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给年轻人读的)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老子,
品牌: 李耳
基本信息·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页码:1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9401402
·条形码:978750940140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给年轻人读的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道德经》是东方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哲学的宝贵遗产。两千多年来,《道德经》中的闪光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的血液中,《道德经》中的格言警句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行动格言。老子是西方人最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从16世纪开始,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丰至今,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丰都有一到两种新的译本问世。《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用诗话语言阐述中国哲学的典籍。全书虽只有短短五千言,但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可谓博大精深、玄奥无极,被后人尊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
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人称《道经》,共三十七章;下奢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人称《德经》,共四十四章。全书共计八十一章,约五千字。 《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德经》说的是处世方略。《道德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而且它的文字简洁、辙韵强劲,因此,还被称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
媒体推荐影响世界的智慧名篇 古今必读的国学经典
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一本老子书,像一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哲学家尼采
编辑推荐《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用诗话语言阐述中国哲学的典籍。全书虽只有短短五千言,但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可谓博大精深、玄奥无极,被后人尊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
目录
上篇 道经
第一章 天地之始
第二章 美之为美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玄牝之门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不争无尤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长而不宰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第十四章 无状之状
第十五章 善为士者
第十六章 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
第十八章 大忠大义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第二十三章 道亦乐得
第二十四章 自是不彰
第二十五章 遭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静为躁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
第二十八章 复归于朴
第二十九章 为者败之
第三十章 以道佐主
第三十一章 有道不处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第三十四章 其不为大
第三十五章 不可既也
第三十六章 欲翕固张
第三十七章 道恒无为
下篇 德经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九章 “一”为始祖
第四十章 虚中生有
第四十一章 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善者吾善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第五十三章 盗夸非道
第五十四章 其德乃普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福祸倚伏
第五十九章 长生久视
第六十章 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皆得其欲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
第六十三章 能成其大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第六十六章 莫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 不争之德
第六十九章 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第七十一章 以其病病
第七十二章 自爱不贵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无以生为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柔之胜刚
第七十九章 报怨以德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
第八十一章 善者不辩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第一章 天地之始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能用言辞表述的大道,就不是永恒的大道。能够叫得出来的相名,就不是永恒的相名。天地万物未成形的样子,是天地万物的元始;万物本原的命名,是孕育万物之源。所以常常从毫无目的、无拘无束、尚未成形的状态,来考察“道”无名无形的玄妙;常常从有目的、受约束、受局限的状态,来考察它有名有形之处的客观真实。妙和徼这两个概念,本原相同而名称不同,共同称为大道变化。变化来变化去,这是洞察宇宙间一切奥妙的门径。
【解析】
开篇点出“道可道,非常道”,初步揭示了“道”的真正内涵,道是《道德经》所要讲述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在天地未生成以前就存在于浩瀚的宇宙中,当天地生成以后,道就在万事万物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贯穿于万物生成、生长、发展、消亡的始终,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客观地存在着。提起道,我们不免会在头脑中想象它的模样,然而我们的想象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又看不到摸不着,正所谓“大道无形”。我们主观想象出的道的样子,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称得上“名”。“名”这个概念也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形容的,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比想象的局限性更大。如果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大道,只能与大道背道而驰。不能用语言又不能用文字来描述大道.那如何才能认识大道呢?我们不得不采用概念和语言。即“有”和“无”这两个“名”。所谓“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种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是万物的生母,即万物是从“有”中孕育生产出来的。“无”,应该是没有的意思,代表天地还没有生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说明天地是从无中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