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杠杆:赢得品牌领导的资源整合战略

分類: 图书,管理,领导学,综合,
品牌: 王海忠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2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115208190
·条形码:978711520819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品牌杠杆:赢得品牌领导的资源整合战略》是国内第一本尝试构建品牌杠杆框架体系的著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品牌杠杆这一品牌新思维、新模式,力求使品牌杠杆思想在中国市场得到创新性应用。《品牌杠杆:赢得品牌领导的资源整合战略》共分9章,由品牌原理、品牌应用、品牌聚焦、品牌专论、品牌科学、品牌链接以及品牌案例等板块构成,内容丰富,论述清晰。在阐明基本原则、途径、条件以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品牌杠杆模式与传统品牌模式做了比较,并围绕品牌重点“借势”的八大外部实体——国家、区域产业、公司、终端渠道、代言人、第三方认证、赞助事件以及品牌联合——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阐述品牌如何从这八大外部实体“借势”,以提升品牌资产,赢得品牌领导地位。
《品牌杠杆:赢得品牌领导的资源整合战略》是实业界的市场营销管理人员或品牌经理人阅读的理想著作,同时也可作高校营销类专业教学使用。
作者简介王海忠,重庆市奉节县人。现为中山大学市场营销教授、博士生导师、市场营销系主任、中国品牌战略研究中心(CBC,网址:www.360cbc.org)主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四川大学法学硕士,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担任中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快中国企业国际知名品牌发展战略研究”首席专家(主持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品牌管理重要项目多项。兼任《营销科学学报》(JMS)品牌管理主编、编委,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美国营销科学研究院(MSI)学术会员等学术职务。与美国营销科学研究院、哈佛商学院等进行交流访问。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等知名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品牌测量与提升》等专著多部。重点研究领域:品牌管理、国际营销、消费者行为等。 市场营销高级咨询师、培训师;MBA、EMBA主讲教授。咨询与培训客户主要有: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中国银行、中国华润集团、中国邮政、中国移动、招商银行、广州地铁、美的集团、立白集团、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广东省公安局、广东省妇幼医院等公司、政府和公营机构等。
媒体推荐……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读到中山大学中国品牌战略研究中心(China Brand Research Centre,CBC)主任王海忠教授的新作《品牌杠杆》。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非常新鲜的来自于市场一线观察者关于中国品牌建设的战略途径的严肃思考。与中山大学学者的其他品牌、市场营销著作一样,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非常实在的个案与事实透视基础上的理论洞察。我相信,这本书会给关心中国品牌建设的同仁们一种触动:当我们都在为各自的品牌成长殚精竭虑的时候,我们如何战略性地、宏观地去管理好自己品牌与外部实体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够得到更多的中国国家品牌以及其他相关品牌群落的支持?
——Interbrand(中国)首席执行官陈富国
编辑推荐《品牌杠杆:赢得品牌领导的资源整合战略》是国内第一本尝试构建品牌杠杆框架体系的专著,重点围绕国家、区域产业、公司、终端渠道、代言人、第三方认证、赞助事件以及品牌联合等8个方面,系统总结和阐述了品牌杠杆理论。作者以品牌实践中的真实经典案例分析人手,介绍了品牌管理从内部导向向外部整合的重要转型。《品牌杠杆:赢得品牌领导的资源整合战略》主要运用职业经理人的语言,讲解透彻清晰,操作应用性强又不失专业水准,因此,是当前谋求国际话语权的中国品牌管理者不可多得的必读之作。
品牌杠杆,威力何在?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品牌杠杆正是一种“借力”、“借势”的战略。传统的品牌创建思路重点依赖公司内部资源,坚持内部导向,是一种内向战略。而现代的品牌杠杆则强调品牌通过与外部实体建立联系,将人们对外部实体的积极态度、印象、评价等转移到品牌上来,增强品牌实力,创建品牌领导地位。“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形象地描述了品牌杠杆的威力。
