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 李焯芬 著(签名本)
分類: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个人修养,人生哲学/智慧,
作者: 李焯芬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249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106790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活在当下,心存感恩,快乐就在眼前。
生活中缺少爱和感动吗?还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眼睛?来看这本星云大师作序推荐,国内知名作者王蒙、梁晓声等联合推荐的心灵之书吧,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感恩生活,珍惜眼前,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力量!
☆ 本书让无数读者感动落泪;
☆ 香港年度最畅销的文艺书;
☆ 上市年半再版二十次;
☆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写书名;
☆ 精选丰子恺先生护生画作插图;
☆ 星云大师、净因法师欣然作序;
☆ 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知名作家联合推荐!
李教授撰写《活在当下》一书,收录了七十余则文章分为亲子篇、父母篇、师生篇、夫妻篇,分享人生在各个成长阶段中,温馨而美好的小故事。阅读李教授这一本书,给予大家在奔忙的人生旅途中,如同滴水一般,灌溉了生命的树木花朵洗去了尘劳的疲惫热懊,让心灵获得成长与滋润。
——星云大师
教给人清楚,然后可以善良,然后可以吉祥,然后当下变成了可爱的久远,成为最好的安慰。
——著名作家、学者 王蒙
快乐就在当下,学习活在当下,小事也可以变伟大;一个人懂得活在当下,那不管身在何处,做任何事,都将是快快乐乐的。
——香港著名作家 黄庆云
李焯芬先生之《活在当下》,篇篇皆美——美在情感,美在情愫,美在情怀。捧读之际,如清泉濯心。我觉得这是一位香港教育家虔诚地赠与我们的礼物,为使我们在当下活得更善良、更友爱更宽容;这样的礼物是要沐手而接的……
——知名作家梁晓声
书中一篇篇温馨动人的小故事,都是真实人生的缩影。因为真实,所以动人心弦,犹如盏盏心灯,照亮了人们成长路上一个个黑暗的角落,解开了人们内心深处种种的疑惑。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 净因法师
人生舞台是自己创造的,谙熟紧握每一刻“来得及”的时光,你的星光大道就能比别人更早地延伸开来,“喜乐”、 “祈祷”、 “谢恩”就是活在当下的智慧缩影。
——台湾金钟奖最佳电视新闻主播,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 崔慈芬
他见惯干亿年地壳上的小工程,眼神只是偶尔及于香港,有点钱穆、唐、牟遗风似的。
——凤凰网
内容简介
生活中缺少爱和感动吗?还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眼睛?来看这本星云大师作序推荐,国内知名作者王蒙、梁晓声等联合推荐的心灵之书吧,无数人为之感动落泪。感恩生活,珍惜眼前,这就是“活在当下”的力量!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都曾遇到挫折和困难,也未必是物质上富有,精神上真正快乐的人,但每一个人总有能力让自己轻松一些,快乐一点。李焯芬教授通过七十多则感人至深的心灵小故事,引导读者学会——“活在当下”这一看似简单的生活智慧。
作者简介
李焯芬,香港大学副校长、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业余担任香港福慧基金会会长、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理事会主席、共建维港委员会主席、卫奕信勋爵文物信托理事会主席、饶宗颐学术馆馆长、国际佛光会副会长等职;曾任文化委员会委员,香港佛教学院院长等职。其心灵小品系列有《活在当下》、《轻安自在》、《走出困境》等。
目录
代序一 自饮曹溪一滴水
代序二 点燃心灯
自序 成长路上
【第一章】 当下,让我们的男孩和女孩们茁壮成长……
妈妈回家了
姐姐不要怕
捐一个微笑
挤迫的巴士上
爸爸的说话
小童的入场费
最漂亮的妈妈
上钓的大鲈鱼
给孩子一小时
生日快乐
笑脸的秘密
手中的纸牌
爱因斯坦开窍记
超越种族的藩篱
心灵札记:育苗的园丁
【第二章】 当下,敬爱我们的父亲和母亲……
两张账单
最后一份晚报
讨钱的小乞丐
儿子寻道记
母亲的祈愿
一生的牵挂
谎话 电话铃响了
不死的爱
三封遗信
少年十五二十时
爸爸不爱我?
如雷的鼻鼾声
醉酒鬼
粉红色的郁金香
父亲节的礼物
心灵札记:念亲恩
【第三章】 当下,不再愚昧,因为恩师教晓了我们……
四年级乙班
茅草屋教室
老师的说话
为什么选我?
