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六卷 星虫动物门 螠虫动物门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动物学,
作者: 周红,李凤鲁,王玮编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1字数:版次: 1页数: 20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186935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卷专述中国沿海的现生星虫和螠虫动物,包括星虫6科13属41种,螠虫2科8属11种。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扼要综述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地理分布、生态和生物学、经济意义等。各论分述科、属、种的形态特征、生境、地理分布等;对一些种的名称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讨论,并列出各级分类阶元的检索表。全书共附有插图95幅,其中含分布图18幅。
本书为动物学、水产学和医药等部门的科研与教学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资料。
目录
前言
星虫动物门
总论
一、研究简史
二、形态概述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构造
三、分类系统
四、地理分布
五、生物学
(一)生态特点
(二)食性
(三)生理
(四)寄生
(五)共栖和共生
(六)再生
(七)生殖和发育
(八)演化关系
六、系统发生
七、经济意义
各论
星虫动物门
革囊星虫纲
盾管星虫目
一、盾管星虫科
1. 石管星虫属
(1)马岛石管星虫
2. 盾管星虫属
1)拟盾管亚属
(2)巨大盾管星虫
(3)斯氏盾管星虫
2)盾管亚属
(4)雅丽盾管星虫
(5)米氏盾管星虫
3. 襟管星虫属
(6)刷状襟管星虫
革囊星虫目
二、革囊星虫科
4. 反体星虫属
(7)安岛反体星虫
5. 革囊星虫属
3)革囊亚属
(8)弓形革囊星虫
(9)棕突革囊星虫
(10)太平洋革囊星虫
(11)中华革囊星虫
(12)白纹革囊星虫
(13)台湾革囊星虫
(14)变异革囊星虫
(15)暗色革囊星虫
(16)日本革囊星虫
(17)罗氏革囊星虫
(18)厥目革囊星虫
(19)微小革囊星虫
4)埃德蒙兹亚属
(20)梳状革囊星虫
6. 梨体星虫属
(21)毛头梨体星虫
方格星虫纲
戈芬星虫目
三、戈芬星虫科
7. 戈芬星虫属
(22)珠光戈芬星虫
(23)长戈芬星虫
(24)普通戈芬星虫
8. 缨心星虫属
(25)黑色缨心星虫
四、倭革囊星虫科
9. 倭革囊星虫属
(26)莫氏倭革囊星虫
10. 瘤体星虫属
(27)中间瘤体星虫
……
螠虫动物门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中名索引
学名索引
《中国动物志》已出版书目
书摘插图
星虫动物门
总论
二、形态概述
体蠕虫状,两侧对称,分为吻部(翻吻)和躯干部(后体部)两部分。
吻部细长,管状,能缩人体腔,在顶端形成口盘,口居其中央;有些属具项器,位于口的背侧;触手,布于口或项器的周围。
吻部着生乳突或钩刺。
躯干部较粗,肌肉层发达。其前部的背面有肛门,腹侧两面各有l个肾孔。
大多数种体表面生有皮肤乳突,突内具色素。
雌雄异体,非双态,体外受精,螺旋卵裂,发育过程经过担轮幼虫阶段。
(一)外部形态(图1)
吻部 呈筒状或长管状,长度通常是躯干部的一半或长过躯干,少数种可长达躯干的数倍(瘤体星虫)。吻部末端常生有角质小钩或棘刺,称吻钩,其形态和排列方式,可作为分类依据。吻部顶或前端称口(oral disk),其背侧通常生有具叶状瓣的项器(nuchal organ),口孔位于口盘的中央。口盘围缘上生有许多触手,触手分围口触手(peripheral tentacles)和项触手(nuchal tentacles),触手的形状变化较大,形似折叠扁平,指状或细长丝状,排列的方式和数目也各有不同,因属而异。方格星虫只有围口触手,形状折叠扁平,呈环形围绕口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