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性教学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各级教育,
作者: 洪银兴,谈哲敏主编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50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505236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通过对南京大学近10年来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设和成效进行全面总结,为今后的改革服务,并在此基础上从理论高度探讨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内在机制和规律,为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全书在框架结构上分为“认识篇”、“实践篇”、“成果篇”和“展望篇”共四篇。“认识篇”主要介绍南京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其内容为学校现任和部分历任领导以及资深学者的文章,另外还收集了学校部分学者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研究文章;“实践篇”主要介绍南京大学在研究性教学主要环节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性课程建设、研究性实验教学环节、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立体化途径、推进社会实践的改革与创新、研究性学习的制度建设等;“成果篇”主要介绍南京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主要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群体成效、学生参加各类重大比赛获奖情况、社会评价,以及教学改革的成果等;“展望篇”则结合近年来南京大学开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以及“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进一步推进研究性教学,进行新一轮本科生教学改革进行了展望。
目录
前言
认识篇
第一章 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一、打造一流本科生教学,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二、南京大学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三、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改革
四、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五、跨世纪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六、肩负历史使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七、谈本科生教学改革
八、文科本科生教学需要扩大知识面
九、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一流的本科生教学
第二章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关于研究性教学的思考
二、高层次本科人才培养中的研究性实验教学
三、信息时代研究性学习发展的新趋势——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四、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学改革基本原则的再认识
五、大学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模式分析
六、漫谈通识教育的意义
实践篇
第三章构建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独具特色的多样化培养模式
二、“大理科”模式的跨世纪之行
三、积极探索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四、研究型大学本科特色专业的遴选和建设思路
第四章研究性课程建设
一、以研究性教学为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建设
二、“小题大做”一例——研究性教学中习题环节的个案讨论
三、研究性教学在新生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尝试
四、从个体学习到团队学习——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
五、“四环教学法”培养文科创新型人才
六、法学院的研究性实践教学——以案例教学法为核心
七、我对研究性教学的一点认识
八、在参与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记广告效果测评课程研究性教学
第五章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
一、“提高一扬优一早期介入科研”三层次开放式教学实验模式
二、树立新理念,构建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研究能力
三、构建与生命科学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系统性整合生命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四、创建研究性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型地球科学人才
五、通往传媒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
第六章本科生课外立体化科研训练
第七章创新人才培养的社会实践环节
第八章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
成果篇
第九章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第十章学生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第十一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社会评价
展望篇
第十二章 “十一五”本科生培养发展规划(2006—2010)
第十三章新一轮本科生教学改革的设想
第十四章对进一步加强科研与科学融合的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与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早在1999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在对南京大学本科生教学工作“优秀评估”时就把南京大学本科生教育特色之一归结为:“学校历任领导和老一代著名学者十分重视本科生教育,有明确的教育教学观点和教学思路,代代相传,使学校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凝聚力强,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勇于实践,不断提出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创了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几年来,学校的教学工作发展很快,教学改革和建设呈现一派奋发向上、生机勃勃的局面。”
南京大学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重视教育思想研究的优良传统。以匡亚明、曲钦岳、蒋树声、洪银兴、陈骏等为代表的我校历任党政领导,适时提出富有时代特征的办学理念。进入21世纪以来,南京大学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结合本校实际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提出南京大学在新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人才培养为根本”,建设以“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为标志的世界一流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