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余秋雨五年来唯一新作,创制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从“学者”到“先生”,秋雨治学的感动进阶)(凤凰书品)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余秋雨五年来唯一新作,创制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从“学者”到“先生”,秋雨治学的感动进阶)(凤凰书品)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文学,散文随笔,当代,名家作品,
  品牌: 余秋雨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61344554/9787561344552

·条形码:978756134455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大众读者

·丛书名:凤凰书品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但在主持完《秋雨时分》之后,秋雨老师并没有匆忙推出改编版的相关图书,而是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秋雨老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文化和电视传媒的传播威力,将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的欲望。

作者简介余秋雨

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

九十年代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

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开启一代文风,

长期位踞全球华文图书畅销排行榜前列,

已被公认为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媒体推荐行者的岛屿•余秋雨印象

董晓磊

接到采访任务的时候我正在和一个年轻的设计师对话,刚感慨完“政府只能算是物业”的设计师听到我要去见余秋雨,不可思议地瞪大双眼,“余秋雨?你们是要问捐款门吗?”

我很尴尬,事实上,我们是去谈《问学》的。

余秋雨,是名学者,是名作家,是名主持,九十年代开创“大文化散文”,刮起“余秋雨旋风”,成为世人目光集中的焦点。2002年统计的全国十年来最畅销书籍的前十名中有三本出自他手,他是公认的全球华人社区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他也是余杰和易中天的挑战对象,是被无数次口诛笔伐、无数次质疑的争议人物。

他还是汶川地震后,灾区都江堰三个学生图书馆的捐款修建人。

从没有一个学者像他那样备受关注,喜欢他的人和讨厌他的人一样坚定,他是最受争议的学者和作家。有人用他的作品来标榜自己的文化品位,也有人对他的抨击来标榜自己的思想深度。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余秋雨作为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的公众人物,同时满足了以上两种需要。人民需要日神来创造艺术,也需要在酒神的狂欢节里杀死国王以满足内心的狂热。

以色列人把行淫的妇人带到耶稣面前,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可以拿石头砸她。以色列人听后,就默默退去了。感谢主的宽容,须知如果这事发生在中国,妇人一定会被围观的人群砸死——并不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也有这样那样不为人知的过错,而是我们有掩饰自己的狡猾的生存智慧——扔的石头越大,就越说明我们自己的人格完美无瑕呀。

很难说这场全民娱乐的表演中,谁的姿势更难看一点。

在火车上颠簸着读完了《问学》,这部稿子脱胎于凤凰卫视的“秋雨时分”,节目做了两年,之后他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来修改。根据视频整理出来的原始纪录有五十多万字,删改后变成十九万字,他不满意,又删掉了十万字,然后又补写了十多万字,最后的成稿是二十一万字。姑且不论别人怎么评价他,从编辑的角度来看,这位六十多岁的长者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高到近乎苛刻,许多年轻作者在这一点上都远远逊色于这位前辈。

当天晚上,我们在“大可堂”见到了余秋雨。

“大可堂”坐落在襄阳南路曲曲折折的小巷子里面,难以想象这条小巷子里还藏着这么一所标准的老式花园洋房,融融灯光伴着氤氲茶香,这里出名的是普洱茶,醇厚而回味甘甜。

原想余秋雨那么红,肯定要等很久才能来。于是念叨着“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品茶,浅浅一盏还没饮尽,余秋雨已经进来了,面有歉意,对每个人都点点头,“抱歉,久等了吧?”

大家坐下谈书。余的语速很快,谈话中引经据典,纵横捭阖,正是学者本色。

他说起自己的书,“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改变那种单方位地讲故事,改变那种‘高头讲章’的形式”,他说自己要呼唤一种互动的文化气氛出来,“这种文化气氛呢,我们说得大一点,就是从诸子百家和学生们当时在稷下学宫的时候的气氛,和后来在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他们所要延续的文脉就是这种气氛——就是探讨的气氛……可探讨才好玩。如果说,余秋雨讲的话不对,某一个人讲的话不对,这就不好玩了,变成封闭型了。就像普洱茶一样,普洱茶的的好处是,它的发酵过程永远都在继续……我们这个讨论就是用气场引起的发酵过程,它能够在大家一生中,不断地按照他们的提供的方式,在心中不断的提问。”

