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改变你的思想,改善你的气质,提升你的人格,《武士道》作者的心血之作)
分類: 图书,哲学,伦理学,个人修养,
品牌: 新渡户稻造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39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119235
·条形码:978780211923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如果说《武士道》是他向世界介绍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是什么样的一本书,《修养》则是他时隔十年后重新探索日本的精神生活应该怎么样的一本书。 20世纪初,新渡户稻造批判物质文明横行的《修养》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修养》主张自我修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21世纪的今天,世界面临着更大的危机,《修养》的出版将成为应对物质文明泛滥的一剂良药。
编辑推荐新渡户的《修养》是一本关于人格形成的优秀的论著。不仅在明治后期至大正时代形成一股时代思潮的各修养组织的思想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其中蕴涵着从根本上改变日本人民族气质的目标和独特的方法论。
此书是《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户稻造关于人生、修养的一部励志书。从明治末到昭和初期,曾经再版148次。一百年来,此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的精神生活。
《修养》的另一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为普通人写的。……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这本书更是教人如何成为人格上的成功者。毫无疑问,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专业书评新渡户稻造这本《修养》将东西方经典和自己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风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炉,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
《修养》的另一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为普通人写的。……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这本书更是教人如何成为人格上的成功者。毫无疑问,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新渡户稻造是一位毋庸置疑的著名学者、大学教授和一校之长。早年负笈欧美,谙熟西方经典,通晓英德语文,曾以华丽而高雅的英语文体撰著广为人知的《武士道》一书。但《修养》则写得深入浅出,平明晓畅,推心置腹,娓娓道来,毫无艰深晦涩的学究气息和居高临下的说教意味,作为一代大家,委实难能可贵。
——林少华(著名翻译家)
如果说《武士道》是他向世界介绍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是什么样的一本书,《修养》则是他时隔十年后重新探索日本的精神生活应该怎么样的一本书。
——王成(《修养》译者)
20世纪初,新渡户稻造批判物质文明横行的《修养》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本书主张自我修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21世纪的今天,世界面临着更大的危机,本书的出版将成为应对物质文明泛滥的一剂良药。
——日本·立教大学教授 藤井淑祯
此书是《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户稻造关于人生、修养的一部励志书。从明治末到昭和初期,曾经再版148次。一百年来,此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的精神生活。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铃木贞美
对自己的人生负起责任,探索人生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如何做到持之以恒,如何读书,如何储蓄金钱、体力、智慧、道德……《修养》一书提出了实现自己理想的具体方法。为此,我推荐《修养》作为每个人的人生指南。
——日本·早稲田大学教授 大河内博
目录
重返修养(中译本序)/林少华
一本值得重读的名著(译者前言)
序言
总论
什么是修养?/对修养的误解/实践道德所需
要的是平凡的努力/有修养者与无修养者的区
别/人是否有修养一定表现在言行上/非凡之
事成就平凡修养/修养学说之未来
第一章 青年
一、“长岁数”意味着什么?
“青年”的含义/“长岁数”意味着什么?/确定人物
价值的标准/富于希望与抱负的青年/老幼是由今后可做事业的多少来确定的
二、“身有老少,而心无老少”
日本的青年过于“少年老成”/孩子气果真不好吗?/我们因为不需要的知识中毒很深
三、青年身上也有天性淡泊的一面青年要淡泊/勿将淡泊误解为无礼
四、青年要积蓄元气27
青年要积蓄元气/元气的乱用令人可怕/人必须有强硬之处
第二章 立志
一、凡夫俗子也需要立志
二、人也要呼吸纵向的空气
只看光明一面的立志/通过想象来确定一生志向的
危险/与做盗贼相等的立志方式/看任务然后立志/
人也要呼吸纵向的空气
第三章 职业
一、职业的选择也是学问的选择
狭义的立志是青年的大问题/按照性格与爱好选定职业/选择不适合的工作而失败的事例/改变方针而成功的青年/如何确定职业爱好呢?/我也有失败的教训
二、没有特别爱好者的职业选择普通人应该选择的职业/我对自己的孩子选择职业的希望
三、当境遇不允许满足志愿时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的特殊情况/违背父母意愿的立志
四、不要被名声所迷惑
五、缺少经费不会影响立志62缺少经费不会影响立志/没有学费的人反而幸福
第四章 信念
一、“人的一生如负重远行”立志容易,坚持难/实现立志功效要靠平时的努力/即使产生疑问也要不断前进
二、小事当中存在大原则记住决心是为了持续决心/“就是这样”的观念/小事当中存在大原则/通过坚持,胆小鬼也变得大胆了/若通一事,万事皆通/将冷水浴作为修炼恒心的方法/清洗鼻子也是修炼恒心的一种方法/不要过
分消耗精力/以应用原则做事,小事也趣味盎然
三、妨碍恒心的原因不仅仅来自内心
妨碍坚持决心的三个外因/妨碍恒心的两种反对观点/开诚布公地恳求的话,反对者也会同情/生活状态变化引起的恒心障碍/确定坚持的年限也是一种方法/不要丧失坚持的精神/冷嘲热讽也不会动摇决心/把自己的意志表现在身体上
第五章 勇气
一、恪守道义是勇气修养的第一步
勇气是最容易修养的/勇气的修养所需的注意事项
二、如何修养勇气?
