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的探索与研究(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幼儿园,幼儿园教材与课程,算数,计算,
品牌: 葛凤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30309894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数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的探索与研究》讲述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园课程及其影响的日益重视与关注,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不断深入。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编辑推荐《数学教育走进幼儿生活的探索与研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
目录
上篇 研究报告
让幼儿的数学学习积极主动而有意义——“数学教育融入科学教育并渗透于幼儿生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报告
中篇 幼儿学习实践篇
第一章 在生活中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的方法
第一节 日常生活渗透法
第二节 互动墙饰操作法
第三节 问题解决引导法
第四节 模型提供法
第五节 游戏感受体验法
第六节 自然资源利用法
第二章 数学教育融入科学教育的方法和教学模式
第一节 以工具的方式融入科学教育
第二节 以内容的方式融入科学教育
第三节 以数学的思想融入科学教育
下篇 教师研究探索篇
第三章 树立在生活和科学教育中的数学教育意识
第一节 《分柿子》教研活动
第二节 论文选登
新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引导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探索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生活中
第四章 提高在生活和科学教育中数学教育的能力
第一节 《做日历》教研活动
第二节 《分类》教研活动
第三节 《值日生》教研活动
第四节 论文选登
帮助小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积累分类经验在积木活动中帮助小班幼儿建立相关数学经验如何在幼儿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
后记 润物细无声——让教师爱上研究的奥秘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园课程及其影响的日益重视与关注,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不断深入。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北京作为全国首善之区,拥有一批办园条件优良、文化积淀深厚的名园。多年来,他们以“尊重幼儿个性特点、促进幼儿终身发展”为己任,努力践行《纲要》精神,并结合园所自身的组织文化、历史积淀、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努力开展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有些园所自“八五”“九五”起,就承担着国家级、市级课题研究的任务,长期以来,他们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积淀起非常丰富的经验;有些园所立足园所自身特点,在行政教研、家园合作、幼小衔接、0~3岁早教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的区域依托深厚的教研底蕴,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园质量;等等。为了充分挖掘和系统整理这些研究成果,推动区域内园际间的交流与互动,并率先垂范,将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园本课程研究引向深入,充分发挥首都幼教的龙头、示范作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前处特别组织编写了本套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与全国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共享。
文摘插图:

中篇幼儿学习实践篇
第一章在生活中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的方法
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出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为我们进行数学科学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抓住并挖掘这个源泉,向幼儿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解决生活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经验,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形成可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本章是我们在生活中帮助幼儿建构数学经验而探索出的一些方法及典型案例。
第一节日常生活渗透法
日常生活渗透法指的是让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多接触数学,抓住时机向幼儿渗透数学教育。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是从丈量土地和测量溶剂,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这就是说,从数学发展史看,人们为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在生产与生活活动中与客观世界接触,从而把客观世界中关于数与形的关系反映到头脑中,就逐渐形成了数学。作为一种科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产与生活,是对生产与生活活动中解决数与形问题的一种经验总结。由此看来,日常生活渗透法应该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最佳方法。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天气预报活动、值日生活动、角区活动、游戏活动等,为幼儿创设一系列接触数学、感受数学的机会,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自主地构建数学经验。以角区活动来说,大班教师就可以将创设自然角的任务交给幼儿,如果幼儿自己提出要养小鱼,教师就应给予支持。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既可以渗透等分、计数、时间等数学内容,习得相关的数学经验,又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后记“润物细无声”是“九五”时期一位专家比喻我园教师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方面教育的一种自然状态,此时,我们觉得用于我园的园本教研给教师带来的研究热忱和收获也恰到好处。
一年前,区教研在我园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园60%的教师能结合教研内容积极准备并发言,愿意运用教研收获进行大胆实践尝试;40%的教师能积极地向组织者提出自己的建议;80%的教师愿意提出自己的困惑问题引发大家讨论;100%的教师选择遇到实践中的问题自己主动研究解决。全园教师体现出较高的研究热情和主体性。
上学期,以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主开展的独立设计活动的园本教研系列活动尝试,88%的青年教师主动在自己的教育随笔中写下了自己的收获和反思,他们沿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己困惑问题的不断产生以及解决的过程来进行记录和反思,笔记反映了他们对问题思考调整的全过程。
本学期,刚刚开展完一次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就有教师主动写下了自己研究后的感受,其中做课教师还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非常感谢课题组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这种研究氛围让教师乐于尝试!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什么现在教师们把研究视为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