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越来越全球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来创建强势品牌,已非常困难。品牌杠杆模式强调借助外力、整合外部资源,它是激烈竞争环境下,品牌突围的致胜之道:
品牌杠杆能使新兴品牌迅速崛起
品牌杠杆将大品牌提升为领导品牌
品牌杠杆为百年老品牌补充新血液,使品牌历久弥坚……
目录
第1章品牌杠杆——品牌新模式
品牌杠杆:赢得品牌领导地位的资源整合战略
品牌杠杆的两大原则与两种途径
品牌杠杆的三大条件
品牌杠杆的四大理论依据
品牌杠杆——品牌模式大转型
品牌案例No.1蒙牛:从资源整合高手到品牌重创
第2章国家形象与品牌——品牌宏观战略
国家品牌形象的两大影响方向
国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提升国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品牌聚焦No.1汉城奥运会让韩国泡菜“一炮走红”
品牌聚焦No.2中国香港的城市品牌管理机构
品牌聚焦No.3哥伦比亚咖啡:“纯真咖啡”
消费者爱国货?国家品牌形象的国内作用
品牌聚焦No.4日本大米的米质真的更好吗
品牌科学No.1测量购买行为中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
如何让消费者爱国货——关键在政府和企业
品牌专论No.1发达国家如何保护民族品牌
品牌案例No.2日本首相向世界推销“日本制造”
品牌案例No.3韩国酱菜如何掌握国际话语权
第3章区域产业与品牌
区域产业品牌=区域+产业
品牌聚焦No.5金华火腿的“株连”效应
区域产业品牌的3种模式
品牌聚焦No.6大唐袜业——中小企业的品牌“保护伞”
区域产业品牌——企业共享营销平台
打造区域产业品牌的战略
品牌聚焦No.7“澄海玩具”:玩具企业的共同品牌
品牌案例No.4“寿光蔬菜”——小蔬菜,大品牌
品牌案例No.5晋江鞋业,走向何方
第4章公司与品牌:若即?若离?
公司品牌与产品品牌
打造公司品牌的三大战略
品牌科学No.2公司品牌要“德才兼备”
品牌聚焦No.8星巴克“笼络”每个员工
品牌聚焦No.9漠视中国消费者需求带来香港迪斯尼的初期困惑
公司品牌为产品品牌增值的四大战略
品牌科学No.3哪些情形下不使用公司品牌
品牌案例No.6科龙的多品牌病
品牌案例No.7龙生龙,凤生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多品牌战略
第5章渠道与品牌
告别“地摊”:创立品牌第一步
品牌聚焦No.10海尔创世界品牌的终端战略
“攀”高档渠道,提升品牌价值
“窄”渠道:稀缺打造高端
品牌聚焦No.11杰尼亚在中国的渠道控制
新渠道:老字号品牌的青春之源
品牌聚焦No.12少林寺在淘宝网开店
品牌案例No.8LV,极致渠道极致品牌
品牌案例No.9欧莱雅“品牌金字塔”
第6章品牌代言人与品牌
名人代言影响品牌认知度和联想
选择品牌代言人的基本原则
品牌聚焦No.13企业家代言
管理品牌代言人
品牌案例No.10郭德纲代言“藏秘排油”
品牌案例No.11周杰伦代言“动感地带”品牌
第7章第三方认证与品牌
第三方认证:打造品牌的重要外部资源
世界著名的第三方认证机构
中国第三方认证的问题
品牌专论NO.2国内外品牌评估机构
品牌案例No.12全国牙防组认证
第8章赞助——让品牌“锦上添花”的战略
“门当户对”
聚焦目标市场
整合营销
在营利性和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
综合看待赞助效果
品牌专论No.3非奥运赞助商的背景式营销
品牌案例No.13金龙鱼的奥运系统性营销
品牌案例No.14李宁的非奥运营销
第9章品牌联合
品牌联合的形式:从合作促销到合资品牌
品牌聚焦No.14“羊毛+家电”——鄂尔多斯与海尔的联合
区分品牌联合的两大标准——时间与价值创造
品牌联合成功的原则
品牌聚焦No.15Nike+iPod:运动与音乐联姻
品牌联合的收益
品牌聚焦No.16海尔酒柜:携手林肯轿车打入美国市场
品牌聚焦No.17可口可乐与魔兽世界联合主打网络一族
品牌专论No.4要素品牌——品牌联合的特例
品牌聚焦No.18莱卡——原料品牌化
品牌科学No.4品牌联合的风险
品牌案例No.15动感地带联合NBA成功上“篮”
品牌案例No.16苏泊尔和金龙鱼的联合营销
附录一爱之,哀之: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矛盾心态
附录二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的差异性
附录三中国品牌在国内的原产地形象
附录四公司品牌的“内外修炼”
……[看更多目录]
序言品牌杠杆,威力何在
中国品牌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2007年是中国股市最狂热的时期,以资本市值计算的中国公司已进入全球最大公司之列。中国石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深圳万科、中国铝业等一度成为同行业全球最大公司。然而,庞大的品牌规模并没有让中国品牌因此赢得消费者的更多敬重、喜爱。2008年秋季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对整体“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长期负面影响,也许超出我们常人的想像。中国何时再现一个可以和可口可乐、三星、索尼、诺基亚等媲美的世界级品牌?我们正在期待!