针对恐惧的勇气之修养/针对困难的勇气之修养/针对痛苦的勇气之修养/通过阅读伟人的传记修养勇气/通过与他人比较修养勇气/怎样训练勇气/如何才能做到沉着勇敢呢?
第六章 克己
一、“克”是绝对的,不问有无敌手
克己的“克”意味着什么?/克已有初级和高级之别/克制自己是青年时代最重要的
二、应该战胜的真正敌人潜藏在此
“自己”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克服根本性的原因/应该战胜的真正敌人潜藏在此/有必要从结果去克己
三、克己之工夫在于一呼一吸之间
克己的修养不允许卑劣的方法/克己修养的六个实例/处大事之道在于小事的修养
四、克己的程度
克己的程度只有靠常识来判断/克己还要善用弱点/最大的牺牲就是真正的克己
第七章 名誉
一、名誉并非存在于自身之外
促使人的行为的四个动机/作为行为动机的情色/作为行为动机的利益/想得到名的人与希望得到实的人/名誉意味着什么/名誉的标准应该从何处寻?
二、获得名誉的同时必定伴有几分危险
不要受名誉心驱使做事/近乎病态的名誉心/为名誉心所驱使的自我宣传/“不知己”比“人不知”更可忧/为名誉心所驱使的卑劣手段/为自己辩护的两种方法/“名誉是死者的食物”
三、名誉是手段还是目的?
值得当成一生目标的名誉/不用追求就自然而来的名誉/不值得尊敬的名誉心/作为手段的名誉容易被滥用/善用名誉是崇高的/为什么名誉心受到重视呢?/莎士比亚戏剧中展现出的名誉观/避免误解的一番话
四、即使达不到目标也要把理想置于高处
领先实的名和推动实的名/名誉受到损害时的精神准备/毁誉褒贬总是伴随人类社会/藐视别人,自我安慰的方法/视为世间之常情的消极方法/把诽谤当做反省材料的方法/把理想置于高处
第八章 储蓄
一、文明是精力的储蓄
文明是精力的储蓄/储蓄所必需的第一要素/日本人和西方人在先见上的巨大差别/不甘于不足,积极储蓄余力
二、有储蓄意识的人大多是思维缜密的人
所谓的英雄豪杰之后都是乞丐/父亲一人受责难,子女皆成善良市民/有储蓄意识的人都是好国民/有储蓄意识的人都是大度、有韧性的人
三、储备体力不是虚张声势
挥霍体力不是一件小事/储备体力不是虚张声势/精力在无形中会损耗/消耗体力的虚荣心/储备体力所必需的锻炼
四、将储备的知识显露出来的机会至关重要
将储备的知识显露出来的机会至关重要/应该在平日里有意识地储备一些智慧
五、积德不论人和时间
我等凡夫俗子应该如此储蓄德行/德行带给人的愉悦之感/积德不论人和时间/如此能得到人生幸福吗?
