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点灯人丛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工具书,工具书,
品牌: 周益民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44507629
·条形码:978754450762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点灯人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点灯人丛书之一,他们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点灯人”。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思考点亮一盏盏灯: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回到母语,亲近文学,守护童年,回到清明的自我。
作者简介周益民,出生于江滨小城海门,工作在六朝古都南京,得到很多人的关心,也正把那关心接力。
编辑推荐《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周益民著,走了那么久,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金菊是它的美丽,钻石是它的明亮,挂呀挂呀,挂在每间教室的门口,所有望着它的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
目录
理念:"第三件事"诗与思
"第三件事":为了文学与童年的欢聚
班级读书会:自由欢愉的精神家园
作家见面会:他们从书中走过来
附:文字里有个"羊角洼"——旅德作家程玮见面会侧记
让"深度"解读成为可能
一节台湾班级读书会
叫一声"亲爱的阿远先生"——看李怀源带领读书会《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
一根火柴照得有多远——我看窦桂梅老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
故事妈妈让书香更温暖
一张小报的理想追寻——记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读书郎》报
赴一场人类童年的精神盛宴——谈神话与传说的阅读
课例:我邀文学到课堂
力量,在冥思中拔节——班级读书会《逆风的蝶》记录
情感、哲理、审美
在孩子心中播下精神的种子
主动、互动、灵动的课堂教学
美是不会骗人的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外阅读——《力量,在冥思中拔节》周益民课例分析
正在拥有的和已经失落的——班级读书会《白色的贝壳》记录
关于小说"贝壳"
"班级读书会"的"儿童文化"品格
寻找那永恒的贝壳——周益民班级读书会《白色的贝壳》赏析
为心灵寻找一块栖息地——《小王子》(节选)班级读书会记录
伟大的事物神圣的感觉——周益民执教《小王子》(片段)印象
一个词的张力一堂课的启发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激活
自性清静小王子
回到故事本身——《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读书会记录
在文学的平台上
语言的狂欢与精神的自由——《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教学记录
韵味无穷的"颠倒歌"
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试读周益民《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
游戏一样好玩的语文课
如歌的旋律如诗的激情——周益民文学课教学印象
访谈:那些疼爱童年的声音
"怪老头儿"的快乐事儿——童话作家孙幼军访谈
为童年种植真善美——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访谈
附:飘飞在童年的歌声
把儿童引向华语的美丽家园——马来西亚儿童文学作家年红先生访谈
以"上帝的视角"——动物小说作家金曾豪访谈
童话推开了教室的门——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访谈
附:童年遇到一条路
在动物世界享受纯粹的快乐——"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访谈
对书籍的感情对童年的坚守——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访谈
小船摇向童心深处——江苏作协副主席、作家黄蓓佳访谈
还记着尾巴在水里甩动的感觉——童话作家冰波访谈
撒播书香的种子——台湾作家、阅读推广人方素珍访谈
来自波罗的海岸的眷注——旅德儿童文学作家程玮访谈
附:程玮:抒写一首至真的歌
笑看"捣蛋鬼"和"小麻烦人儿"——儿童文学作家郝月梅访谈
一株花树在她的笔下噼噼啪啪绽放——少女文学作家韦伶女士访谈
我就在书中等你——儿童文学作家祁智访谈
她的心与孩子贴在一起——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访谈
我与童话一见钟情——童话作家汤素兰访谈
月亮河中漂来的故事——童话作家王一梅访谈
有一天从千万株蒲公英里走出来——儿童文学作家郁雨君访谈
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科幻作家杨鹏访谈
孙卫卫的"年轻故事"——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访谈
……[看更多目录]
文摘理念:“第三件事”诗与思
“第三件事”:为了文学与童年的欢聚
在那永不落叶的大树的高高枝头,嘀哩哩,嘀哩哩,日日夜夜,琴鸟歌唱读书的幸福。
——[法]雅克·夏尔庞特
有本著名的美国图画书,叫《花婆婆》。
花婆婆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坐在爷爷的腿上,听爷爷讲那些遥远地方的有趣故事。每次爷爷说完,她就接着说:“爷爷,我长大以后,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当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爷爷笑着说:“很好,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花婆婆问:“什么事?”爷爷说:“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小女孩长大了,到处旅行,最后,在海边住了下来。她常常望着大海,问自己:我答应爷爷,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但是,做什么呢?
美丽的鲜花给她带来了灵感,于是,只要她走过的地方,她都撒下了鲁冰花的种子。第二年春天,那儿成了美丽的花的世界。
她终于完成了第三件事。
合上书本,我问自己,我又该做一件什么样的“第三件事”,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
李吉林老师说,教师也是播种者,教师“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上”。我是一个与童年生活在一起的人,是天真儿童与母语文化的“情感中介”,儿童世界既是我的大地,也是我的天空。让童年更美好,让童年在文学阅读中成长,不正是我应该做的“第三件事”?
一、文学在童年已死吗
这个世界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更新的信息令人难以招架。这样一个泛媒体时代,是否还有阅读的存在现实,是否还有文学的生长空间?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电脑游戏、电视和音像制品成为未成年人最喜爱的三种媒体。专家们认为,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这种变化,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当前“快餐文化”时代的必然映射。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就宣称,“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正在导致童年在北美的消失”。无疑,这些都严重侵袭到儿童的阅读生态环境。
即便聚焦已经占比例很小的儿童阅读读物,我们也将失落地面对这样的现状:迫于升学应试压力,作文选、教辅书成为孩子、家长、教师共同认定的“合法”读物;教师、家长出于对孩子心智发展的关怀,为孩子提供、推荐的诸多成人文学名著,大多沦为孩子案头的“摆设”读物;孩子间自发阅读流传的某些“畅销书”,以漫画、卡通、通俗童书为主,因常遭师长干预而成为孩子们的“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