老师的评语
一张照片
不会弹的曲谱
进步的同学
冒失的老师
偷来的九十五分
一盆冷水
三个人的命运
老师也需要鼓励
一双布鞋子
心灵札记:生命教育
【第四章】 当下,爱自己,更爱我们的另一半……
交换角色
两张心意卡
情感银行
烦恼树
墙壁的颜色
两碗米粉
忘了我是谁
不称身的衣裳
惊喜礼物
丈夫的怪话
垃圾工人
疼爱
十个缺点
您是我的左右手
悬崖上的一朵花
瓷器的碎片
爱在身边
因为了解……
一封电邮
与佛对话
唠唠叨叨
地底下的信望爱
给亲爱的……
白头偕老
心灵札记:执子之手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当下,让我们的男孩和女孩们茁壮成长……
妈妈回家了
挚友志伟的妻子爱珍,是冬天去世的。她患有严重的白血病,只在医院里挨过了短短的三个星期。
新年快来了,志伟从医院带爱珍回家,一家人过元旦。也许,那是他们一家人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元旦。
节日过后,爱珍就要回到医院去了。收拾屋子,整理衣物,离家前,她带走了自己所有的照片。
终于要和女儿分手的时候了。一岁半的女儿雯雯吃惊地抬起头望着母亲:“妈妈,您要到哪里去?”
“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爱珍跪在地上,把女儿抱住,“再跟妈妈亲亲,妈妈要出国去。”
母女俩脸贴着脸,爱珍的脸颊上流下两行泪水。
一坐进出租车里,爱珍便号啕大哭起来,身子在车座上匍匐滑动,志伟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嘴里喊着她的名字,等待着她从绝望中清醒过来。志伟心里明白,实际上没有任何女人能够比她做得更坚强了。
爱珍辞别人世二十多天后,从海外寄来了她的第一包家书,信封上贴着邮票,不加邮戳,但背面注有日期。
志伟按照这个日期,把信拆开,念给女儿雯雯听:
“心爱的宝贝,我的小雯雯:您想妈妈了吗?妈妈也想雯雯,每天都想。妈妈是在日本给雯雯写信,还要过好长时间才能回家。我不在的时候,雯雯听爸爸的话了吗?听阿姨的话了吗?”
这些信整整齐齐地给包在一方清香的手绢里,共有十七封,每隔几个星期,就可以拆开其中的一封。信里,爱珍交代了志伟按季节换衣服,还有如何根据孩子的成长发育补充营养等等。
读着它们,志伟的眼眶总是不禁一阵阵发潮。
当孩子想她妈妈想得厉害的时候,爱珍在书信里温柔的叮咛和爱语,往往能使雯雯安安静静地坐上半小时。逐渐地,志伟和孩子都一样产生了一个信念,相信爱珍果真是在日本,并且习惯了等候她的来信。
在第九封信里,爱珍劝志伟考虑为雯雯找一个新妈妈,一个能够代替她的人。
“您再结一次婚,我也还是您的妻子。”她写道。
一年之后,有人介绍志伟认识他现在的妻子雅丽。她离过婚,在气质和相貌上,竟都与爱珍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她从未生育,而且对养育孩子毫无经验。志伟喜欢她的天真活泼,唯有这种性格能够冲淡一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
志伟和雅丽谈及雯雯的情况,还有她母亲的遗愿。
“我想试试看,”雅丽轻松地回答:“您领我去见见她,看她是否喜欢我。”
四月底,志伟给雯雯念了她妈妈写来的最后一封信。拿出这封信的时间,与上一封信已相隔了六个月之久。
“亲爱的小乖乖: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妈妈在日本的差事已经结束了,就要回国了,我又可以见到您爸爸和我的宝贝女儿了!您高兴吗?这么长时间了,雯雯都快让妈妈认不出来了吧?您还能认出妈妈吗?……”
志伟注意着雯雯的表情,使他忐忑不安的是,雯雯看来正在一心一意地为玩具熊洗澡,仿佛甚么都没听到。
志伟欲言又止。忽然,想起雯雯已经快三岁了,渐渐地,她已懂事了。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日,志伟带着雅丽回到家里。
“雯雯,”此刻他能感觉到自己声调的颤抖,“还不快看是不是妈妈回来了?”
