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音艺术与创作(第2版)(附CD光盘1张)(传媒典藏)(Understanding and Crafting the Mix)
分類: 图书,艺术,音乐,音乐理论与研究,
品牌: William Moylan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3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115200874/9787115200877
·条形码:978711520087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传媒典藏
·外文书名:Understanding and Crafting the Mix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混音艺术与创作(第2版)》向你介绍录音和缩混的美学,帮助你提高思考声音及其特性的技巧。《混音艺术与创作(第2版)》还对混音的理解和加工提供了一些清晰而系统化的方法,帮助你识别、评价和塑造你在录音中所需的艺术要素。《混音艺术与创作(第2版)》让你明晰录音和缩混的美学,帮助你更为严谨地去思考声音及其特性。
William Moylan在《混音艺术与创作(第2版)》中展示了声音和音乐的各个方面在录音过程中是如何被加工和塑造的,并通过甲壳虫乐队的录音对此进行分析。
《混音艺术与创作(第2版)》展示了一个清晰而系统化的方法,帮助你识别、评价和塑造你自己录音作品中的艺术要素。
每一章都包含了一些小练习,鼓励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在录音的计划、实施和评价过程中的创意、艺术和技术过程。
作者简介William Moylan博士曾经与包括爵士乐、流行音乐及古典音乐等多个领域的顶尖艺术家合作过。他的录音作品被许多大唱片公司和独立唱片公司发行,获得广泛认可,并获得多个格莱美提名。20年来,他一直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一名积极的录音工程师和制作人,现在还是马萨诸塞大学洛维尔分校录音技术专业的教务主任和音乐教授。
编辑推荐《混音艺术与创作(第2版)》:从DBA观点出发,完整涵盖企业数据库管理员日常所需知识;
实例演练系统日常维护及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应对企业复杂多变的需求;
从管理、开发到商业智能,全方位探讨SQL Server 2008;
汇集作者多年的实战范例,解决开发人员最常见的技术瓶颈。
包含甲壳虫乐队唱片录音技巧和技术运用解析,随书附带CD中包含56轨音频素材
辨认声音的特征
提高录音作品的声音品质和艺术品质
发现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目录
第1部分定义录音的艺术:录音中的声音特性与审美特质
1声音的元素和录音3
1.1声音的状态3
1.2声音的物理维度5
1.2.1音色6
1.2.2空间9
1.3声音的感知参数14
1.3.1音高14
1.3.2响度16
1.3.3持续时间17
1.3.4感知中的音色19
1.3.5空间特性21
1.3.6感知参数间的相互作用28
1.4小结31
练习32
2录音中声音的美学和艺术要素33
2.1声音的状态和美学/艺术要素34
2.2音高等级和音高关系35
2.2.1音高的传统使用方法35
2.2.2录音制作中音高的新观念37
2.3动态水平和关系39
2.3.1动态的传统使用方法39
2.3.2动态水平和关系的新观念40
2.4节奏模式和有效速率41
2.5声源与声音品质42
2.6空间特性:立体声和环绕声44
2.6.1双声道立体声45
2.6.2环绕声51
2.7小结54
练习55
3音乐信息和听音者56
3.1音乐信息56
3.2音乐的形式与结构58
3.3音乐素材60
3.4艺术要素与音乐素材的关系61
3.5乐思的表达与等同性63
3.6文字和歌词64
3.6.1字面含义64
3.6.2歌词的结构与形式65
3.6.3文字和音乐的结合66
3.7听音者67
3.7.1知识69
3.7.2体验69
3.7.3期望71
3.7.4分析推理72
3.7.5主动聆听和被动聆听72
3.7.6聆听机能的状况 73
3.7.7目标听众73
3.8小结74
练习75
第2部分理解混音:提高聆听和声音评价技巧
4音频工作者所需的聆听和声音评价技巧79
4.1为什么音频工作者需要对声音进行评价80
4.2谈论声音81
4.3聆听过程83
