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及计算丛书 预应力结构设计及实用计算
分類: 图书,建筑,建筑科学,建筑结构,
作者: 王全凤,方德平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字数:版次: 1页数: 13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38518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 JGJ 140—2004)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92—2004)等系列规范及技术标准为依据,系统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性能和基本理论,内容包括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计算基础、受弯构件设计、受拉构件设计、受压构件设计、构件的抗裂验算、局部承压设计及构造措施、抗冲切设计与计算、超静定结构的设计与计算、结构的抗震设计、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等。本书内容兼顾预应力结构的计算原理与实用设计,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概念明晰,系统全面,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土建结构设计、施工和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预应力结构发展简史与展望
第二节 预应力结构的概念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
第四节 预应力结构的材料和锚固体系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计算基础
第一节 张拉控制应力
第二节 预应力损失计算与算例
第三节 超静定预应力结构设计的次内力荷载组合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设计
第一节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与算例
第二节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与算例
第三节 受弯构件挠度计算与算例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受拉构件设计
第一节 受拉构件的破坏状态及基本假定
第二节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三节 偏心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与算例
第五章 预应力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
第一节 受压构件的破坏状态及基本假定
第二节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与算例
第六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验算
第一节 预应力构件中裂缝的出现、分布及特征
第二节 环境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等级的影响
第三节 正常使用阶段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
第四节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名义拉应力法
第七章 预应力混凝土局部承压设计及构造措施
第一节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锚固区设计与算例
第二节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设计与算例
第三节 局部承压构造要求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抗冲切设计与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我国规范的抗冲切规定
第三节 有柱帽板
第四节 配型钢剪力架的板
第九章 超静定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主弯矩、次弯矩和综合弯矩
第三节 预应力筋的线形布置
第四节 等效荷载法和荷载平衡法
第五节 超静定结构的综合内力预应力度法与算例
第六节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
第七节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设计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性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第十一章 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损失
第三节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第四节 体外预应力梁的设计与算例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预应力结构发展简史与展望
一、预应力结构的发展简史
预应力是指为了改善结构或构件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和提高其强度而在使用前预先施加的永久性内应力。预应力混凝土能发展到当今这样的高水平,是由过去一个世纪以来无数工程师和科学家不断持续钻研和实践的结果。回顾历史,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几乎是与钢筋混凝土的概念同时产生的,无论采用钢筋还是施加预应力,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构件的抗拉能力以弥补混凝土抗拉强度过低的缺点。将预应力原理用于混凝土的实践始于19世纪80年代。
1886年,美国的杰克森(P.H.Jackson)取得了用钢筋对混凝土拱进行张拉以制作楼板的专利。德国的陶林(W.Dohring)于1888年取得了用加有预应力的钢丝浇入混凝土中以制作板和梁的专利。这也是采用预应力筋制作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首次创意。
用预应力以抵消荷载引起的应力的概念,是奥地利的孟特尔(J.Mandl)于1896首先提出的。l906年德国的柯南(M.Koenen)进行了将张拉应力为60MPa的钢筋浇筑于混凝土中的实验,观察到混凝土的初始预压应力由于混凝土收缩而丧失的现象。1908年美国的斯坦纳(C.R.Steiner)提出两次张拉以减少预应力损失的建议并取得了专利。在混凝土强度较低的幼龄期时,进行第一次张拉以破坏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在混凝土硬化后再二次张拉。奥地利的恩丕格(F.Empergor)于1923年创造了缠绕预应力钢丝以制作混凝土压力管的方法,钢丝应力为160~800MPa。
无粘结预应力筋是美国的迪尔(R.H.Dill)于1925年提出的。他采用涂隔离剂的高强钢筋,于混凝土硬化后进行张拉并用螺帽锚固。德国的费勃(R.Fafber)于1927年取得了在混凝土中能滑动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的专利。当时,防止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的方法是:在钢筋表面涂刷石蜡,或者将预应力筋放在铁皮套管或硬纸套管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