雯雯呆呆地盯着雅丽,尚在犹豫。
雅丽上前抱住了雯雯:“好孩子,不认得妈妈了?”
雯雯脸上的表情瞬息万变,由惊愕转向恐惧,志伟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接着……孩子丢下刚才看着的画报,放声大哭,她用小手拚命地捶打着雅丽的肩膀,终于喊出声来:“您为甚么那么久才回来?”
雅丽把她抱在怀里,孩子的胳膊紧紧地挽住她的脖子。雅丽看了看志伟,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宝贝儿……”她亲着孩子的面颊说:“妈妈再也不走了。”
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母亲在一年半前挣扎在病床上时,为亲人细心地安排的。
停一停,想一想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妈妈,你会这样做吗?
故事告诉我们:甚么叫“遗爱人间”。
生有涯,亲情与爱,却是无涯无尽的。
姐姐不要怕
这个小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一个度假村,那时我刚好在那里访友和度假。
有一天,我在度假村的大厅里,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网球场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四岁大的小男孩。饱受惊吓的小男孩已经哭得筋疲力尽了。
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孩子特别多,这位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网球班下课后,点算人数时少算了一个,将这个小男孩遗留在网球场上。
待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回网球场,将那个小男孩找回来。小男孩因为一个人被遗留在偏远的网球场上,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孩子的妈妈也来了,看见自己那个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你会怎么做?痛骂那个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投诉,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再也不让他参加儿童网球班了?
都不是!
但见那位年青的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小孩,并且很冷静地告诉他:“已经没事了,这位姐姐因为找不到您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您必须亲亲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小男孩听了妈妈的话,于是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姐姐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姐姐您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停一停,想一想
做父母的,在“宝贝”自己的孩子的同时,是否也能够体谅一下别人?
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宽容、体贴的孩子。
这种体谅,也是对孩子最好的品德教育。
捐一个微笑
在一个慈善捐献的活动中,大家排着队,轮候着捐献。
排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小女儿的手,女儿仰起小脑袋,轻声地背着唐诗,每背完一首,就停下来,等待母亲的赞扬。
年轻的母亲一点也不吝啬,反复地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捐款台上,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着的募捐箱,纸上写着:
“向地中海贫血儿童献爱心。”
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便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的一个女中学生模样的义工,似乎被可爱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钱了,你捐点甚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甚么也没掏出,嘴一撇,竟哭起来了。
原本只想逗逗小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只是个大孩子,面对意外,乱了方寸。她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
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洋洋,您给姐姐笑一笑,您说您要捐一个甜甜的微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
虽然泪水还挂在她的眼角,她还在抽泣着,但小女孩真的立刻笑了,那笑看起来显得很别扭,别扭得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了。
母女俩已经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入钞票时,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我数得一清二楚,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呢。
停一停,想一想
你喜欢看见一张笑脸吗?
这位年轻妈妈的亲子教育,包括了爱心的培育。
小时候,孩子只能捐一个微笑;到长大了,这可以成长为她日常生活中的善行。
挤迫的巴士上
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儿子去探访朋友。在巴士上,乘客特别多,一位带着背包的青年挤进车厢中的时候,妈妈被他的背包撞到一边。
儿子关切地问:“妈妈,您没事吧?”接着,他瞪了那位青年一眼,喊了一句:“太没礼貌了!”
妈妈看着儿子,说道:“可不能这么说呢,这位哥哥不是故意的。”这时,青年也连连向那位妈妈道歉。
儿子听到了妈妈和青年的对话,惭愧地低下了头。
几天以后,妈妈早早下了班。她骑着自行车来到学校,准备接儿子回家。
她发现儿子的手破了皮,血一滴滴往下流,妈妈心疼极了,赶快找来了一块药水胶布,将伤口贴好。然后就去问老师是怎么回事。
老师听见家长的查问,摸不着头脑,因为她既没有收到他受伤的报告,也没有听到他哭过。
妈妈不解地问儿子:“为甚么不告诉老师呢?”
儿子笑着说道:“妈妈,那位小朋友也不是故意弄伤我的呀!为了这件事,他已深感不安了,如果我再去告诉老师,他会更加自责。”
妈妈听了,高兴地摸着小儿子的头说:“好孩子,您已经学会了原谅别人。”
停一停,想一想
教会孩子原谅别人,他的心将会更为宽容,他的人生路也会变得更宽广。
日后,他能广结善缘,自会得道多助,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