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4辑)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信息与传播理论,综合,
品牌: 程曼丽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1122977
·条形码:978730112297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4辑)》为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编的刊物,分为“近代北大新闻研究及中国新闻学的传承”“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历史”“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观念、政策与管理”。本期文章质量较高,体现了一年来新闻传播学界的学术水平。我社已出版了此刊物的前三辑。
编辑推荐《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4辑)》是由程曼丽所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卷首语
近代北大新闻学研究及中国新闻学的传承与开拓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生产《新闻学》与生产的《新闻学》
从《北京大学日刊》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发展始末
基本经验?存在问题?未来展望
新闻学基本概念的艰难回归
浅论我国民间集报的历史、现状及史学意义
中国新闻业的历史、改革与创新
美国在华首家华文报刊的自我定位与“国益论”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国际宣传处及美国记者群
《新民丛报》对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
世俗与神性的冲突与协调
范长江与“北大学生前线视察慰问团”连续报道
台湾报业的危机与未来徐荣华
黄色新闻:溯源、发展与反思
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
问题与成绩同行:1978—2008年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研究
从新闻学到新闻传播学的跨越
新闻教育应该适应社会需要
上海市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调查
二十一世纪新闻教育的反思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观念、政策与管理
网络“舆论场”在中国的兴起及其作用探讨
自媒介与公共空间的再转型
在分散中聚集:有关网络议题特征的实证研究
网络传播中的场域性互动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退网”人群的特点分析
公共传播视野下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的角色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1980年,北京高校新闻系,当时职称最高的才是副教授,而且仅甘惜分一人(其他教师中,讲师最长的有20多年了,因为评职称的工作停滞了十几年)。于是,甘先生被请来请去授课,讲述的第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新闻”。他的结论是:“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这里,主语“新闻”这个概念用错了,应该是“报刊”(当时没有传媒、媒介这样的概念),不然,后面作为第二谓语的动词“报道或评论”无法与主语“新闻”匹配。这个关于新闻的理解,压缩为主谓宾结构就是:新闻是手段(实际意思是:报刊是手段)。显然,这个对新闻的认识带有“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的印记。我在1981年底写了一篇文章,标题采用的是陆定一1943年说过的新闻定义,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内容为比较、分析当时的各种新闻定义,包括甘的定义。最后的结论是:回到陆定一的新闻定义去!其实,我对陆的定义并不满意,但它没有显示工具论思想,又是我党历史上已有的说法,提出来容易被多数人接受。然而,就是陆定一的这个老观点,亦被当时的文章温和地批判为“客观上给资产阶级新闻学多多少少涂脂抹粉”。①
再如“出版自由”这个概念,我们一向将其视为资产阶级的理论和体制。1978年以后,我们获知这样一个数据:世界上出版最多的图书之一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资本论》的大部分版本是由西方国家的出版社出版的。如何解释这个事实呢?《红旗》杂志1981年第七期的一篇文章的解释思路是:他们出版《资本论》是为了批判它、歪曲它、围剿它,所以,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是虚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