他说自己作为一个老师,每当思考问题的时候,心中都会想学生们会怎样提问。而经过这种氛围熏陶的学生心中也会永远有一个教室,伴随他们思考。“任何一个年轻人,有个一年半载进入这种气场,他人就不一样了。他走下岳麓山或者走下白鹿洞的时候,可能什么结论也没带下来,但是那个气氛就带下来了……文化是一场伟大的对话。文化的传导、思考、延续、传播,都是以这个气氛为基准,没有这个气氛就是没有这个水了,没有这个水,它的草、它的鱼、它的微生物……都无法生存。”

这让我想起王小波在《我看国学》中说过的话,“我喜欢他(孔子),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里念书,因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可能所有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这种“匹克威克俱乐部”式的宽容而自由的课堂气氛。所以才会有稷下学宫,有雅典学派。所以今天才会有“秋雨时分”这个文化俱乐部。

他与北大学子现场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在这里,任何讨论都是被允许的。孔子、老子……李白、王维,这些几个世纪前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向观众们走来,与观众对话。观众既在历史之中,又在历史之外——余秋雨曾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唐朝诗人做排名,出来的结果是:李白第一,杜甫第二,原以为第三会是白居易,结果却是王维。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讲了自己支持王维的理由:第一、王维“有貌”,长得不错;第二、王维在妻子死后没有再续娶过;第三,王维晚年对宗教的虔诚,以及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风格……这三个听来来有些“囧”的理由并没有被打回去,大家大笑着通过了这项排名。对此,余秋雨表示,这种讨论非常有价值,“重要的是形成风气,而不是得出结论”,“不是居高临下地给80后的学生讲中国文化。而要从80后的年轻人身上知道中国文化能存活到什么程度。”“可能再过二十年,排名就不是这样了,不是这样也很好。以前不是有人对中国作家也重新排了一回吗?就是一群博士生投票,一投票,结果茅盾没有投上,茅盾的小说没有投上,张爱玲却投上了,沈从文也上去了,茅盾下来了,郭沫若也下来了,我就觉得蛮好的,呵呵。”

他还捎带怀念了一把青春岁月,“我当时在军垦农场劳动的时候,晚上也没有灯,电都没接通,当时部队里也不可能打牌。就在黑暗中就开始谈论中国古今文化,没别的东西好谈啊,这个谈话如果当时有记录下来的话,现在一定是非常珍贵。尽管当时很可能错误百出,因为没有书,也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什么都没有。但是大家在草棚里面,在黑暗当中,和同学在讲李白和杜甫,在讲谁更喜欢谁不喜欢。这种谈论这要记录下来,它的价值就多了很多……现在我们这个谈论也是有价值的,比你单向地讲唐代、魏晋南北朝其实有价值。那个讲述可以改变,但这个讲述你永远不可改变。”

当我们的记者询问他是否上网时,他摇摇头,“我不上网,我也不看报纸,但我看电视,我看新闻联播,凤凰台的新闻直通车,有这两个就够了。其实大事每天发生的不多。不要说我们的孔子孟子,包括亚里士多德,包括黑格尔,他们的新闻一定没有我们多,但他们成就了伟大。我们的主要问题是:面对的垃圾信息太多。垃圾进入我们非常珍贵的肌体。人的脑子也成了一个垃圾处理器了。我们现在羡慕的古人,在野外面对着枫叶,面对落日,面对着长天大河,想着自己和宇宙的关系,他们的内心是最干净的。”

“现在的信息每天像潮水一般来来去去,人永远是潮水中的一个木桩。不,木桩都谈不上——是一个木桶。如果用漂亮的语言讲起来,就是“在传媒的信息的浪潮中要组建一个岛屿”——这是捷克前总统哈维尔的话,寻找岛屿。我们这次谈话实际上也是临时组建的一个岛屿。我们在岛屿上生活了一年,最后大家坐着船离开了。这是一座岛,文化其实就是海上的一座岛。”

他停了一会儿没有说话,抬头凝神思考,想象着他组建的岛屿。

我忽然想起里尔克的《秋日》: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里尔克选择一个人孤独地徘徊,而余秋雨则努力建造自己的岛屿。六十年代,在军垦农场,现实和精神的双中黑暗中,一群年轻人抓住最后一点文化记忆悄悄地搭建自己的岛屿,好让文明的灵光冲破层层愚昧,开启智慧之门,现在,他老了,又把这条路指给学生,让他们看到,思想还有另一种存在方式。

