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管理研究

分類: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社会与环境,
作者: 程国栋等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58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45823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拓展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门学科——生态水文学和生态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生态恢复理论和实践指导下集成的节水型生态系统整体水管理技术体系,建立在野外监测一试验一示范一数字流域平台上的实验生态水文学研究方法和内陆河流域水一生态一经济系统综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是首部自然和人文学科综合集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流域尺度的科学著作。
本书主要供地学、农学、生态学、经济学、流域管理学、信息学等领域的科技研发人员、管理决策层、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黑河流域水文水资源过程
1.1流域水资源形成与分布
1.2流域地表水资源
1.3流域地下水资源
1.4流域水资源总量
1.5水资源系统变化
参考文献
第2章黑河流域生态系统
2.1生态系统分类
2.2生态系统特征
2.3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
2.4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3章黑河流域经济系统
3.1经济系统基本理论
3.2黑河流域人文子系统
3.3黑河流域经济子系统
3.4经济子系统的产业结构分析
3.5水资源——黑河流域经济系统发展的困境
参考文献
第4章黑河流域环境变化
4.1黑河流域现代生态环境变化
4.2黑河下游水环境变化
参考文献
第5章生态恢复与重建试验示范研究
5.1试验区的设计、内容、布局及其基本原理
5.2上游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管理
5.3中游经济节水型绿洲试验示范
5.4极端干旱区生态环境恢复技术
参考文献
第6章黑河流域生态水文
6.1流域尺度的生态水文研究
6.2上游草地与水源涵养
6.3 中游经济节水型绿洲建设的生态水文学研究
6.4下游生态与水文过程的耦合
6.5水文与水资源循环特征
参考文献
第7章流域生态经济研究
7.1黑河流域生态安全
7.2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的核算研究
7.3模型集成和决策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数字流域与模型研究
8.1数字黑河设计
8.2蒸散发的遥感估算
8.3流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遥感估算
8.4流域植被监测与模拟
参考文献
第9章黑河流域“水一生态一经济”系统管理研究展望
9.1界面水分传输研究的深化
9.2水分利用效率问题
9.3尺度转换的信息问题
9.4干旱内陆河水热运动研究的扩展尺度
9.5干旱作物水分胁迫的研究
9.6内陆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黑河流域水文水资源过程
1.1 流域水资源形成与分布
中国西北干旱区众多内陆河形成于高山地区,山前平原和下游地区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和水资源消耗区。祁连山、天山、昆仑山等高大山系成为西北干旱区的水源地,对于干旱内陆区绿洲形成、发展、维持以及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西北干旱内陆区河流从发源区到尾闾湖泊,依次穿越了高山冰雪冻土带、山区植被带、绿洲带、下游荒漠带四个气候带,形成具有干旱内陆河流域典型特征的冰雪带山地森林草原一山前绿洲荒漠复合生态系统,呈现出西部内陆河流域典型的生态景观格局特征:气候梯度和生态梯度明显;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和牧业经济系统界面分明。这种特殊的地理景观格局和水资源条件决定了山区以牧业经济为主、中游以绿洲农业经济为主、下游荒漠区以生态建设为主的经济格局。近几十年以来,上游山区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主要受气候变化扰动,中下游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扰动影响突出,因而中下游地区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强,生态退化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特殊的分布格局使之成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联系纽带。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从而使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驱动现代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