4.3.1鉴定性聆听和分析性聆听83
4.3.2声音事件和声音对象84
4.3.3角度和聚焦85
4.3.4多层面的聆听技巧87
4.3.5分心87
4.4个人聆听和声音评价能力的提高88
4.4.1提升记忆力88
4.4.2成功与提高89
4.4.3发现声音90
4.5小结91
练习91
5声音评价体系93
5.1体系概览93
5.2声音评价的顺序96
5.3绘制声音成分的状态和运动99
5.3.1时间线99
5.3.2纵轴(y)100
5.3.3多层图101
5.3.4绘制多个声源102
5.4根据时间线画图104
在时间快照中标注声音105
5.5小结106
练习106
6评价音频信号和音乐录音中的音高信息109
6.1分析系统110
6.2实现音高感应110
6.3识别音高112
6.4音高区间和频段识别115
音高区间和音高密度119
6.5旋律轮廓121
6.5.1依照时间线绘制素材121
6.5.2聆听和记录122
6.5.3旋律包络图123
练习124
7评价音频信号和音乐录音中的响度信息128
7.1基准动态水平和结构层级129
7.1.1基准动态水平129
7.1.2演奏强度和动态标记131
7.1.3动态水平与范围132
7.1.4确定基准动态水平133
7.2节目动态轮廓135
7.3音乐平衡138
7.4演奏强度与音乐平衡139
练习141
8评价声音品质145
8.1鉴定性聆听背景下的声音品质146
8.2分析性聆听背景下的声音品质147
8.3声音品质和角度148
8.4评价声音品质和音色特性148
8.4.1确定时间线149
8.4.2确定声音评价的4个组成部分150
8.4.3声音品质评价的步骤154
8.4.4评价实例156
8.5小结159
练习160
9评价重放声音的空间要素162
9.1将空间理解成一种艺术要素163
9.1.1感知演奏环境163
9.1.2音场和声成像164
9.1.3单个声源的环境165
9.1.4录音的纵深167
9.1.5方向定位168
9.2立体声定位169
9.3纵深定位172
9.3.1理解纵深定位173
9.3.2对纵深定位的评价176
9.4环境特征179
9.4.1评价环境特征180
9.4.2环境特征图184
9.5空间内的空间186
9.6环绕声189
9.6.1格式的考虑189
9.6.2评价环绕声定位191
练习197
10完整评价以及对观察结论的理解206
10.1音高密度与音色平衡207
10.1.1音高密度207
10.1.2音色平衡209
10.2整体结构211
10.3单独声源与整体结构的关系214
10.4完整评价220
10.4.1需要评价的要素221
10.4.2观察各要素的角色和相互作用222
10.4.3连续切换聆听重点和角度224
10.5在评价和实际制作中使用评价图227
10.6小结228
练习229
第3部分混音的工艺:塑造音乐和声音,控制录音过程
11将对艺术的判断力融入到录音过程中235
11.1第3部分概述235
11.2信号流程236
11.3音乐创作指导239
11.4小结240
12录音制作的美学241
12.1录音师的艺术角色241
12.2录音和现实:塑造录音美学242
12.2.1音场和环境243
12.2.2音乐平衡和声音品质245
12.3录音美学和演奏的关系246
12.3.1“制作-透明”的录音作品246
12.3.2空间感增强的“制作-透明”的录音作品246
12.3.3加强的演奏247
12.3.4创作出的演奏248
12.4音乐演奏中被改变的真实250
12.5小结252
13初期阶段:定义录音项目的素材254
13.1作为艺术资源的声源以及音色的选择256
13.1.1作为声源的演奏家256
13.1.2创造声源和声音品质257
13.1.3环境特性258
13.1.4非音乐声源258
13.2话筒(传声器):捕捉音色的美学选择259
13.2.1话筒的特性260
13.2.2话筒摆位265
13.3设备选择:固有声音品质的应用272
13.3.1技术选择:模拟vs.数字273
13.3.2选择设备和设备型号274
13.4监听:重放声音的品质275
13.4.1高品质重放系统276
13.4.2扬声器和控制室的相互作用278
13.4.3近场、直达声场和房间的监听280
13.4.4监听声压级281
13.4.5耳机282
13.5小结283
练习283
14对声源的拾取、塑造及创作287
14.1同期录音和分期录音:切换聆听重点和角度288
14.1.1分析性聆听的关注点289
14.1.2鉴定性聆听的关注点290
14.1.3在录音过程中预先考虑缩混292
14.2信号处理:改变角度,重塑声音293
14.2.1处理器的使用294
14.2.2聆听和处理294
14.3混音:录音的创作与表现295
