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建设

中国乡村建设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经济,中国经济,“三农”问题,
  品牌: 朱有志

基本信息·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页码:16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505117945

·条形码:978750511794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乡村建设》讲述了:“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村建设试验,淮北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一桩无法解决的农村信访案件说明了什么,在乡镇工作的往事,大学生“村官”该如何认识自己,加工病死猪肉的村庄,前儒林村:集体化的坚守之路,基层司法所该如何应对突发性稳定事件,农民流动过程中的"群团"现象,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编辑推荐《中国乡村建设》:凤凰城是中国最美的小城之一,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名作家沈从文、名画家黄永玉的家乡。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板小巷,欣赏两边的古建筑,闲逛于古城里的小店铺、小吃店。穿着苗族服装的姑娘们,热情地叫卖着种类繁多的手工艺品。碧绿的沱江穿过古老的城墙蜿蜒而下,江两岸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行人行色从容,笑声朗朗。小城美丽故事多,难怪沈从文在远离湘西的京城仍思念着凤凰城的山和水、人和情。

目录

专稿

“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村建设试验

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与重构

特别关注:农村信访

一乡镇干部自曝“截访”内幕

一桩无法解决的农村信访案件说明了什么

一个上访专业户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对基层信访工作的一点思索

丰收村村民缘何屡次上访

热点解读: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影响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意愿与后果分析

淮北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

土地流转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破局——来自珠江三角洲反向承包的启示

乡村故事

在乡镇工作的往事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该如何认识自己

一线纪实

加工病死猪肉的村庄

村集体经济的力量

如何让农民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

星村纵览

前儒林村:集体化的坚守之路

杜代沟:从落后村到十佳文明生态村的蜕变之路

县乡连线

处置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几点体会

基层司法所该如何应对突发性稳定事件

乡镇推进依法行政的困境及对策初探

沅江市农村一事一议的现状与思考

县政府如何以小拨大解决民生难题

调查报告

江西樟坪畲族乡"新村庄"建设调查

海南省铺渔村的海岛村庄调查

深度观察

农民增收应成为国家战略

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

农民流动过程中的"群团"现象

2009年农村发展的新困境

海外窗口

广西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一家之言

想说就说

政策问答

小贴士

《中国乡村建设》征文及乡村图片征稿

编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中国乡村建设

“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村建设试验

中国2002年加入WTO以来西方主流理论界关于“中国经验”的讨论,可简单地归纳为两点。其一,认为中国最近30年的高速度增长得益于“私有化一市场化一自由化—全球化”这四个具有西方意识形态化意义的制度变迁;其二,认为中国得以对外开放吸纳外资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两个判断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但,人们很少提出常识性的质疑: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上述四个制度方面比中国西化得多,而且凡是大型发展中国家(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发展中国家就有5个)也都有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却没发生类似中国的经济现象呢?看来,西方主流的判断还不足以成为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理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