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麻醉手册(精装)
分類: 图书,医学,外科学,外科手术学,
品牌: 孙增勤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10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912221X/9787509122211
·条形码:9787509122211
·包装版本:4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实用麻醉手册(精)》在前3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16章。前4章重点介绍麻醉基础知识,包括麻醉科的组织与设备,麻醉管理,麻醉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和麻醉前准备等;第5~10章详细介绍了各种麻醉方法,各专科手术麻醉、特殊患者手术麻醉方法,麻醉监测,麻醉输液和并发症防治等;后6章分别介绍了麻醉治疗,疼痛治疗,重症监护及麻醉常用药物等。本版从内容到编排形式均做了较大调整充实,比第3版内容更新颖,编排更合理,反映了当前麻醉学的最新进展。适于麻醉专业人员和手术科室医师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孙增勤,男,1940年10月生,陕西省三原县人,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会员。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甘肃分会副主任委员,空军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1968年特招入伍,1971年从外科医师改为麻醉科医师。1983~1998年任解放军第473医院(三甲)麻醉科主任,2000年至今先后任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梦露医学整形美容医院副主任医师。20世纪70年代初筹组空军兰州医院麻醉科,执着追求事业,潜心研究专业技术。师从著名麻醉专家田贵祥、靳冰教授,专业水平提高快,专科发展步子大。在设备条件简陋、人员缺少及工作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开展新业务新技术40余项。1993年出席巴黎等七届国际疼痛大会,作学术报告;1996年出席纽约国际麻醉大会,交流学术论文,在国际讲台率先为麻醉专业争取到发言席位。1996年5月3日,《健康报》第3版以图片形式报道了其工作业绩和成就。 从事临床麻醉专业38年来,对麻醉基础理论、临床应用、疼痛治疗和复苏抢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除主编出版《实用麻醉手册》之外,还曾主编出版《麻醉失误与防范》、《麻醉药物手册》、《微创外科手术与麻醉》和《实用麻醉技巧》等专著10余部,约800万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8项。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麻醉工作的特点
二、麻醉工作的范围
三、麻醉工作的程序
四、麻醉急救与复苏
五、麻醉医师的素质要求
第二节麻醉科的组织、设备及常备用药
一、组织
二、设备
三、常备用药
第三节麻醉机
一、基本性能
二、种类
三、基本构造
四、使用要求
第四节呼吸机
一、呼吸回路
二、使用要求
三、用氧安全
第五节麻醉管理
一、记录单的填写与管理
二、文件管理
三、呼吸管理
四、血容量管理
五、早期拔管的管理
六、麻醉质量检查
第六节麻醉风险管理
一、麻醉风险
二、麻醉意外
三、麻醉污染预防
四、手术室安全管理
第2章麻醉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麻醉与神经系统
一、痛觉
二、意识
三、肌张力
四、麻醉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麻醉与呼吸
一、呼吸种类与呼吸道
二、肺通气
三、气体交换和运输
四、调节
五、麻醉对呼吸的影响
第三节麻醉与循环
一、心脏
二、血管
三、冠状循环
四、微循环
五、心血管调节
六、循环和麻醉的关系
第四节麻醉与肝脏
一、肝脏功能
二、麻醉对肝脏的影响
第五节 麻醉与肾脏
一、肾脏功能
二、麻醉对肾脏的影响
第六节 麻醉与内分泌
一、下丘脑一垂体系统
二、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三、肾上腺
四、胰腺
第七节 麻醉与免疫
一、概述
二、麻醉对免疫的影响
三、麻醉时的免疫反应
四、术前麻醉管理
第八节 麻醉与代谢
一、术后能量代谢的变化
及影响因素
二、术后能源的利用
三、水和无机盐代谢
四、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和变化
五、麻醉对代谢的影响
第九节 体液的渗透平衡和失常
一、基本概念
二、渗透的正常生理
三、渗透状态失常
第3章 麻醉药理学基础
第一节 麻醉药理学概述
一、药效作用
二、药物运转
三、给药途径及特点
四、吸收与分布
五、排泄
六、体内转化
第二节 麻醉药动学
一、研究内容
二、动力学级次
三、研究模型
四、分布容积与速率常数
五、半衰期与消除率
第三节 麻醉期间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理化性质相互作用
二、吸收部位相互作用
三、血浆结合部位相互作用
四、受体部位相互作用
五、药物排泄的影响因素
六、酸碱度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七、加速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
八、酶抑制作用
第四节 肌松药与吸入全麻药的相互作用
一、吸人全麻药的肌松作用
二、吸入全麻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效应
三、对去极化肌松药效应
四、吸入全麻药与肌松药
相互作用的机制
第五节 肌松药的麻醉应用
第六节 受体与肌松药作用机制
一、受体
二、作用机制
第七节 麻醉用药原则
一、个体化
二、病情变化
三、合理用药
四、影响因素
第八节 a2激动剂的麻醉应用
第4章 麻醉前准备
第一节 病情评估
一、访视患者
二、危险性评估
三、麻醉方法确定
四、麻醉会诊制度
五、病例讨论制度
第二节 患者的准备
一、一般准备
二、危险性评估
第三节 麻醉选择
一、选择原则
二、手术部位的麻醉选择
三、特殊患者的麻醉选择
四、麻醉药选择
第四节 麻醉前用药
第五节 麻醉器械的准备与管理
一、准备内容
二、无菌管理
第六节 特殊血管穿刺及置管
一、静脉穿刺及置管
二、中心静脉压测定及置管
三、双导管穿刺及置管
四、周围动脉穿刺及置管
五、测定肺动脉压穿刺及置管
第七节 气管内插管应激反应的预防
一、麻醉应激反应概述
二、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调控
第5章 麻醉方法
第一节 局部麻醉
一、概述
二、麻醉镇静技术
三、强化麻醉
第二节 神经(丛)阻滞麻醉
一、颈神经丛(颈丛)阻滞
二、臂神经丛(臂丛)阻滞
三、肋间神经阻滞
四、股神经阻滞
五、坐骨神经阻滞
六、腹腔神经丛阻滞
七、胸长神经阻滞
八、腰骶神经丛阻滞
九、腰神经丛阻滞
十、椎旁神经阻滞
十一、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十二、闭孔神经阻滞
十三、阴部神经阻滞
十四、踝神经阻滞
十五、尺神经阻滞
十六、正中神经阻滞
十七、桡神经阻滞
十八、交感神经阻滞
第三节 椎管内麻醉
一、腰麻
二、硬脊膜外麻醉
三、骶管阻滞麻醉
四、脊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
