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体制与改革,
品牌: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页码:3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9803462
·条形码:978750980346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新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内容简介:1978年,全国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全年的收入只有七十多元,有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五十元以下,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一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造成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左”的错误的干扰,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运动不断,搞得人心惶惶,无心抓生产;二是体制的束缚,“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编辑推荐《新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系列专题研究之四。
目录
农村改革因何始于安徽成于安徽
贵州的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由来与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哲里木盟的成功实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山东的确立
改革土地经营管理体制 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河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及其影响
广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回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海郊区农村的建立和完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沈阳农村改革述评
新疆农牧区改革的回顾与思考(1978—1992)
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启示——以1978—1992年江苏乡镇企业发展为例
1978年至1992年浙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与影响
天津发展城郊型农业的历史回顾
广东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与发展
广东山区的开发建设(1978—1992)
1978—1992年福建农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市场的建设及其反思
我国农村改革全面展开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经验探析
西黄垡启示录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与城乡关系调整
1978年至1992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特点
……[看更多目录]
序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这不是历史的偶然。它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面临的困境决定的。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后,全国许多行业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而农村的问题尤为突出,当时全国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占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1978年,全国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全年的收入只有七十多元,有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五十元以下,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一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造成这种局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左”的错误的干扰,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运动不断,搞得人心惶惶,无心抓生产;二是体制的束缚,“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扭转这种局面,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一是要解放思想,纠正“左”的错误,二是要改革束缚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体制。除此没有其他出路。
文摘农村改革因何始于安徽成于安徽
邓小平曾坚定地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1993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安徽考察期间感慨地说:“安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这一历史性的贡献,是安徽人民的功劳,是安徽人民的骄傲,也说明安徽人民有革命的精神和创造智慧。”
农村改革,也就是大家平常说的包产到户。包产到户是农村改革的起点,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段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万里说过,仔细研究这一段历史,写清楚这一段历史,无疑对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对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当此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和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召开“1978年至1992年农村改革学术研讨会”之际,笔者作为一名党史研究工作者,我着重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农村改革,为什么始于安徽,成于安徽?安徽农村改革的成功,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何在?
一、穷则思变,安徽人民敢为天下先
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又曾是“左”倾错误的重灾区。改革之前,“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推行左的东西特别积极,农村的问题特别严重,农村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艰难,一些地区的农民甚至连吃饱肚子这一基本生活要求都很难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