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阈中的中国古典文学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魏崇新 著
出 版 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21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008684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海外汉学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作为一个学术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学术师承和学术脉络,我们今天在展开海外汉学的研究时应对各国汉学的学术发展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对待域外汉学仅仅采取一种实用的态度是不行的。“我认为研究国际汉学,应当采取学术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将汉学的递嬗演变放在社会与思想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李学勤)前辈学者已经这样做了。1949年前对西方汉学通史的研究有莫东寅的《汉学发达史》和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的《欧人之汉学研究》,近年来国别的汉学史著作,影响较大、受到国内外学者好评的是严绍璗的《日本中国学史》和侯且岸的《当代美国的“显学”》。何寅与许光华的《国外汉学史》是国内目前较为详细的汉学通史性著作,此书有开创学科通史之功。汉学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域外汉学的发展在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有自己的学术传统,有师承的传递和各个学派的特点。如果不了解这个历史,我们就无法判定一个汉学家在本国学术史的地位,也不能了解其学术思想的来源和背景,很容易闹出笑话。汉学家也分三六九等,要把最好的汉学成果介绍到国内,就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国别汉学史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整体的或个别的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定各国的中国学家们在他们自己国家的学术谱系上的地位,才可以避免我们的无知。”(严绍璗)从西方汉学史来看,如果没有一个系统而深入的学术史的梳理,就无法解释“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之间的巨大变化,也无法解释从费正清到柯文这种学术路向的重大转变,从而也不可能深入地了解这种学术转变背后的深刻的文化原因。所以,无论是判断汉学家个人的学术成就还是从整体上理解汉学的演变,没有学术史的研究是根本不可能的。
目录
第一编 原型与母题
一、“黑旋风人物”系列的原型意义
二、猪八戒形象的原型与内涵
三、“妖女”潘金莲形象的演变
四、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弃妇”母题
五、中国古代小说的“色诱”母题
第二编 性别批评
一、人神恋小说的性别倾向
二、明清长篇小说两性角色的变迁
三、《三国演义》的性别政治
四、《水浒传》的“厌女症”
五、《西游记》的性别意识与性别母题
第三编 叙事研究
一、中国古代第一人称小说的叙事策略
二、《金瓶梅》的人物描写与叙事艺术
三、《牡丹亭》的心理叙事特色
四、《红楼梦》的神话哲学与叙述程式
第四编 比照与借镜
一、“三言”“二拍”与《十日谈》文学精神之比较
二、《金瓶梅》的怪圈现象及意蕴
三、《红楼梦》的三个世界
四、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类型研究
五、中国古典小说阐释的新视野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编 原型与母题
二、猪八戒形象的原型与内涵
猪八戒形象的产生与吴承恩的创造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仅次于孙悟空的重要人物,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角色。若从《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人物形象的演变史来考察,在一师三徒的取经队伍中,猪八戒出现得最晚,资历最浅。
在唐贞观年间至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明嘉靖年间近千年的历史时期中,玄奘取经的历史故事在不断地神奇化,取经队伍中的人物也不断增加。玄奘取经在唐代是作为一件佛教盛事为人传述的,玄奘口述,其弟子辨机辑录整理《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述了玄奘取经的经历与见闻,由玄奘弟子慧立、彦惊撰写的《慈恩三藏法师传》则进一步渲染玄奘取经的神奇经历,是一部带有神话色彩的文学传记。至宋代,玄奘取经的故事由佛教传说进入文学领域,成为民间说唱文学的题材。宋代流传下来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迄今所见较早较完整的关于玄奘取经故事的说唱文学底本。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取经队伍已有了三位成员:唐僧、孙行者、深沙神(沙僧的前身),而唯独缺少猪八戒。
到了元代,取经故事进一步流传,成为文学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但在元代早期文献记载及文学作品中仍然未见猪八戒的形象。元代初期作家吴昌龄著有《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题目正名为“老回回东楼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经”。全剧不存,从辑佚曲文看,剧本主要写唐僧西行时大唐将官为之送行的情景,及其在西去途中受老回回招待的情况。剧中提及的取经人除唐僧外还有两个随从人员,“戴僧帽,穿僧衣,系丝绦,挑经担”。老回回对唐僧说:“师傅你自出国到西天的路程十万八千余里。过了俺国,此去便是河湾东敖、西敖、小西洋、大西洋,往前就是哈密城、狗西番、乌斯藏、车迟国、暹罗国,天主国、天竺国、伽毗卢国、舍卫国……”所说之地没有关于猪八戒的故事情节,因此剧中也不可能出现猪八戒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