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物论稿

宋代人物论稿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传记,人物总传,中国,
  品牌: 张其凡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6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208086486/9787208086487

·条形码:978720808648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宋代人物论稿》收入了作者有关宋代人物研究的论文36篇,另附短文7篇,收入本书的三十多篇文章,绝大多数已刊发,只有少数几篇未曾刊发。收入本书时,各文均作少量的文字方面修饰,基本观点则未作丝毫改动。《宋代人物论稿》反映了作者三十余年来研究宋代政治、军事的重要贡献。

编辑推荐《宋代人物论稿》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自叙

卷一 开国之君:太祖与太宗

关于宋太祖早年任职的三点考证

试论宋太祖朝的用人

宋太宗论

论宋太宗朝的科举取士

卷二 开国名相:赵普

赵普早年事迹考辨

赵普的家世

赵普著述考

「半部论语治天下」探索

赵普政治思想试探

论赵普

赵普年表简编

卷三 文臣研究:寇准与丁谓

关于寇准生年的再考证

寇准的宦历、性格及思想

丁谓的宦历、性格及思想

寇准与丁谓争斗事实考述

寇准、丁谓之争与宋真宗朝后期政治

卷四 前、中期名臣:吕端、包拯等

吕端与宋初的黄老思想

清官楷模 廉政典范——纪念包拯诞生一千周年

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杂谈(十六则)

考辨两则

北宋「西昆诗派」领袖刘筠生卒年考辨

张齐贤与张全义关系考辨

卷五 宋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沈括

沈括生卒年考辨

沈括:中国十一世纪的伟大科学家——沈括逝世八百九十周年祭

卷六 旧党旗手:陈璀

陈罐与《四明尊尧集》——北宋哲徽之际党争的一个侧面考察

陈罐年谱

卷七 武将研究:杨业、曹彬、岳飞等

「杨业之死」发覆

庸将负盛名——略论曹彬

岳飞军事思想试探——兼论宋代军事思想的发展

小考一则:「忠献」非韩世忠

卷八 宋代岭南人物(上):岭南三大家

论宋代岭南三大家

菊坡学派:南宋岭南学术的主流——再论宋代岭南三大家

「平生愿执菊坡鞭」——陈献章与崔与之

卷九 宋代岭南人物(下)

宋代岭南、主要理学人物缕述

宋代岭南谪宦类型分析

宋代岭南谪宦表三

冯元:博学多识的一代大儒

宋代考据名家李大性

有功于广州人民的宋代状元张镇孙

短文四则:

简克己与陈去华——宋代理学南传的关键人物

康王庙与康保裔

唐代岭南宰相姜公辅

宋代广州三祠

卷十 附录

陈乐素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宋史研究——陈乐素教授逝世十周年祭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自幼喜爱读历史小说和人物传记。犹记得,虽身处帕米尔高原的边城喀什,还几乎集全了《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小人书。后来,在读研究生时,即选择了宋初名相赵普,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由此,开始了我对宋代人物的研究。

硕士论文《论赵普》及相关研究成果,收入本书,是为卷二。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我的第一部著作——《赵普评传》,约28万字,几经周折,于1991年5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嗣后,又应邀写成了《宋太宗》一书,约30万字,作为“宋帝列传”的一种,由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7年12月出版。而有关太祖、太宗的相关研究,有些新意的部分,构成了本书的卷一。结合太祖、太宗与赵普的研究,使我对宋初政治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把握。

本书的卷三至卷七,是研究宋代文臣与武将的相关成果,其中不仅包括文臣、武将,还有科学家、诗人等。其中关于寇准、沈括、刘筠生卒年的考定,字数虽不多,但颇为自得。有关古代最为著名的清官包拯的两组文章,则多少有“应景奉命”之意。尤其是关于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的杂谈十六则,更是有感而发,也许会为正统史学界所不值,但我以为是有重要的普及历史知识意义的。

寇准与丁谓这对冤家的研究,与我对宋真宗朝的研究是互为补充的。有关宋真宗朝的研究两文,已收入拙著《宋初政治探研》中。而有关寇准与丁谓研究的五篇文章,则收入本书,为卷三。

有关吕端与包拯的研究,虽不连贯,但两人都是文臣,且是名臣,故编为卷四。

有关宋代最伟大科学家沈括的两文,篇幅虽小,但仍汇编为卷五。

有关元祜“旗手”陈瓘的研究,是我研究熙丰、元祐党争的一部分,自觉尚有新意。是故编为卷六。有关名将杨业、曹彬、岳飞的研究,自有一得之见,尤其是有关杨业的文章,在首届杨家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颇获好评。这三篇长文及一篇短文,编为卷七。

文摘插图:

宋代人物论稿

赵普欣赏和看重的人,见于史籍者不少,基本均是具有吏治才干的人。

宋琪,《宋史》有传。他是赵普的同乡——幽州人,是辽国的进士。《长编》卷10,至道二年(996年)九月载,琪粗有文学,颇谐给,周知人之情伪,尤通明吏术。本传称其素有文学,颇谐捷,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尤通吏数。部有冤狱,琪辨之,免死者三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太宗将加擢用,为卢多逊所沮。究其原因,除了宋琪与赵普交好外,他尤通吏数,恐也是一个因素。

辛仲甫,《宋史》有传。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显德元年(954年),郭崇镇澶渊,仲甫为掌书记,曾雪冤狱。赵普向太祖推荐,称他文武兼资,被擢用。

张齐贤,《宋史》有传。孤贫力学,有远志。中举后,初通判衡州,时州鞠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为地方官,颇有善政。知代州,曾击退辽军进攻。知河南府,时狱有大辟将决,齐贤至,立辨而释之。史称其议论慷慨,有大略,以致君自负,留心刑狱,多所全活。赵普曾向太宗力荐他为执政,说他素蕴机谋,兼全德义。卷郭贽,为赵普所重,《宋史》有传。曹彬为弭德超所诬,贽极言救解,深为宰相赵普所重。从本传看,他也不是一个文学之臣。

刘昌言,《宋史》有传。赵普镇南阳(邓州),重昌言有吏干。普留守西京,表为通判,委以府政。赵普死后,昌言感知遇之恩,为其经理家事。

王化基,为赵普所不喜。据《东都事略》本传,他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知岚州,宰相赵普以为骤用人,非有益于治也,改淮南节度判官。《玉壶清话》卷8载此事,说赵普学术平浅,而称化基尤善为诗。于此可知,赵普不喜化基,还是因其乃文学之臣,无吏治才干。

卢多逊看重之人,史载不多,从李穆这一例看,是文学之臣,不以吏道称。

李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宋史》有传。开宝五年(972年),太祖谓多逊日:“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多逊日:“穆操行端正,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太祖日:“诚如是,吾当用之。”太祖说李穆只有辞学,卢多逊也未道及吏道,可知李穆是文学之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