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第2版)(物流配送中心设计丛书)
分類: 图书,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配送管理,
品牌: 贾争现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111273982/9787111273981
·条形码:9787111273981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物流配送中心设计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第2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规划设计一个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方法、步骤及评估标准。论述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资料收集分析、网点布局、功能规划、设备选用、内部设计和信息系统设计等有关问题。《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第2版)》还就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理念、主要作业流程、搬运系统和物流成本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和探讨。《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第2版)》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就目前国内外物流配送中心的设计现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介绍。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物流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物流理论研究者、物流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使用。
编辑推荐《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第2版)》:物流配送中心设计丛书。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物流配送中心概述
1.1.1 物流配送中心的概念
1.1.2 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任务
1.1.3 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
1.2 物流配送中心的功能
1.2.1 运输
1.2.2 储存保管
1.2.3 装卸搬运
1.2.4 包装
1.2.5 流通加工
1.2.6 信息处理
1.2.7 增值服务
1.3 物流配送中心的分类
1.3.1 按主要功能划分
1.3.2 按流通阶段划分
1.3.3 按运营主体划分
1.4 物流配送中心的产生与发展
1.4.1 物流配送中心的形成原因
1.4.2 物流配送的历史发展阶段
1.4.3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1.5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与建设
1.5.1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历史沿革
1.5.2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形势
1.5.3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及其发展思路
1.6 案例
1.6.1 服装配送中心的建设
1.6.2 钢铁物流进入快车道
第2章 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2.1 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目标及设计原则
2.1.1 目标任务
2.1.2 设计原则
2.2 基本规划资料的收集
2.2.1 现行资料的收集
2.2.2 未来规划要求资料的收集
2.3 基本规划资料定量分析
2.3.1 库存类别分析
2.3.2 销售额变化趋势分析
2.3.3 订单和品项的数量分析
2.3.4 物品特性与储存分析
2.3.5 货态分析
2.4 基本规划资料的定性分析
2.4.1 作业流程分析
2.4.2 事务流程分析
2.4.3 作业时序分析
2.4.4 自动化水平分析
2.5 日本东京烟草物流中心
2.5.1 概况
2.5.2 物流系统的构成
2.5.3 设备能力
第3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网点设置
3.1 概述
3.1.1 物流网点
3.1.2 网点设置的重要性
3.1.3 网点设置的目的
3.2 网点设置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3.2.1 选址原则
3.2.2 影响因素
3.3 网点设置的主要内容
3.3.1 主要解决的问题
3.3.2 系统调查
3.4 物流网点设置的评价指标
3.4.1 基本条件的整理
3.4.2 经济经营条件的整理
3.5 物流网点设置的选址模型
3.5.1 按物流配送中心的数量分类
3.5.2 按中转物品种类数量分类
3.5.3 按建模思路分类
3.6 进行网点布局的常用方法
3.6.1 专家选择法
3.6.2 解析方法
3.6.3 模拟方法
3.6.4 启发式方法
3.7 一元网点布局
3.7.1 重心法
3.7.2 微分法
3.8 多元网点布局
3.8.1 物流网点布局的数学模型
3.8.2 运输规划法
3.9 案例
3.9.1 连云港外贸冷库的选址
3.9.2 家乐福配送中心的选址
第4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系统规划
4.1 项目论证立项
4.2 物流配送中心总体规模及规划要求
4.2.1 总体规模
4.2.2 设施规划要求
4.3 作业流程的规划
4.4 区域功能规划
4.4.1 一般性物流作业区
4.4.2 退货物流作业区
4.4.3 换补货作业区
4.4.4 流通加工作业区
4.4.5 物流配合作业区
4.4.6 仓储管理作业区
4.4.7 厂房使用配合作业区
4.4.8 办公事务区
4.4.9 劳务活动区
4.4.1 0厂区相关活动区
4.5 区域能力规划
4.5.1 规划仓容量
4.5.2 拣选区运转能力
4.5.3 物流作业区能力
4.5.4 周边设施区能力
4.5.5 物流量平衡分析
4.6 区域布置规划
4.6.1 活动关系分析
4.6.2 动线形式和作业区域的位置布置
4.6.3 活动流程的动线分析
4.7 广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内部结构与规划
第5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设计
5.1 储存基本单元的标准化设计
5.1.1 基础模数的确定
5.1.2 物流模数的确定
5.1.3 系列尺寸的确定
5.2 物流设施设备设计选用的基本原则
5.2.1 设计依据
5.2.2 设计原则
5.3 物流设施设备
5.3.1 容器设施
5.3.2 储存设备
5.3.3 物料搬运设备
5.3.4 拣选分拣设备
5.3.5 流通加工设备
5.3.6 自动识别技术
5.3.7 物流配合设施
5.3.8 辅助作业设施
5.3.9 建筑安装设施
5.4 物流设备的设计和选用
5.4.1 进货系统
5.4.2 储存系统
5.4.3 拣选与出库系统
5.4.4 分拣系统
5.4.5 发货暂存及发货系统
5.5 周边设施的设计
5.5.1 工作安全设施
5.5.2 消防设施
5.5.3 仓库门窗设计与温湿度调节
5.5.4 墙壁与采光设计
5.6 设备清单与作业详细流程
5.7 西安制药厂自动化物流中心的系统设计
5.7.1 概况
5.7.2 参数设计
5.7.3 系统设计
……
第6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间设计
第7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设计
第8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设计
第9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管理
第10章 物料搬运系统的分析与管理
第11章 物流配送中心的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最近20多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专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从而孕育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物流革命,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物流产业已成为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在全球迅速崛起,它对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保证电子商务交易顺利实现交割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因此,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相当迅猛,我国现代物流已经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当前,由于国家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国企改革日益深化,多种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这些都为物流业的持续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形势会越来越好。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正在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200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我国当年GDP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694亿元,人均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巨大的经济总量必然产生了巨大的货物流量和货物价值量,从而为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市场。
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影响众多领域发展的巨大潜在市场,已受到中央、地方乃至企业的广泛关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已将“物流配送”作为重点支持发展的服务行业。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中国民航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目标是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设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文摘插图:
第2章 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是一项规模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建造一个设施完整、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乃是成败的关键。对于不同业务需求而设计的物流配送中心,尽管其营业范围、作业内容、储存方式、设备设施等不尽相同,但其系统规划与设计却有许多共同之处。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生活消费观念的改变,物流配送中心已逐步由传统的仓储型改制成计算机化、信息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物流枢纽。为了降低成本,合理利用资金,提高物流速度,使物流配送中心迅速收回投资,必须对新建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科学规划。一般来说,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和系统规划设计两个阶段,而前期准备阶段又可细分为基本资料收集与分析、立项选址、功能规划与作业流程规划等步骤;系统规划设计分为区域布置、能力设计、设施构造设计、信息系统设计及总体设计等。基本资料收集与分析是系统设计的前提,本章主要对此作以介绍。
2.1 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目标及设计原则
2.1.1 目标任务
物流配送中心是集约化、多功能的物流中枢,系统庞杂,投资巨大,因此,正确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建造新的物流配送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以下几点。
(1)企业经营规模和区域不断拓展,经营物品的品项数和商品量逐步增加,现有的物流网点、人员和设备能力不足,物流业务处理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2)在某些区域,物流网点较分散,规模小,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运输规划难以掌握,信息不畅,运输效率不高,需要对物流网点进行重组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