14.3.1创作混音:对音乐素材的展现、塑造和加强297
14.3.2音乐平衡的加工301
14.3.3融合声源的过程中对音高和声音品质的考虑302
14.3.4为音乐和录音创作一个演奏空间304
14.3.5缩混309
14.4小结309
练习310
15最终的艺术处理和音乐制作流程综述314
15.1音乐录音的两种创作流程314
15.1.1分期分轨录音流程315
15.1.2同期混录315
15.2编辑:对时间的重新编排和延缓318
15.2.1找出编辑点319
15.2.2编辑技巧和技术321
15.3母带制作:最后的艺术决断323
15.3.1组合324
15.3.2编辑325
15.3.3调整音色平衡325
15.3.4调整动态水平和关系327
15.3.5编码328
15.4听音者对录音的改动328
15.5结尾的话329
练习329
CD内容及声轨说明332
词汇表341
参考文献351
唱片目录359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神秘的创意中,没有什么比人类对声音的反应更能够折射出无限的概念了。
声音,在寂静的林间空地上,包括了方向、高度、距离和特征这些方面的信息,在不知不觉间让我们对周围环境有了察觉。
声音,在你步入一座大教堂、耳边响起足球撞击古老石板路的声音以及远处合唱团的演唱时,为我们提供了纵深和角度的信息,甚至是种情绪。
声音,在音乐厅、办公室、浴室或录音棚中,都蕴含着自己的信息,激发我们的响应。
遮住眼睛,耳中最小的声音都能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周围的环境。
声音在空间中的动作就像是在作画。我们没有必要去分析、测量或是评价它。善于沟通的造物主创造了我们,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音乐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人类诞生之日便有了音乐。数千年前,我们拥有了音乐、歌曲、诗歌以及乐器。从埃及的浮雕上,我们得知音乐是其文化和宗教里重要的部分。在大卫王统治末期,希伯来人已经有了专业的唱诗班和一个4 000人的乐队。再后来,又出现了吟游诗人和宫廷音乐家。但是他们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人类历史的每一页都记载了文字、绘画和雕像,惟独没有对声音的记录。
今天,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在大量的音乐中进行选择,这也成为了成千上万从未参加过音乐会的人对音乐艺术和技术品质的判断基准。
近年来,技术品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文摘插图:
第1部分 定义录音的艺术:录音中的声音特性与审美特质
1 声音的元素和录音
1.3 声音的感知参数
声音的5个物理参数对应着独立的声音感知参数。人类所感知的声音与在物理形态下空气中存在的声音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感知的声音是由耳朵以物理的维度形式进行转换,并由大脑进行解释而得到的结果。声音的感知参数就是我们对声音物理维度的感知。
从物理维度到感知参数的转译过程是非线性的,同时个人之间也存在区别。听音机理并不能将声直接转化为对等的神经冲动。人的耳朵对所有频率的敏感度并不相同,同时对不同幅度声音的敏感度也不一样。正是由于这种存在于从声能向神经冲动转化过程中的非线性,使得与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相比,我们意识中的声音的存在状态已经变得不同。如果对这种区别没有了解,录音设备所拾取到的物理状态的声音,在录音师听来可能是完全出乎预料的。
让我们说得更深入一些,没有理由相信两个人能够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听到声音的特征。即使让同一声源处在所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两个人听到的声音可能还是有轻微(或显著)的差异。只需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对形状不同的耳朵,就可以明白,没有两个人可以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接收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