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释义(竖排版)(任法融道家典籍释义丛书)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老子,
品牌: 任法融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3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6034530
·条形码:978750603453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任法融道家典籍释义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道德经释义(竖排版)》内容为:中国文化巨匠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然而,道教的基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道教的最高信仰是老子的“道”。这说明,道教的根柢是阐道论德的《道德经》。以“黄老之学”而言,老子与黄帝齐名,黄帝为政治代表,老子则为学术代表。以儒道两家而论,孔子问礼、访道于老子,喻老子为“犹龙”,发出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
在国外,老子与耶稣齐名。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老子思想推崇备至,广泛应用,崇拜得五体投地。在美国,连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学道。
据史书记载,《道德经》 一书为老子在陕西周至楼观台所著。秦始皇因笃信老子养生之道,在楼观建老子祠,供奉老子像。楼观遂被道教尊奉为祖庭。秦汉以降,不少道家隐士在此修炼学道,代不乏人。
长期蜇居楼观丛林修炼研道的任法融道长,历经数十载,研习《道德经》,探其玄理,悟其奥义,终于一九八八年著成《道德经释义》一书,对《道德经》的宏奥哲理、高超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作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阐释。
作者简介任法融,甘肃天水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当代众望所归、学养深厚的高道,海内外著名的道教界人物。出身于书香之家,幼时即饱览群籍,淹通诗书。十九岁出家,数十年精研道学,博览贯通,身体力行,多发玄悟,先后著有《释义》、《释义》、《,释义》等著作,风行于海内外,广受推仰。
媒体推荐道家有一套复杂而微妙的概念,它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
——(英)李约瑟
国际研究公认,“道”将是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指导原理”。
——(美)张绪通
编辑推荐《道德经释义(竖排版)》观点独特,说理透彻,言简义明,适用面广,可供科技、管理、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界人士参考。
目录
再版序
总论
引述
无极图
太极图
无极图与太极图
道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德经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释“道”的十大特征
一、虚无
二、自然
三、清静
四、无为
五、纯粹
六、素朴
七、平易
八、恬淡
九、柔弱
十、不争
……[看更多目录]
序言太上混元,无极大道,万类资始。鸿蒙依此始判,阴阳因之肇分。天宝之以致清,地秘之以致宁,三光乘之以高明,五岳从之以得镇,天子得之以致治,国祚赖之以致平。
至真妙道,极而至极,高而无上。天地玄宗,万气本根,包罗宇宙,化育群生。虚无自然,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大寰宇内,遍处皆存。往古迄今,无时不在。无为无形,有情有信。其上不皎,其下不昧。迎不见首,随不得后。宇宙根源,运动法则。冥冥造化,天地运度。万物纲纪,造化枢机。生杀本始,神明之府。杳杳无闻,妙用难窥。灵机罔测,神通莫拟。
应之于人,是为理性,纯粹刚正,无坚不摧,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圆明寂照,万劫不磨,永无生灭,真空妙觉。日用万事^_皆具其理,百般情感,咸仗其性。道物关系,似同水波,水波一体,道物不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须臾不离。帝王将相,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动植,有道则生。胎卵湿化,离道即亡。遐迩高卑,贤愚贵贱,长短曲直,美丑清浊,色声香味,包容无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冥冥造化,玄功无穷。天子皇权,盖莫敢逾。英雄豪杰,莫能抗拒。智谋高士,无计可施。满堂金玉,莫之买卖。
文摘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不得已是因任万物之自然,不敢于物先,迫而后动的,不得不这样做的意思。
将要治理天下这件事,据我看来应当以事物的自然之理,而不能肆意强作,背理妄为。如汤武取天下,并非汤武侥幸恃强,过分骄肆,贪功取胜,为荣贵而图享乐。而是因桀纣失道离德,涂炭生灵,民不聊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取治天下。孟子日: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所谓能如此深得民心者,皆因不得已而已。
神器,是指天道人心。为,是任意强行。执,是把持的意思。
天下的生灵与万民,皆有情感和意识,而非死物固体,最为灵感。所以,治国者不敢有丝毫侥幸强为的举动。倘若有背理徇私,强作妄为之举,就违背了生灵的自然之性,即有感应。如此,不但不能治理,反而愈治愈乱。事物是不断地在大道中运化的。如天道的运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若专执一方,固守一隅,把持愈紧,反而愈失。
行是行之于前。随,是随之于后。嘘,是温暖。吹,是寒凉。强,是刚强。赢,是劣弱。载,是安载。隳,是危殆。
此段是进一步申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的道理。若不顺任自然,而强行妄为,欲侥幸强行于前,那有随之于后者,必厌而弃之,侥幸前行者不能久执,又因此反之于后。我欲嘘而温暖,寒凉者必厌而弃之,有意的温暖,又因此不能固守。我欲刚强于物者,赢弱者必厌而弃之。人为的刚强又因此不能久持。我欲安载于物者,危殆者必厌而弃之,有为的安载不能久在,又反之于危殆。由此,可以说明强行强为的前行、温暖、刚强、安载是扰物之性,乱人之德的。也说明强行执持,不但不能固守,反而会变为后随、寒凉、赢弱、危殆。
万物皆因自性,各随其形,适其所用,咸自然也。如阳性物刚燥,善行于前,阴性物柔静,好随从于后,狮、象居于热带而喜温暖,北极熊生于寒带而好寒冷,虎豹性烈好强而刚戾,羚羊性柔喜静而慈善,牛马体重喜安处于平地,猿猴体轻好玩在树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