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装饰艺术(勒·柯布西耶新精神丛书)

分類: 图书,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陈设,
品牌: 勒·柯布西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页码:2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112109418
·条形码:978711210941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勒·柯布西耶新精神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今日的装饰艺术》为“勒·柯布西耶新精神丛书”中的一本。柯布西耶提出的观点是:现代装饰艺术就是不装饰。但我们被告知,装饰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必需的。让我们纠正这一点:艺术对于我们是必需的,也就是说,一种鼓舞我们的客观无私的激情。所以要把事情看清楚,就需要区分开客观情绪的满足感与实用需求的满足感。实用需求,要求工具在每一个细节都达到我们在工业中所见的那种完美程度。这于是也就成了装饰艺术的伟大工程。日复一日,工业正在生产出具备完美的功用与便利的工具,它们概念的精炼、制作的纯粹、运行的高效,使我们的精神享受着真正奢华的抚慰。所有这种理性的完美与精确的表达,形成了它们之间足够的共同之处,让人意识到一种风格的存在。
《今日的装饰艺术》适用于建筑师,建筑系师生。
作者简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查尔斯·爱德华·让纳雷(charles-Edouard Jeanneret-Gris),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笔名为勒·柯布西耶。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力将领,“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同是现代建筑派和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07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在巴黎到以运用钢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筑师奥古斯特·佩雷处学习,后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同时在那里工作的格罗皮乌斯和密斯·凡·德·罗,他们互相之间都有影响,一起开创了现代建筑的思潮。他1 91 7年定居巴黎,同时从事绘画和雕刻,与新派立体主义的画家和诗人合编《新精神》杂志,后来他把其中发表的一些关于建筑的文章整理汇集出版单行本书《走向新建筑》。他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倡导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1 926年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著名的“新建筑五点”。
柯布西耶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晌。其建筑设计的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他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极有远见卓识。他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他的设计理念直到去世,都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编辑推荐《今日的装饰艺术》:勒·柯布西耶新精神丛书。
目录
导言
1959年版序言
争论
第1章 图像学,图像崇拜者,反图像崇拜者
第2章 另一些图像:博物馆
第3章 剽窃:民间文化
第4章 危机的种种后果
第5章 一场飓风
第6章 模式一需求,模式一家具
第7章 今日的装饰艺术
第8章 机器的教导
第9章 尊重艺术作品
第10章 建筑的时刻
第11章 里程碑
第12章 真实感
第13章 一件白色涂料的外装;瑞普林的法则
自白书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第1章图像学,图像崇拜者,反图像崇拜者
图像学
四轮马车行驶在欧洲的大路上。护卫队佩带着装在鞍状皮套里的手枪……
暴君们已经决定派出使臣去拜访伟大的君王。
使臣接近目的地时感到很兴奋。他忘却了车辙深深的坎途,大风肆虐的平原,危险莫测的狭道。
意大利人说:我从佛罗伦萨带来的这张桌子是艺术的极致;一件稀世的礼物。灵巧的老镶嵌师和金匠们,你们用那些从(恺撒的!)古老帝国的遥远角落里挖掘出的珍贵石头,制成一个最可笑的玩物,一个最扰人心智的设计;这个抛光精美的表面被投入到深水中,树木闪烁,岩石耀眼,天空发光,翡翠,碧玉,石华,玛瑙,青金石,水晶。
凯瑟琳大帝的使者说:这个巨大的花瓶,由一块整石雕琢而成,它会为我赢得合约。哦,最富有的乌拉尔!蒙古的乌拉尔!亚洲的乌拉尔!孔雀石,纯金!纯金,孔雀石!伟大的君王。那将会获得成功!
从埃塞俄比亚、大马士革、德黑兰和其他地方传来的声音:看那火焰,那些光柱,那些星星!一个自然奇迹的结晶:蓝色的海,绿色的湖,山顶上的雪,太阳,金字塔上的天空(这成了专有的、赞誉的隐喻!)。他们的眼光时而流转,时而注目;眨动间泪珠滚落。柔声说:有它才行。
等等,等等。
四轮马车沿着车辙颠簸前行,大自然是灰色的,没有孔雀石,纯金,或隐喻。
在伟大君王的宫殿。
典礼大臣说:“啊,这些将被人们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