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412-2007 厅堂音质模型试验规范
分類: 图书,建筑,标准/规范,施工技术与安全,
作者: 本社 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7-6-1字数:版次: 1页数: 29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151121454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划委员会计综〔1986〕2630号文件和建设部建标标便〔2004〕4号文的要求,由清华大学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
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长期大量实验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一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厅堂音质模型的制备;4.测量系统;5.测量方法;6.空气吸收修正与结果表达;7.模型内表面材料吸声系数测量。
目录
1 总则
2术语
3厅堂音质模型的制备
4测量系统
4.1声源设备
4.2接收设备
5测量方法
5.1动态范围
5.2测量频率
5.3测量条件与测点选择
6空气吸收修正与结果表达
7模型内表面材料吸声系数测量
附录A空气吸收系数4m的计算和常用数值表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书摘插图
3厅堂音质模型的制备
3.0.1厅堂音质模型可采用达到声学界面模拟要求的材料制作,可采用木龙骨架、密度板、大芯板、九合板等材料做底层。厅堂中以反射为主的石材、玻璃、水泥面等界面(平均吸声系数小于0.05),可在木面板上直接刷漆作为模拟。纸面石膏板、木板和金属板可采用三合板刷漆作为模拟。灯光口、喇叭口等强吸声开口可采用l0mm厚的海绵或棉毡作为模拟。厅堂音质模型的表面吸声系数应满足本规范第3.0.3条的要求。厅堂音质模型,当用于预测本规范第1.0.2条规定的全部音质参数时,缩尺比n不宜大于10;•当仅用作预测反射声序列分布时,缩尺比n可适当增大。
3.0.2厅堂音质模型的内表面形状,可在实际厅堂设计的基础上作适当简化,但应保留在实际厅堂中大于等于17cm的起伏。
3.0.3厅堂音质模型的内表面各个部分(包括观众席)的吸声系数,在试验中测量中心频率上应与实际厅堂表面相对应的中心频率上的吸声系数相一致,可有±10%的误差。
3.0.4厅堂音质模型的外壳应有足够的隔声量,测试频带范围内,隔声量应不小于30dB。应保证模型试验的房间具有足够安静的环境,背景噪声不应大于30d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