第九章 阅读
一、我从读书中学到的
我亲身体会的多读书的得失/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才有益/作研究时参考的读书方法/如何看待新发行的刊物/通读一本书时必须要有的心情
二、一生受益的阅读之法
当今的学习方法错误百出/忙人受益的读书方法/实际生活中听来的知识尤其必要/密友之间的读书方法
第十章 逆境
一、没有人不会身处逆境
得志之人也多身不由己之事/顺境也有想象不到的苦衷/身处逆境的两个原因/很多逆境都是自己制造的/自己想象出来的逆境
二、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
人间万事都是塞翁失马/身处逆境之人容易自暴自弃/“那么,以后会是怎样的呢……”/社会不是无情的/身处逆境之人容易嫉妒/嫉妒是因为心胸狭隘/要考虑共同的利害关系/身处逆境之人容易怨天尤人/逆境中的人在怨恨他人时使用最多的借口/人应该有被以怨报德的心理准备/反省身处逆境的理由/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做到/两种身处逆境的“怨天”者/逆境中的人为什么要怨天/将逆境放大的弊端/身处逆境之人容易丧失同情心/失去了母亲和孩子后所感/以狭隘之心揣测他人之危险/陷入逆境的人心容易受伤/陷入逆境的人心容易受伤/在逆境中受伤的老人/受伤的人要善用伤害一
三、处于逆境时退后一步再行动
“湿毛毯”一样的人/身处逆境者的“叫花子根性”/告诉亲友身处逆境的痛苦/处于逆境时退后一步再行动
四、顺境和逆境之间也许仅一步之遥
什么是善用逆境?/善用逆境,获得同情之心/善用逆境,获得宽容之心/善用逆境,获得感谢之念/善用逆境的感人少女/善用逆境,看到令人欣慰的光明/逆境是考验自己和他人的试金石/在逆境中修炼超凡脱俗的修养/高瞻远瞩,顺逆皆不存在
第十一章 顺境
一、凡人皆有得意时
顺境为何物/人生的进步始于和境遇的抗争/转变着眼点,不平之事也能播下愉快的种子
二、人在身处顺境时更加容易掉以轻心
身处顺境之人容易傲慢/身处顺境之人容易渎职/身处顺境之人容易忘恩/身处顺境之人容易发牢骚/身处顺境之人容易得意忘形
三、境遇的好坏只在一念之间
对于家康公遗训的解释/顺境之人如逆水行舟/若不修身养性,身处顺境,心也犹如在逆境/境遇的好坏只在一念之间/如何在顺境中自处
第十二章 处世
一、人在社会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社会的害群之马/为人处世的两个方针/不能苟同的“自杀主义”
二、善用自己的境遇
为人处世的根本动机/我身患重病后转危为安的经历/身残之人也能有颗愉快之心/在心中种下善用境遇的种子
第十三章 道路
一、一条人应该走的路
清晨路遇上学的盲童/为什么会有烦恼/人走之路,是远是近?/人走的路,是宽是窄?/人走的路,应该简单实用,还是要装饰繁多?/从构造上看人应该走的路/坡度急的路和平缓的路/人的道路,有高有低,孰好孰坏?/人的道路,变与不变,孰好孰坏?/自然之道和人行之道/一条人应该走的路
二、世上的路有高有低
世上的路有高有低/职业道德和人的绝对道德/从高于职业的地方着眼/重要的处世须知/付出超过工资的劳动/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加薪/我想达到的目标
第十四章 默思
一、静思默想是灵魂与天地的交会
必需的精神食粮/沉默五分钟/坐禅的妙趣和默思
二、沉默五分钟
默思的时间和态度/默思的场所/默思时应该想什么/即使起了邪念也要继续/多人一起默思也可行/养成习惯会无比愉悦
三、以体会人生真味为目标
培养悲哀的感觉/拥有端正的动机/仅凭外部迹象判断不了动机/动机比工作更可贵/在默思的过程中端正动机
第十五章 暑天
一、夏季是最佳的精神修养期
姊崎博士的“平凡教训”/利用酷暑时间加强精神修养/我从游泳中得到的修养体验/夏天是精神的休养期/休养时的注意事项
二、让散乱的精神尽量归一
暑天休假后的三个修养/日本人注意力不够集中/集中注意力的三种方法/确立新的决心/刺激实施计划的决心/严格按照三年计划行事的西方人/善用事物的习惯/凡事都要有节制/挥霍健康和培养注意力
第十六章 新年
一、新年是重新出发的好机会
梦一样的一生/新年是重新出发的好时机/年末通览上一年的日记/回顾一年中遇到的恩人/回顾一年中做过的坏事
二、将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
新年应该尽量完成的事/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友人/储备知识的必要性
……[看更多目录]
序言当今之世,国人所缺少的未必是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也未必是职称学位和天赋才华,而恐怕更是人格修养、心性修养。
本来,国人最不应该缺少人格修养。因为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生哲学、处世哲学。如孔子云“仁者爱人”,孟子云“反求诸己”,老子云“为而不争”,庄子云“用心如镜”,苟子云“崇德扬善”。尤其儒学,历代儒学家都强调修身为本,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国难当头“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和先忧后乐“天下为公”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到了现代,人格修养反而成了问题、成了稀有元素呢?
