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可供中职、中专护理专业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创新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中职中专教材,数理化,
品牌: 黄力毅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564117122
·条形码:978756411712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创新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儿科护理(可供中职、中专护理专业用)》分绪论、生长发育、小儿的一般护理、住院患儿的护理等十五章内容。为了巩固知识和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书后还附有两套模拟试卷。在编写体例上,本教材突出“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护理诊断为核心”的模式,将护理程序有机地贯穿于教材始终,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书可供中职、中专护理专业的学生使用。
编辑推荐《儿科护理(可供中职、中专护理专业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创新教材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第二节 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一、儿童生理功能特点
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三、儿科临床特点
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
四、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七、青春期(少年期)
第四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二、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第一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二节 体格发育及评价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二、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三、神经系统的发育
四、体格生长发育的评价
第三节 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一、感知觉的发育
二、运动功能的发育
三、言语的发育
四、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估
第二章 小儿的一般护理
第一节 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护理
一、新生儿期的护理
二、婴儿期的护理
三、幼儿期的护理
四、学龄前期的护理
五、学龄期的护理
六、青春期的护理
第二节 散居儿童护理管理
第三节 群居儿童的护理管理
一、托儿所、幼儿园的保健原则
二、学校卫生指导
第四节 小儿体格锻炼与游戏
一、体格锻炼
二、游戏
第五节 预防接种
一、计划免疫
二、获得性免疫
三、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四、几种主要生物制品的特点
第三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科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
一、儿科门诊
二、儿科急诊
三、儿科病房
第二节 与小儿沟通的技巧
一、小儿沟通特点
二、与小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第三节 小儿用特点
一、各年龄期小儿用药特点
二、药物的选用
三、给药方法
四、药物剂量计算
第四节 儿科基础护理
一、患儿饮食护理
二、皮肤护理
三、心理护理
四、促进休息与睡眠护理
五、住院护理常规
六、观察与记录
第四章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一节 一般护理法
一、一般测量法
二、儿童床使用法
三、臀红护理法
四、约束法
五、更换尿布法
六、婴儿盆浴法
第二节 协助检查的操作
一、颈外静脉穿刺术
二、股静脉穿刺术
第三节 协助治疗的操作
一、头皮静脉输液法
二、光照疗法
三、暖箱使用法
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一、能量的需要
二、营养素的需要
第二节 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二、人工喂养
三、辅助食品的添加
第三节 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病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第六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一节 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
一、正常足月儿的特点
二、新生儿常见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三、正常足月新生儿的护理
第二节 早产儿的护理
一、早产儿的特点
二、早产儿护理
第三节 新生儿疾痫患儿的护理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护理
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四、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护理
五、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
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七、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
第三节 小儿腹泻
第四节 体液紊乱患儿的液体疗法及护理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二、小儿常用的溶液及其配制
三、婴儿急性腹泻的液体疗法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怖炎患儿的护理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二、生理特点
第二节 肾小球疾病分类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三、遗传性肾小球疾病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第五节 泌尿道感染患儿的护理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毕竟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
一、小儿造血特点
二、小儿血液特点
第二节 小儿贫血慨述
一、贫血的分度
二、贫血的分类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儿的护理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节神经系统常用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二、运动检查
三、反射检查
第二节 化脓性脯膜炎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第十三章 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风湿热患儿的护理
第十四章 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流行病学
三、小儿结核病的特点
四、辅助检查
五、预防
六、治疗原则
第二节 原发型肺结核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第十五章 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惊厥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模拟试题(试卷一)
模拟试题(试卷二)
……[看更多目录]
序言根据全国卫生类教材评审委员会对规划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在本次教材编写中我们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依据,认真参照和总结国内护理专业各层次的教材与相关资料,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对护理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和更新,力求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力求体现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教材的实用性与先进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本教材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在每章后附以复习思考题,以便于教学及学生实践操作。
在编写体例上,本教材突出“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护理诊断为核心"的模式,将护理程序有机地贯穿于教材始终,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适应现代儿科护理的需要。由于首次编写创新型中等职业教材,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希望本套教材更能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恳请各兄弟学校的同仁批评指正。
文摘插图:


(三)预防感染
1.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室应采取湿式清洁,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30分钟。护理人员人室前应更换清洁衣、帽及鞋,护理新生儿前后应严格洗手,无菌操作,定期监测室内空气、物品和工作人员的手及咽拭子。工作人员或新生儿如患感染性疾病或带菌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做好皮肤护理
新生儿衣服应清洁、宽大、柔软、棉布品,不用纽扣。注意眼睛、鼻腔、口腔、外耳道的清洁护理。体温稳定后即可沐浴,室温维持在24~28℃,水温应保持38~40℃,每日1次,注意头颈、腋窝、手掌及其他皮肤皱褶处的清洗,可先用消毒植物油拭去皮肤皱褶处过多的胎脂。洗净后用软毛巾轻轻拭干,涂抹少许爽身粉。每次大便后用温开水冲洗臀部,拭干,必要时涂消毒植物油。尿布可用吸水性强的软棉布。勤换尿布,防止臀红及尿布疹。
3.保持脐带清洁干燥
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干燥,一般生后3~7天残端脱落。脐带脱落后,脐窝如有黏液或渗血,应涂抹碘伏消毒或重新结扎,如有肉芽组织,可用5%~10%硝酸银溶液点灼,如有化脓感染,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后碘酒消毒。
4.预防接种
详见第二章第五节。
(四)健康指导
1.提倡母乳喂养母婴同室,通过肌肤、言语、眼神的交流增进母婴感情,增加母亲喂乳信心,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展。生后30分钟内即可让母亲怀抱新生儿使其吸吮母乳,以促进母亲乳汁分泌,防止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提倡按需哺乳。不能母乳喂养者先试喂5%~10%葡萄糖水,无异常者可给予配方乳,每3~4小时1次。乳具应严格消毒。
2.宣传有关育儿保健知识
教会喂养、保暖、皮肤护理、换尿布、沐浴、穿衣等护理方法。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精神、哭声、吮乳、面色、皮肤、脐部、大小便及睡眠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喂乳时婴儿吸吮有力、安静,无呼吸困难、哭闹;喂乳后婴儿有满足感或安然入睡,无呕吐、腹胀及腹泻等。每日测体重1次,体重应每日增加约15~30 g(生理性体重下降期除外)。体重是反映小儿营养状况的可靠指标,要确保测量值精确。
3.新生儿筛查
对疑有先天性疾病者,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和半乳糖症等,建议去相关机构进行新生儿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