在这部文化通史背后隐藏着一个宏大的创作意图,他默默地在历史的汪洋中搭建着属于自己的岛屿,同时也告别了旧时的言志与载道,踏入开启民智的立人之途。努力让更多年轻人看到这个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岛屿,他说。

他努力与时间对抗,希望在时间无尽的荒野和垃圾信息的滚滚洪流中留下一点什么。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说,这是儒家的精神。

新书中有一个抢眼的亮点,是余秋雨精心设置的“闪问”。学生在节目现场提出问题,他以最精简的方式迅速回答,智慧携带着速度扑面而来,那种阅读快感就像看乒乓球国手的对局,击球回球都在瞬间完成,言者声色不动,观者惊心动魄,来得及欣赏,来不及赞叹。

他说,“就要那种痛快!”

有人提出要恢复繁体字。余秋雨回答,“干脆用甲骨文算了。”

有人讨论陈晓旭的佛教信仰。余秋雨说:“就连黑社会也不议论别人的宗教信仰。中国堕落到什么地步了?干涉人家的宗教信仰!”

还有人质疑中医,认为中医“不科学”,余回答道:“如果有一颗星球我们没发现,这颗星球就在科学之外吗?只是你的科学目前没有办法解释啊,世界上最多人数的人种就被这种医学养活到现在,这是个事实。”

据说金庸曾这样回答王朔对他的攻击:“北京有一位年青人在批评我时说浙江人写不好文章。我是写不好,但从鲁迅到余秋雨,都是浙江人。”

余秋雨未必能达到鲁迅的高度,但“闪问”确实有些《无花的蔷薇》的味道。浙江人的犀利,睿智,幽默,在此闪出流星般的光芒。喜欢智力问答的读者,在此处可以获得满足。

余秋雨毫无疑问是有着旅人情结的。《文化苦旅》和《行者无疆》中都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行旅气息。在《问学》中,他借孔子之口问出“我们不是犀牛,我们也不是老虎,为什么总流浪在这荒凉的旷野上?”

他说,他喜欢那个“一路被人拒绝,一路自我安慰,唱唱歌,说点经典,狼狈的孔子”,一路冷遇才成就了孔子的伟大。

又感慨顾炎武对孔子的评价,“仲尼,一旅人也。”顾炎武也是一个旅人,终生为反清事业而奋斗,二十余年遍游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骡背上载着《汉书》,且行且读,行了万里路,也读了万卷书。

也许那种行走在大地之上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从古到今都是文人心中最隐秘的梦境。所以他才会一再写到老子骑着青牛出关的寂寞背影;所以他赞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这位哲人追寻着希罗多德的足迹,从埃及走到巴比伦、古波斯,一直走到了印度(漫长的路途耗尽了父亲留给德谟克利特的遗产,他被控告挥霍祖产。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在法庭上朗读了一路上写的《宇宙大系统》,这本书征服了法官和听众,使他不仅打赢了官司,还获得了高额奖赏);所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余秋雨会与凤凰卫视合作,冒着生命危险穿行四万公里当今最危险的地区,亲身考察了人类全部重要古文明的遗址。此后,他又考察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以便对中华文明作比较研究。

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具有人文学科教授头衔的人。除了南美洲之外,全球没有他没去过的大陆。

他说孔子是“一个走路的人,很亲切,很好。”

其实余秋雨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一个旅行者,同时还是一个博学而亲切的老师,很好。

离开时,我们的随行记者追问余秋雨,“我看到您有许多耀眼的头衔,上海市政府为您成立了大师工作室,称您为大师,但我觉得您是一位诗人……”

他立刻打断记者,“头衔?没有头衔!”

“就是文化巨匠呀什么的……”

“不!就是一个旅行者!”