其中原因固然一言难尽,但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衰落与断裂不能不说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这显然同晚清以来外侮内忧销魂铄骨的社会情势有关。九十年前,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学被视为封建主义的代名词,受到空前猛然的抨击,儒学独尊的时代至此终结。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限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未能对传统文化采取公允态度。而1957年的“反右”,使得作为传统文化传承者的大批饱学之士沦为“右派”,传统文化的地位愈发风雨飘摇,朝不虑夕。及至1966年开始的十年浩劫,所有传统文化俱成“革命”对象,风卷残云一般被“文化大革命”的铁扫帚扫进了所谓历史垃圾箱。言语道断,思维路绝,莫漫说儒学“反躬修己”之说,就连国家主席刘少奇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都成了“大毒草”,“造反”之声甚嚣尘上,“修养”一词殆成反义,危危乎销声匿迹。
春风化雨,万象更新,1978年迎来改革开放。迩来三十年问,丰衣足食,国泰民安。人们大多有了政治修养、理论修养、艺术修养、文学修养以至国学修养,但人格心性的修养始终未能与之并驾齐驱。这从整个社会风气存在的种种流弊即可窥其一斑。归根结蒂,社会风气问题无非是心的问题。而心的问题也就是心性修养问题。正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修养,心才缺少定力,没有根基,如浮萍一样在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中随波逐流,见利忘义,见钱眼开,见色动心,弄虚作假,招摇撞骗,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甚至为人师表的教授也有人把持不住,致使学术造假屡禁不绝。不讳地说,对于当下国人,心的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近年兴起的国学热不妨视为这种心无所依的焦虑和饥渴所催生的心灵寻根或文化回归现象。这也为人格心性的修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但完全依赖国学也不现实。我感到费解的是——也许我孤陋寡闻——迄今为止,好像还没有哪位学者以国学为根基结合西学并揉进当代元素,写出中西今“三位一体”的修养读本。
新渡户稻造这本《修养》恰恰在这方面有其价值。书中,他将东两方经典和自己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风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炉,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显而易见,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文化是《修养》的两根支柱。作者开篇就将《大学》“修齐治平”之“修身”视为修养概念的来源,继而将基督“饲养羔羊”之语转用于“修养”的“养”,使得修养一词同时进发出东西文明的光彩,构思精巧而妙造自然,双峰并起而互为一体,实为大家手笔。进入正文后继续旁征博引。以第七章“对待名誉的心理”为例,忽而孔子孟子菜根谭,忽而圣经古希腊莎士比亚,甚至拿破仑和《鲁滨逊漂流记》也联翩登场。又不忘引用日本临济宗中兴之祖自隐禅师逸事和之于日本人的“诚”之含义,信手拈来,随机生发。同时融入作者本人的阅历和对青年人心理的体察。东西切换自如,古今一气贯通。这是此书的第一个特点。第七章有这样两句话尤需切记:“讲别人的坏话,只不过是坦白自己的卑鄙”,“必须知道获得名誉的同时必定伴有几分危险”。
说起来,我国近年来出了许多励志方面的书,皆与修养有关。但大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再三告诉青年人如何成为精英或成功人士。成为精英或成功人士诚然可喜可贺,亦为社会所需。问题是那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大多数人则是平凡的,是在平凡岗位履行平凡职责的普通人。《修养》的另一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为普通人写的。这是此书的第二个特点。作者认为修养的目的并非使人成为惊天动地的英雄豪杰,获取荣华富贵,而在于提升人格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他在总论中写道:“也许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字感到不快。