五、碱性局麻药及其非麻醉临床应用
第四节 全身麻醉
一、吸入麻醉
二、全麻诱导和维持
三、静脉麻醉
第五节 气管与支气管内插管术
一、气管内插管
二、支气管内插管
第六节 气道困难
第七节 喉罩通气
第八节 低流量紧闭麻醉
第九节 氧化亚氮辅佐麻醉
第十节 氙气麻醉
第十一节 局麻药静脉复合麻醉应用
一、普鲁卡因
二、利多卡因
第十二节 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第十三节 氯胺酮静脉麻醉
第十四节 羟丁酸钠静脉麻醉
第十五节 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第十六节 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
第十七节 吗啡静脉复合麻醉
第十八节 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
一、甾类药
二、依托咪酯静脉麻醉
第十九节 异丙酚静脉麻醉
第二十节 静脉麻醉靶控技术
一、靶浓度输注
二、静脉给药的理论基础
三、静脉麻醉给新药方法
四、靶控输注技术
第二十一节 控制性降压麻醉
第二十二节 低温麻醉
第二十三节 体外循环麻醉
第二十四节 体外循环心肌保护
一、围术期保护
二、控制性心动过缓
三、微创体外循环
四、并发症预防和治疗
第6章 专科麻醉
第一节 腹部外科手术麻醉
第二节 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第三节 胸腔内手术麻醉
第四节 呼吸疾病手术麻醉
第五节 气管外科手术麻醉
第六节 单肺通气麻醉
第七节 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
一、心脏瓣膜置换术
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
三、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
四、常温或浅低温不停跳心脏手术麻醉
五、心脏肿瘤手术麻醉
六、大血管手术麻醉
七、闭式心脏手术麻醉
八、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
九、心脏手术麻醉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十、肺动脉高压的麻醉
第八节 眼科手术麻醉
第九节 耳鼻咽喉科手术麻醉
第十节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
第十一节 颈部手术麻醉
第十二节 骨科手术麻醉
第十三节 整形及美容外科手术麻醉
第十四节 泌尿外科手术麻醉
第十五节 产科手术麻醉
第十六节 妇科手术麻醉
第十七节 内分泌疾病手术麻醉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
二、甲状腺功能低下手术
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
四、库欣综合征手术
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
六、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第7章特殊患者的手术麻醉
第8章麻醉监测
第9章麻醉期间液体治疗管理及电解质酸碱失衡处理
第10章围麻醉期并发症的处理
第11章重症抢救与复苏
第12章麻醉治疗
第13章疼痛的治疗
第14章麻醉恢复期工作
第15章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第16章麻醉常用药物
附录A人体检验正常值法定单位与旧制单位查对
附录B小儿药物剂量
附录C常用英文缩写名词对照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21世纪为伟夭的生命科学时代,医学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微创外科、无痛医学、生命遗传工程学及器官移植医学等方面,已造福于全人类。这些成就的取得,很多都与麻醉学有关联。麻醉已成为现代化医院日常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手册自1994年初版、2001年和2005年两次修订再版以来,已多次印刷,成为受读者欢迎的长销、畅销书。为适应形势发展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作者本着“再认识、再提高、再完善;求精、求全、求美”的宗旨,在原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保留了第。3版的基本框架结梅和内容,全书仍为16章,增补和修改内容如下:
1.增补静脉麻醉新药丙泊酚(异丙酚),新麻醉前用药长托宁,快通道麻醉、快速周转技术及麻醉镇静技术等新药物、新技术内容。
2.麻醉深度监测部分增补了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 Index)及Narcotrend麻醉意识深度监护仪内容。
3.增补靶控输注麻醉、舒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如何提高麻醉质量,麻醉平稳的指标:’BIS
4.增补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等内容。
5.增补2008年广东省麻醉学学术会议有关麻醉科建设、麻醉决策、麻醉管理、肌松药新进展、喉罩应用、疼痛治疗等新观点、新内容。
6.内容相近的合并。
文摘第1章绪论
第一节 概述
麻醉学(anesthesiology)是研究消除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它是近代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现代麻醉学是临床医学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发展突破了麻醉原有的领域,包括对手术麻醉期间患者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如心跳、呼吸、血压和代谢)进行监测、调控和支持,已成为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镇痛、生命复苏及重症监测治疗的临床二级学科,是医院的一级临床科室。
一、麻醉工作的特点
1.重要性实践已充分证明近代麻醉学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20年来近代麻醉专业的巨大发展,对医院许多业务技术建设和救治危重濒死患者起着重大作用,手术禁区的突破,外科学的长足进步和危重患者病死率的降低等成就,无一不是在麻醉学的发展下获得的。这使麻醉学发展成为临床二级学科。
2.专业性麻醉学是一门完全独立的专业性极强的、理论性全面的学科。它集中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以及多种边缘学科中有关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形成了麻醉学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成为具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其发展趋势是精细的专业分工和多学科的综合统一。麻醉专业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麻醉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在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