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的战争

分類: 图书,政治,中国政治,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品牌: 吴光远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页码:3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02501318/9787802501317
·条形码:978780250131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皇权的战争》内容简介:对于权力之残忍,春秋时的范蠡有一句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正如马基雅维利所讲,“对于君主作恶比行善更有利”。拿破仑的密码塔列朗也曾说过:“与人为善便是恶,作恶多端才是善。”宋襄公的“仁义之师”只能给后人留下历史的笑柄。
中国历史上,有的皇帝为了追求最高权力,可以不顾父子之情,母子之恩,兄弟之 义,朋友之谊而大开杀戒。弑父弑兄、屠杀功臣已成为他们打败敌手,爬上或坐稳皇帝宝座,获取最高权力的惯用手段。
编辑推荐《皇权的战争》:解读精彩的皇权博弈,再现震撼人心的历史皇权斗争……
皇权至高无上,一朝问鼎皇权,家事国事天下事皆成一事,皇权战争精彩纷呈,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间,往往暗藏杀机。
揭开历史上皇室阴谋的神秘面纱,揭示中国历史上真实的皇室。
目录
第一章 秦朝
一、秦始皇:血腥夺天下,专制治天下
二、秦二世:杀尽兄弟得皇位
第二章 汉朝
一、汉高祖:从无赖到天子
二、文景之治:铁腕平定“七国之乱”
三、汉武帝:开杀太子之母先河
四、王莽“新朝”:要帝位不要亲情
五、汉桓帝:铁血清洗外戚宦官
第三章 三国与两晋
一、曹操:大奸方能大雄
二、魏文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四、司马衷:白痴皇帝任人欺
五、十六国:胜者王侯败者寇
第四章 南朝与北朝
一、南宋:“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二、南齐:暴君家族,自相残杀
三、南梁:侯景之乱灭皇族三代
四、南陈:陈后主多情丢江山
五、北朝:血雨腥风皇权路
第五章 隋朝
一、隋文帝:心狠始有皇帝做
二、隋炀帝:弑父夺母,杀兄抢班
三、宇文化及:过把皇帝瘾就死
第六章 唐朝
一、唐太宗:诛杀兄弟,逼父让位
二、武则天:女皇帝,心更狠
三、唐中宗:皇帝软弱,外戚专权
四、唐明皇:铁腕复社稷,多情丢皇位
第七章 五代十国
一、后梁朱温:被儿子亲手杀死
一、南唐后主李煜:儿女情长,天子气短
第八章 宋朝
一、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二、宋太宗:疑点重重的“兄终弟及”
三、宋徽宗:多情天子,轻佻嫖客
第九章 元朝
一、成吉思汗:世界上最强悍的统治者
二、忽必烈:无毒不丈夫,守仁难称王
三、元武宗:从亲兄弟手中抢走帝位
四、元文宗:天无二日,谋杀皇兄
五、元顺帝:迷女色乏权术,葬送大元天下
第十章 明朝
一、朱元璋:杀人越多,龙椅越稳
二、建文帝:实施仁政,四年垮台
三、明成祖:多疑好杀,创大明盛世
四、明宣宗:为保权柄,缸熏皇叔
五、明英宗:政变杀弟,强抢龙椅
六、嘉靖:皇帝不问政事,奸臣严嵩当道
七、明熹宗:少年天子贪玩,魏忠贤做了“真皇帝”
第十一章 清朝
一、顺治:权力让他“龙性难撄”
二、康熙:铁腕皇帝,死因不明
三、雍正:捷足先登,抢坐龙椅
四、乾隆:强化皇权,大兴文字狱
五、慈禧:从儿子手中抢权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其间出过大大小小的皇帝有好几百个。在不少封建皇帝的眼里,获取最高权力的真正目的并不是造福人民,而是可以为所欲为。因此,最高权力不过是最高欲望的满足。正是在这种贪婪欲望指使下,皇帝及其对手们为了追求最高权力,可以不顾父子之情、母子之恩、兄弟之义、朋友之谊而大开杀戒。弑父弑兄、屠杀功臣已成为他们打败敌手,爬上或坐稳皇帝宝座,获取最高权力的重要手段。
这些看不见的“战争”,正是获取“皇权”的全部奥秘。“皇权战争”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帝王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弗利,曾写过一本书叫《君主论》,这本书历来被所有想当皇帝的政客们视为“法宝”。《君主论》中说,对于想做或已经做了的君主,“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不管你采用什么手段,“都会被认为是光明的,而且会受到人们的称颂”。深谙此道的拿破仑就说:“群众只为胜利者欢呼,真理是强权者的宣言。”
可见,君主是以夺取权力和保持权力为目的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不择手段。诸如彻底屏弃道德,施展权术,甚至残暴狡诈、背信弃义,以至玩弄阴谋诡计,种种卑劣手段都无所不用其极。正如马克思所讲,“对于君主,作恶比行善更有利”,拿破仑的密友塔列郎也曾说过:“与人为善便是恶,作恶多端才是善。”
那么,作为君主,是不是就该做一个一味横征暴敛的“暴君”呢?
文摘第一章秦朝
秦皇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都咸阳,这个短命的朝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共历三帝:秦始皇病死(一说被害而死),秦二世胡亥自杀,秦三世子婴被杀。这似乎在冥冥之中,预示着中国的封建宫廷将充满血腥与暴力。
一、秦始皇:血腥夺天下,专制治天下
众所周知,秦始皇赢政用他的战争铁腕消灭了六国,将天下收于囊中。他做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在他以前,只有王、天子,没有“皇帝”,是秦始皇将“皇”、“帝”二字第一次结合为一个专有名词。皇帝代表国家最高元首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秦始皇又规定,皇帝的命令称为诏书,并用一个特别的字作为自己的代名词,即不再称“我”而改称“朕”,并废除周王朝最得意的谥法制度。历代皇帝之间的区别以简单明了的数字作标准,如赢政大帝自己为秦王朝的创始皇帝,他的后裔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万世皇帝”。
尽管秦始皇深深懂得,打江山做皇帝的秘诀就是残暴加权谋,然而,他的继承人秦二世只片面学会了狮子般的残暴,却没有学会狐狸般的狡猾,于是,秦王朝只传到二世就宣告终结。
1.血溅宫廷,铁腕夺权
据史书记载,由于赢政登基时尚且年幼,秦王国的大权掌握在宰相吕不韦手中。秦始皇有两个父亲,一个是“仲父”吕不韦,另一个是王父子楚(秦庄襄王)。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以往来贩贱卖贵为业,家资千金,成为当时一大富户。吕不韦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野心,他看到了子楚的价值,认为是“奇货可居”,因此,他通过关系千方百计结识了子楚。子楚当时在赵国做人质,日子并不好过。
吕不韦有一个小妾赵姬(因她生在赵国的都城,所以历史上称她为赵姬),长得十分漂亮。一天,子楚和吕不韦对饮,子楚对赵姬一见钟情,心甚爱慕。酒至中巡,子楚起身为不韦祝酒,请不韦把赵姬送给他。吕不韦一听大怒,但一想到自己已为子楚倾家荡产,于是就勉强答应了。《史记》记载,“(赵姬)至大期时,生子政”。期,古音为ji,即一周年。就是说子楚娶了赵姬一年后,赵姬才生政。这样算来,赢政应是子楚所生。赢政开始姓赵,因为出生在赵国;又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又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他才改成了国姓赢。关于秦始皇的长相,史学界有人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像是根据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推演出来的,在司马迁《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秦始皇是“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郭沫若据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