水》第四期又寄来了,这是今年1月刚印出来的,还附着一份张先生集曲迷组成的贺年信。
《水》是一份家庭杂志,从这三期里,我分明看到了中国的百年巨变在这个大家庭的投影:《张华奎(霭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