说完,他起身告辞。

他说他是一个旅行者。

编辑推荐《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

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余秋雨五年来唯一新作,创制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从“学者”到“先生”,秋雨治学的感动进阶)(凤凰书品)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余秋雨五年来唯一新作,创制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从“学者”到“先生”,秋雨治学的感动进阶)(凤凰书品)

专业书评当代中国最优秀的人文学者五年来的唯一新作

用最具个性的文笔精心淬炼华夏5000年文化

中国文坛首度创制“散文式”文化通史

从“学者”到“先生”,秋雨治学的感动进阶

目录

第一课 童年的歌声/009

第二课 文明的咒语/016

第三课 古老王朝的归来/024

第四课 文明的胎记/030

第五课 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036

第六课 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工/045

第七课 世界性的老子/051

第八课 道可道,非常道/058

第九课 寻找真实的孔子/067

第十课 一路冷遇成就的伟大/077

第十一课 黄昏晚风萧条/083

第十二课 君子的修身与治国/090

第十三课 关于下一项记忆的争论/097

第十四课 一个让我们惭愧的名字/104

第十五课 中国会不会因他而走另一条路/112

第十六课 诸子百家中文学品质最高的人/120

第十七课 一个真正的世界奇迹/128

第十八课 长江推举他出场/137

第十九课 生活在别处/142

第二十课 何为诗人/150

第二十一课 “二十四史”的起点/154

第二十二课 汉武帝的大地遇到了司马迁的目光/161

第二十三课 《史记》的叙事魅力/167

第二十四课 失落了的文笔/172

第二十五课 混乱和美丽同在/178

第二十六课 如果换了文学眼光,三国地图就完全改变了/185

第二十七课 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群文人/193

第二十八课 一座默默无声的高峰/201

第二十九课 光耀千古的324个字/207

第三十课 中国第一个知名的大画家/212

第三十一课 山川间的文明融合/216

第三十二课 胡汉相融共强/220

第三十三课 中华文化为什么会接纳佛教?/223

第三十四课 一种文化的制高点/228

第三十五课 盛唐是一种心态/234

第三十六课 诗的时代/241

第三十七课 顶峰对弈/246

第三十八课 中国历史的分水岭/250

第三十九课 多记一个名字/253

第四十课 夕阳下的诗意/258

第四十一课 精雅大汇集/265

第四十二课 一些让人难忘的宋代文人/272

第四十三课 短暂而丰富的九十年/279

第四十四课 文化集权下的沉闷/285

第四十五课 五百年斯文所寄/292

第四十六课 远方的目光/300

第四十七课 走向现代的困惑/306

附录 闪问秋雨/313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以整整一年时间,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开设了一门课程,内容是中国文化史。这门课程的进行方式比较特殊:第一,师生之间有很多讨论;第二,全部课程都由香港凤凰卫视播出;第三,根据课堂录音出了这本书。

说起来,各个大学里都已经有了这样的课程,我为什么要另开一门呢?理由是,一般大学里的这类课程,都力求规范化、均质化、平衡化,而我们的课程恰恰是想突破这一切,只探讨一个现代人应该对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保持多少记忆。这样一探讨,就牵涉到一系列文化理念,因此所有的课程似乎又变成了一门“文化哲学”。

这种探讨,还需要测试当代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已有记忆。这不仅仅是在测试大学生,也是在测试中国文化,看看它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占据了后代的心。为此,我们的课程就要花费时间进行一次次问卷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话题。

所有的话题都是我设计的。我故意把中国文化史的早期部分大大加重,因为我认为它们是全部中华文化的奠基元素;我故意在某几个古人身边反复流连,因为我认为他们是中华文化在不同时期的魂魄所在,至今还活在很多中国人的心里;我又故意在某些漫长的历史走廊里快步走过,因为我认为那里的故事只属于故事,出于古代宫庭史官和现代说书艺人的谋生需要,不必让很多人长久记忆??这些话题设计,与我的著作《寻觅中华》有一种呼应关系。但是,活跃的课堂讨论就像一个磁场,把我这个当老师的深深迷醉了。对我来说,写作是一种享受,主持这样的课程更是一种大享受。

每次课程结束之前,学生们都会随口问几个与课程无关的问题,大多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在网上产生了动静。我不上网,因此回答起来不必考虑别人意见,只单刀直入,数语相迎。这种由陌生感造成的痛快感,使学生们很高兴,于是就一直问下来了。我和学生们都觉得可以把这样的问答选一部分放到书里,因此读者们可以顺便看到全书最后的“闪问”。无论是“闪问”还是“闪答”,都是力求其快,在快中寻找直觉反应。直觉反应常常会出错,但我又相信,这部分很可能在全书中最受读者欢迎。

