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科技研究与鉴定
分類: 图书,收藏/鉴赏,陶瓷,
作者: 吴隽 著
出 版 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20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30242563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九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目前在国内外古陶瓷科技研究中正在或将会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些测试分析技术,共分为古陶瓷研究中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应用、占陶瓷研究中的显微结构与物相分析技术应用、古陶瓷研究中的物理性能与热分析技术应用,以及其他分析测试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等四章进行介绍。
下篇围绕古陶瓷的科技鉴定,主要论述当前古陶瓷自然科技鉴定分析法之——的成分鉴定法(无损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共分为古陶瓷自然科学技术鉴定法概述、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无损X射线荧光法应用于古陶瓷鉴定的理论基础和条件、古陶瓷科技分析与鉴定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无损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古陶瓷鉴定中的应用要素等五章进行介绍。
本书适合于从事考古学、科技考古学、陶瓷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吴隽:男,博士,教授,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传统工艺协会理事、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景德镇陶瓷学院古陶瓷研究所所长。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中国古陶瓷物理化学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尤其是中国古陶瓷微量元素组成数据库的建立,率先在国内外研制成古陶瓷元素分析专用标准参考物,同时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景德镇青花瓷的科技断代和世界最早的瓷器——我国的越窑青瓷的断源等专项研究方面获得了实质性的成果,迄今为止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佘篇。已主持或参与中国陶器的起源及其早期工艺特点探析、古陶瓷的研究和分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目录
序
前言
上篇 现代分析技术在古陶瓷科技研究中的应用
第1章 古陶瓷研究中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应用
1.1 化学分析
1.1.1 滴定法
1.1.2 重量分析法
1.1.3 化学分析法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1.2 中子活化分析
1.2.1 中子活化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2.2 中子活化法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1.3 原子光谱分析
1.3.1 原子吸收光谱及其基本原理
1.3.2 原子发射光谱及其基本原理
1.3.3 原子光谱分析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1.4 其他成分分析方法
1.4.1 电子探针能谱分析技术
1.4.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1.5 应用实例介绍
参考文献
第2章 古陶瓷研究中的显微结构与物相分析技术应用
2.1 光学显微镜
2.1.1 光学显微镜的分类与简介
2.1.2 光学显微镜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2.2 电子显微镜
2.2.1 电子显微镜的分类与简介
2.2.2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2.3 X射线衍射
2.3.1 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2.3.2 X射线衍射在古陶瓷物相分析中的应用
2.4 应用实例介绍:景德镇青花瓷彩上斑点显微结构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章 古陶瓷研究中的物理性能与热分析技术应用
3.1 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
3.1.1 材料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的基本概念
3.1.2 古陶瓷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的测定
3.1.3 测定显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3.2 色度
3.2.1 色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测定
3.2.2 色度测定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3.3 白度
3.3.1 白度测定的基本原理
3.3.2 白度的测定方法
3.3.3 白度的测定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3.4 热膨胀法
3.4.1 热膨胀法与古陶瓷烧成温度的测定
3.4.2 热膨胀法测定古陶瓷烧成温度的应用
3.5 差热分析
3.5.1 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
3.5.2 影响差热分析的因素
3.5.3 差热分析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3.6 应用实例介绍:南越王宫遗址出土罕见巨型釉砖的科技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 其他分析测试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4.1 穆斯堡尔谱学分析
4.1.1 穆斯堡尔谱的基本原理
4.1.2 穆斯堡尔谱分析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4.2 X射线电子能谱
4.2.1 X射线电子能谱的基本原理
4.2.2 X射线电子能谱仪的基本构造和特点
4.2.3 X射线电子能谱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4.3 电子自旋共振
4.3.1 电子自旋共振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4.3.2 电子自旋共振法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4.4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4.4.1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的基本原理
……
下篇 现代分析技术在古陶瓷科技鉴定中的应用
第5章 古陶瓷自然科学技术鉴定法概述
第6章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第7章 无损X射线荧光法应用于古陶瓷鉴定的理论基础和条件
第8章 古陶瓷科技分析与鉴定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9章 无损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古陶瓷鉴定中的应用要素
书摘插图
第1章 古陶瓷研究中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应用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古陶瓷的研究主要是依靠传统方法,即观察器物的造型、装饰、胎釉色调、光泽、釉面缺陷、底足、底款等外观特征,并与标准器或考古发掘资料相比较,同时参考有关历史文献记载,以确定其烧造年代和窑口等,进一步的技术和机理研究得非常少。一是由于历史文献对古陶瓷技术的记载大都非常简单,既没有详细的配方和工艺条件,更谈不上科学数据。有些记载都出于不熟悉陶瓷工艺的文人墨客之手,互相抄袭、以讹传讹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文献为数不多,其中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则更少。二是可供利用的技术分析手段的局限性,尤其是这些技术分析手段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更几乎是空白,因此给古陶瓷的深入研究,包括一些名瓷制作技术的再现等都带来了困难。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自身发展及在古陶瓷等文物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手段在古陶瓷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古陶瓷的科学技术分析逐步形成热潮,其中古陶瓷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又是热潮中的重点之一。
所谓化学元素组成分析是指对样品中不同的元素所占比例的分析。在古陶瓷研究中,化学组成的测试和分析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能间接提供关于陶瓷的起源、原材料的种类、产地、烧制工艺的演化以及产品流通等多方面的信息。例如,对于陶器来说,可以根据其化学元素成分,确定其所用原料的来源、烧制的年代等。在我国成分分析法最早应用于古陶瓷的研究中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周仁院士对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窑瓷片的化学分析,其目的是为再现我国南宋官窑瓷的制作工艺提供科学参考。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李家治教授以及他的同仁、学生们针对古陶瓷的化学组成开展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