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近字辨误100例(常用字词句辨误小丛书)

分類: 图书,语言文字,汉语,汉字,汉字整理与简化,
品牌: 李行健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15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218062037
·条形码:978721806203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常用字词句辨误小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义近字辨误100例》讲述了:大多数汉字都含有多个义项,几个字之间因一些义项相接近或相关联,于是构成了近义关系,这样的一组字称为义近字。义近字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义近也不等于义同,比如“至”字有多个意义,表示“到、达到”义时跟“致、到、达、抵”等字义相近,表示“达到最高程度”义时则又跟“极、最”等字义近;又如“红”跟“赤、朱、绛”等字构成了一组义近字。但是这些字在具体使用上,各有侧重点,其适用对象、使用范围、语言色彩、表述程度以及构词能力等方面都各有所不同,如果忽视义近字之间的这些细微区别,错误地相互借用或混用,就可能
造成语义上的失误或语体色彩上的混淆。比如“红旗”可以说“赤旗”,但不能说“朱旗”或“绛旗”;说“红漆”也可以说“朱漆”,但是“朱笔”、“朱门”跟“红笔”、“红门”意思就很不同。
媒体推荐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如何,包括是不是符合规范,是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低的表现。怎样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除了平时说话写东西要注意外,看看有关这方面的读物是很有益的。这套《常用字词句辨误小丛书》就是为此而编写的。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著名语言学家 许嘉璐
这是一套为你指点语言文字迷津的丛书。让你享受咬文嚼字的乐趣,领略中华文化的风采,体悟汉语汉字的味道。丛书由多名专家学者撰写,贯彻语文标准,指导语文实践。丛书引例鲜活、具体,文字不刻板、不说教,充满丰富生动的语言知识。
——本套丛书主编 李行健、余志鸿
编辑推荐《义近字辨误100例》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不要“暗然落泪”
何谓草帽“辫”
别让广告用字忽悠了你
你知道“暴、爆、曝”的不同吗?
人命关天的大事
“布署”岂能挑重担
资源丰富,多多开采?
“人才”难得
“检查院”是干什么的?
关于“粲然一笑”
“长年”与“常年”的区别
掉“碴”烧饼
“趁”与“乘”的对话
“辰光”不是“光”
人能“从新”做吗?
何谓“怵日”
关于“纯、淳、醇”
“词典”与“辞典”的问答
为什么要用“仓猝”?
“迭”不是“叠”的简化字
一字之差的教训
谈“度”说“渡”
该“蹬”不“登”
惊恐的“噩”梦
三心不能“贰”意
不胜其“繁”
话说“奋”与“愤”
私贩烟花爆竹该当何罪
“复”没有“覆盖”的意思
“杆”与“竿”所指对象是不同的
“井冈山”PK“井岗山”
“各”“个”有别
“鬼”计多端
“合”+谐≠和谐
“划饼”不能“充饥”
让人哭笑不得的“多多包‘含”’
用“宏扬”是不对的
当“猾”不“滑”
何光为“晖”
溯源“汇(会)演”
小小寰(环)球
关于“嚎”的问题
“积思”还是“集思”
比“急”更急
精神可“佳”?
马车不能用“架”作量词
不要挑肥“捡”瘦
小议“俭”与“简”
乘敌不备,突然袭击
“万事‘具’备”的遗憾
“‘决’无此事”不是没事
珍珠不论“棵”
俯视为“瞰”
辽阔≠寥廓
说“阑珊”
“辽”≠“寥”
“连”与“联”的用法
用词要看对象
指“糜”为“靡”
不可“渺”视
不要“摹仿”
“纽扣”一点通
“唯唯”不能“喏喏”
“粘稠”不“黏”
“帐”如何做“棚”
“漂”而不舞
舍“起程”用“启程”
心中委“曲”向谁诉
冰棍、海参和蜡烛
此“毛”非彼“毛”
偏旁的作用
打破“沙”锅问到底
取“势”舍“式”
“恸”“痛”
粮草不能这样“屯”积
……[看更多目录]
序言语言是鲜活的、生动的,是有生命力的。它无时不在生长、变化,离开一个熟悉的语言环境,例如离乡或出国多年,回到原来生活的地方,就会发现当地有些话生疏了,隔膜了,甚至不明其所以然了。这是因为,语言发展了,自己的语言储备没有相应的变化。但是,语言里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或者说是变化得极慢,慢到在几十年里都察觉不出来。换句话说,语言的“变”与“不变”是相对的。这和我们的社会、家庭生活很相像:永远没有变化就会乏味,变得剧烈也会无法适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是使只有声音而没有形体的语言“有形化”的符号,其发展变化的道理和语言是一样的。
作为创造了语言文字、永远离不开语言文字、又受着语言文字“管辖”的人类,应该怎样应对语言文字的这一状况呢?其实很简单:对变得快的部分,只要不脱离社会生活,就会适应,否则自己听别人的话或看别人的作品时就会有困难;对于变得慢的部分,就不要随心所欲地或想当然地去改变,也就是不要违背千百年来形成、全民都在遵守的规则,否则你的话别人听不懂,你写的文章别人看不懂,白白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误会,惹下麻烦。
文摘不要“暗然落泪”
——谈“暗(On)”与“黯(On)”
《江南时报》(2002年10月25日)报道一种治疗中风偏瘫药“正坍宝”时,有这样一段话:
“‘正坍宝’价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我们每天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几百封。这些中风病人为了治这病欠了很多债务,有的家庭破散,有的痛不欲生。看到这些悲凉的事情,我们无不暗然落泪。”
句中的“暗然落泪”应写作“黯然落泪”。
“暗”与“黯”虽然字义相近,都有阴暗、昏暗义。但“暗”指的是因光线不足而昏暗,与“明”相对,如“阴暗”“暗淡”“暗无天日”等,“暗”还有糊涂、愚昧、隐藏不露、私下里,以及形容颜色灰黑的义项;“黯”的本义指黑色(《说文解字》:黯,深黑也),引申指因无光泽而昏暗,一般用于形容神情、心态。“黯一般不单独使用,和“然”构成“黯然”一词。而。暗”则可以单独使用,不能和“然”组合成词,但它能跟“下来”或“了”结合,充当句子的谓语,如“天色渐渐暗下来”“天已经暗了”等。因此词语“黯然落泪”“黯然失色”“黯然神伤”等都不应写作“暗然”,而“暗淡”“灰暗”“晦暗”里的“暗”亦不宜写作“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