在这个十字路口,中国品牌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从品牌规模上升到品牌领导力。品牌杠杆是通往品牌领导力的桥梁。 什么是品牌杠杆? 传统的品牌创建思路重点依赖公司内部资源,坚持内部导向,是一种内向战略。而现代的品牌杠杆则强调品牌通过与外部实体建立联系,将人们对外部实体的积极态度、印象、评价等转移到品牌上来,增强品牌实力,创建品牌领导地位。这是一种“借力”、“借势”的战略。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势篇》中早已有“任势”求胜的战略思想。山上之石自有其本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人若能洞察他者的力量,借其势而为已之所用,胜利自然唾手可得。
而来自物理学的杠杆原理,正是“借势”这一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西方阐释。“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形象地描述了品牌杠杆的威力。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市场越来越全球化、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来创建强势品牌已非常困难。品牌杠杆模式强调借助外力、整合外部资源,它是激烈竞争环境下品牌突围的致胜之道。
文摘第1章品牌杠杆——品牌新模式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
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感到做品牌越来越艰难。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品牌在营销上不断突破、创新,屡获佳绩。
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来,三星一直通过赞助奥运会提升其品牌的国际地位。今天,它已进入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前20名。联想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机,赞助奥运会伊始即成为奥运会全球Top赞助商。趁奥运良机,联想除了原有知名品牌ThinkPad之外,又推出新品牌IdeaPad。联想限量版经典笔记本电脑“祥云”伴随奥运火炬在全球传递,大大提升了其品牌国际知名度。可见,有效赞助重大体育、文化和公益事件,将使品牌锦上添花。
2006年,耐克和苹果宣布推出联合品牌“Nike+iPod”系列,首次将运动与音乐结合起来。这一新系列通过鞋中内置传感器和与iPod连接的接收器,实现在iPod存储并实时显示运动时间、距离、热量消耗值(卡路里)和步幅等数据。使用者可以在跑步时享受美妙音乐,同时通过耳机了解这些实时数据,就像是私人教练或锻炼伙伴时刻在身边加油鼓劲。耐克CE0帕克指出:“Nike+iPod是两个全球性品牌通过设计和创新为消费者带来卓越产品体验的真情合作。Nike+iPod将改变人们跑步的方式。”品牌联合,优势互补,往往能够带来l+12的效果。
1984~1999年,耐克与球星乔丹两度签约,乔丹出任耐克的广告代言人,将耐克从一家“挫败的、内部士气低落的二流制造企业”,提升为与索尼、可口可乐相类似的全球知名品牌。但是,当法国著名品牌夏奈儿在亚洲区启用华人女歌手李玟担任代言人时,却惹来了香港上流消费者的不满。他们认为夏奈儿代表的是淑女形象,具有“高贵、优雅”的个性,而李玟的个性是“活力、性感、大胆”,两者形象不吻合。李玟代言夏奈儿的广告推出之后,有人甚至怀疑夏奈儿是不是要改走大众路线。好的品牌代言人能够提升品牌形象;但品牌代言人选择不当,也会“败也萧何”。
说到泡菜,世界各地的人们首先想到韩国。韩国泡菜确立其国际地位始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善于营销的韩国政府在汉城奥运会期间没有让众多中小泡菜企业自行推广,而是打出统一的“韩国牌”泡菜,把泡菜当文化推销给111个国家和地区。进而,2004年韩国政府又推动了其本国泡菜产业抢注国际标准。韩国泡菜的制作工艺却是从中国隋唐时期传人的。中国是泡菜的原产国,但中国在这一传统食品上却未能掌握国际话语权。中国品牌要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