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家园 :贵州民居
分類: 图书,建筑,室内设计/装潢装修,住宅、居住空间,
作者: 罗德启等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12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1210773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贵州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史迹。远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贵州至今还保留着不少极具强烈个性的地方民居。贵州山寨民居,它是贵州各族人民,用取之于自然的乡土材料,通过木匠、石匠、泥瓦匠和普通的庄稼汉,通过日积月累、代代相传逐渐创造出来的,它具有浓郁的山地特色和民族特色,朴实而又独特的中国西部山地民居文化。贵外民居不仅表现贵州边远民族的精神和性格,而且从贵州民居本身,还能看出一个时期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精神。因此贵州民居也是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中国建筑文化古老悠远和绚丽多姿的风貌,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淳朴简洁、华美精巧兼而有之的审美内涵。
贵州民居具有依山就势、高低参差,表现独特与环境结合的山地建筑形态。无论是黔中地区的岩石建筑,还是黔东南以及镇远苗乡古镇民居和靠山临水倚崖连洞的悬空建筑群落,这些建筑的个性与特质,都体现了对地域环境和文化特殊性的重视。因此,贵州民居的生成与发展,也与其他地方民居一样,都是地域环境、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录
前言
山寨纪行示意图
一、撩开贵州神秘的面纱
(一)史话贵州
(二)多山的贵州
(三)多彩的贵州
(四)凉爽的贵州
二、山寨形成与聚居环境的影响
(一)黔中地区岩石建筑
(二)黔东南地区干阑建筑与吊脚楼
1.苗族吊脚楼
2.侗族干阑建筑
(三)贵州其他地区民居
三、山寨——民居生存的聚落
(一)聚落的形成
(二)聚落与场所
1.“离散型”聚落
2.“群居型”聚落
3.动态衍生的聚落
(三)聚落形成的多样领域与路径
1.聚落与自然的关系
2.聚落与“光”
3.聚落与“声音”
4.聚落与“空气”
5.建筑是新的地形
6.聚落与屋顶的关联性
(四)聚落的类型
1.溪畔侗寨
2.苗族溪边村、平地村、山村和洞村
3.坝子上的布依寨
四、山寨建筑文化及外部空间特征
(一)山寨建筑文化特征
1.“天人合一”的建筑与自然和谐特色
2.尊重自然的建筑环境特色
3.结合山形地势的建筑空间特色
4.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的营造特色
(二)山寨外部空间元素
(三)寨门——山寨的限定空间
1.苗寨寨门
2.寨门的形式
3.侗寨寨门
4.寨门的形式
(四)铜鼓坪——苗寨中心空间
1.铜鼓坪的由来
2.铜鼓坪上承载的苗族歌舞
(五)鼓楼——侗寨标志
1.鼓楼的概念
2.鼓楼的形式与组成
(六)风雨桥——侗民休闲、交流的纽带
1.侗寨风雨桥
2.侗寨风雨桥的建筑形式
3.侗寨风雨桥的寓意
(七)祖母堂——萨神崇拜的精神寄所
1.历史渊源
2.萨神崇拜的价值
3.祖母堂的概念
4.祖母堂的建筑形式
……
五、山寨纪行
六、民居寻踪
七、山寨住文化风景线
书摘插图
一、撩开贵州神秘的面纱
贵州是一个“富裕的穷省”——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等原因,贵州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的排名靠后。但贵州是一个资源大省、能源大省。在探明储量的76种矿产中,有42种排名全国前十,其中20种排名前三;煤炭储量达540亿吨,是江南九省的总和。除了矿产外,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也特别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贫与富是一种动态的辩证发展关系,因其贫穷,所以保持了生态风貌,贵州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千岛”——坏事变成了好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因为贫穷,所以富有。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贵州占3 1个项目、40个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二位。贵州各民族节庆加起来,全年有1400多个,平均每天都有几个。
在贵州许多民族聚居区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特别是贵州少数民族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过去,人们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从20世纪8 0年代开始,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这里就让我们撩开贵州的神秘面纱,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贵州,把这里许许多多最传统的民族文化习俗,变为时尚文化元素。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