我所说的平凡任务尽管性质上是平凡的,但是,执行任务的人,绝不能称为平凡的人。”作者为此举了一个例子。每天早晨有一个卖纳豆(大豆发酵做成的一种类似湿豆豉的豆制品)的妇女从他家门前经过。她的职业平凡,买卖也很寻常,但她风雨不误,不乱开价,纳豆做得一丝不苟,态度诚恳热情。用赚得的钱养活卧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有这样的人品,“她不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吗?”在作者眼里,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人格修养成为了不起的人。换言之,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这本书更是教人如何成为人格上的成功者。毫无疑问,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
此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译者在译者前言中强调的通俗易懂。新渡户稻造是一位毋庸置疑的著名学者、大学教授和一校之长。早年负笈欧美,谙熟西方经典,通晓英德语文,曾以华丽而高雅的英语文体撰著广为人知的《武士道》一书。但《修养》则写得深入浅出,平白晓畅,推心置腹,娓娓道来,毫无艰深晦涩的学究气息和居高临下的说教意味,作为一代大家,委实难能可贵。自不待言,原作笔调需由译文体现。尽管以我挑剔的眼光看来译文有的地方尚欠工致和洗练,但总体上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这一特点。若干段落译得文气充沛,一泻而下。以“直译”论之,殊为不易。
译者王成教授是较早自海外归国的博士。记得初次相见是2001年金秋时节,于北大参加季羡林先生九十周年华诞庆贺会暨学术研讨会之余,我们在阳光灿烂的未名湖畔畅谈良久,颇有同道之感。后来接连聚会京城,几次听得他的学术演讲和即席发言,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长于思辨,发言逻辑缜密,起承转合,侃侃而谈。日语口头表达能力也好,风生水起,滔滔不绝。同时不忘提笔行文,时有篇章见诸学术刊物和其他媒体,乃“海归”学人中的佼佼者。此次出书,以稿赐我,披览之余,略抒所感,谨为弁言。倘此书对国人重返修养或有裨益,亦不负译者一番苦心。是所望焉。
文摘插图:
不要受名誉心驱使做事在缺乏宗教观念的我国,相信灵魂不灭、未来的天国或者极乐世界的人很少,也许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许多人把活在世上名声远扬、死后流芳百世当做是无限的幸福。拿破仑把灵魂不灭与声誉同等看待,有哲学家嘲笑他的思想极其浅薄,可是,在我国,与拿破仑相同的思想,而且,更加浅薄的思想却广泛流行。我们幼年时代,也许由于实业没有今天这样发达,或者由于我出身于土族,总之,还没有养成创造财富的观念。相反,经常受到教育,说作为臣子应该尽到忠孝。为什么必须尽到忠孝呢?令人怀疑是为了获得名誉。
我也讲一讲自己的经历。我想一定有人和我的经历相似。我不幸很早就失去了父亲,是由母亲一手抚养大的。从我的口中说出来,听起来有些自吹自擂,但是,母亲真的可称为“巾帼不让须眉”,我非常尊敬母亲。现在,虽然母亲早已经去世,但是,遇到喜事的话,我会让母亲看,希望她和我一起高兴,遇到灾难时,我会与母亲商量,希望和她一起体会悲伤。虽然年少时没有好好孝顺母亲,但是我现在思念母亲的感情不亚于任何人,而且,每年一两次必读母亲以前写的信,来悼念母亲。每一次读信,我都会感到有一个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母亲非常注重扬名,并作为最高的教诲。当然,也许母亲还有更高的思想,或许,她认为把更深奥的思想讲给一个不到十岁的少年听,也不见得懂,也就没有讲。母亲心中是如何想的,我不得而知,从八岁到十八岁之间,母亲寄给我的信里表现出的最高思想是:“不要做坏事。做了坏事,不仅你的名声受损,还会玷污家族的名声。要做善事,做伟大的人。你成为伟人的话,你的名声、父亲的名声、家族的名声都会流传于世。”这样的精神一直贯穿其中,因此,所有的事情不是为了事情本身,而是看成了弘扬家族名声的手段。老实说,我十四五岁的时候,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扬名这样的观念费了不少的心思。到了十六岁,开始关注宗教以来,断然认为名誉心绝对不是善的。如果做某件事的话,会自我反省这是不是为了受赞扬才做的。如果稍有一点这样的心思,就会停下来。好像近似自我刁难,但是,伸出的手也要尽力收回来。这样的做法到底多大程度获得了成功,还是交给观察者来判断,总而言之,我这三十年来经常告诫自己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受名誉心驱使做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