回想起来,这真是充满愉快的一年。年轻人的敏捷、轻松、好学,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前途增添了几分乐观。我曾经说过,在这之前,我的文化心态是比较悲观的。我遇到过太多的中国文化人,把极端当做深刻,把嫉妒当做正义,把诽谤当做评论,把挑唆当做舆论,致使文化的毁损机制远远超过了文化的创造机制。而且,我还分明看到,不少年轻人正在纷纷加入那种文化毁损机制,并参与对文化创造机制的围啄。通过这一年,我实实在在地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令人沮丧。我想,如果我眼前这些可爱的年轻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正面鼓励并产生集体从众效应,中国文化也许会有一个说得过去的未来。

自从我们的课程在电视台播出之后,从第一个月开始,就有很多观众来信要求出书;从第二个月开始,参与课程的一些学生已经成了“亚明星”,有不少观众能够随口说得出他们的名字。一位台湾教授问我:“男学生都那么帅气,女学生都那么漂亮,是不是你特意挑选的?”我说:“没有挑选,这是青春的自然美色。当这种青春美色与老旧话题连在一起的时候,产生了一种令人惊讶的吸引力,把您老人家也吸引住了。”

文化能够滋润生命,生命也能够滋润文化。中国文化,本应与更多的青春生命产生互动。

有很长时间没见到这些可爱的学生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应该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吧?记得最后一课结束时我曾对他们说,今后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如果遇到什么麻烦而我又帮得上忙的,尽管来找我。他们笑着说,一定来找。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来找过我。我想,他们遇到的麻烦一定是少不了的,不来找,是因为懂事。

文摘1.如果孔子一直把官做下去会怎样?中国知识分子理想与实践的矛盾

余秋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官一直做下去,孔子会怎样?按照能力,孔子应该能当上宰相,从而成为管仲、晏婴这样的人。但是这么一来,他就不再是孔子,也就没有这个伟大的“士”了。所以,我赞成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理想投入一定程度的实践体验,却又不主张被权力吸引,把官一直做下去。幸好,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孔子不得不离官而去。离开得好,从此他又回归了自己的文化本位。

孔子遇到的问题直到今天还存在。中国知识分子把理想付诸实践,有不少人也会做官。但是,官场权力又最容易销蚀知识分子在精神层面上的使命,因此仍然要退回到自身思考的独立性。究竟有多少人出而实践、退而思考?又在什么契口上完成这种转化?转化的结果是不是一定回到文化本位?……这些问题,永远存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利钝高下,也都与此有关。

我很早就发觉,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委靡,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当外在原因发生了变化,他们还是不行,那只能是内在原因了。内在原因初一看是互相伤害,实际上是自我禁锢,造成了生命状态的畸形。直到现在,大量“伪精英”、“伪斗士”的出现,都是使足了劲在狭小的圈子里装腔作势、尔虞我诈。这种状态实在让人不敢对比两千多年前孔子一行。我觉得,下一代知识分子若想走出陷阱,应该远远地追慕孔子和他的学生的风范,走到万千世界中去,面对千姿百态的生态和心灵,学会感受,学会思考,学会表述。

2.“中庸之道”是建立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最佳哲学,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所在

余秋雨:如果说君子之道侧重于人格论,那么中庸之道便侧重于方法论。中庸之道是反对极端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一种制衡哲学。我估计,你们的父母一辈,甚至祖父、祖母一辈,都会有人误会中庸之道是不分是非地搞折中,是谁也不得罪地和稀泥,这完全搞错了。人类太容易走极端了,能不能在两个极端之间找一条最有分寸、最恰当、最合适的路?其实儒家的好处就是相信这条路的存在,即使一时找不到,它也存在。这种信念,变成了一种理想,一种信仰,因此方法论也就变成了目的论。

我特别需要提醒年轻学生的是,要认识中庸之道的意义,首先要认识极端主义的祸害。我们在说极端主义的时候,不能完全指称那些恐怖主义分子。实际上我们每个年轻人都有可能沾染极端主义思维。极端主义的初极形态就是追求“痛快”,追求“危言耸听”;极端主义的高级形态就是争取成为站在悬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