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性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各时代文学评论与研究,
品牌: 彭运生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0478399/9787500478393
·条形码:978750047839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文学与人性》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人性概念是直接从文学作品中抽象出来的概念:人性是目的与智慧的统一体,是运用智慧实现目的的过程。人性概念有足够的理论生长能力,其科学性或者理论魅力体现为对文学作品,甚至绘画作品的解释能力。根据这个概念,可以对灵感、悲剧、艺术技巧、人物形象以及意境等几乎所有传统诗学术语,作出崭新的理解。
作者简介彭运生,哲学博士,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理论、哲学与宗教学。曾发表论文多篇,著有《从文学到哲学》。
编辑推荐《文学与人性》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朱良志先生序
自序
上编
人性概念的解释能力
文学灵感研究
论三种技巧
结构与本质
文学作品的有机性
“无穷之意”与“内在的雄辩”
文学批评:问题的形成与解答
谈“摘句欣赏”
悲剧到底是什么——以《哈姆雷特》为例
诗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美学幻想录
美学杂论
理论科学的实质
中编
悖论是文学杰作
《红楼梦》中的天工与人力
《红楼梦》研究的障碍是什么
《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与主要人物
《红楼梦》中幽默的分类研究
超越“人物性格分析”是《红楼梦》研究的突破口
林冲有性格吗
窦娥既不善良更不弱小
《五灯会元》中的“行为艺术”
人性概念与八大山人的绘画
下编
谁是真正的舞蹈者
感觉与诗学
论亚里斯多德所言可然律或必然律
论“兴”
严羽之所言妙悟
“境界(意境)”不是科学概念
《人间词话》的解释意图
宗白华所言意境
诗学真理与文学史写作——评郭英德、过常宝《中国古代文学史》
读张法《美学导论》札记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初次接触运生先生的作品,是一篇关于八大山人绘画的对话,当时我正在作这方面的研究,这篇对话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在对话中,作者诠释八大山人作品中的生命内涵,有一幅荷塘小鸟图,一只小鸟悠闲地立在小荷之上,打着盹儿,非常有意思,运生先生说,“热爱家”是这幅作品的灵魂,说得非常好。
运生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我来到北大工作时,他已经毕业离开了,所以无缘相见。通过他的研究作品我们相识,并且从他的作品中获得精神享受和启发,实在是令人高兴的事。他为人敦厚而热情,为文也是如此。他的新作出版让我写几句话,高情盛意,无以推托。这里只是写一些读后的感受,权当我对运生先生新作出版的祝贺。
将要出版的这部文集是运生先生多年思考的结果,是他在哲学与艺术领域耕耘的收获,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基本思想观点,其中有不少发人深省的思想,有很多读起来趣味盎然的篇章。
文摘上编
人性概念的解释能力
二 人性概念与最高自然美(自然科学)
人性概念可以启发我们去发现同样作为本体的“大自然”(或者“天”、造物主,等等)。“大自然”也是目的与“完满智力”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完满智力”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大自然的完满智力表现为为了目的的实现而创造条件。
自然美是分等级的。最高自然美与大自然的完满智力是一回事。换言之,一旦我们感受到了最高自然美,那就意味着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完满智力。
《庄子?齐物论》提及“天籁”,这个“天”即是上所言大自然。南郭子綦因为感受到了“天籁”而“形如槁木、面如死灰”。“天籁”即是“天之籁”,“天”首先是目的性的——它要创造出自己的音乐,而且,这个“天”在实现此目的时又体现出了智慧性——它用风儿去吹拂众窍。
“天”的智慧性还有具体的表现:当“天”想要创造出“小和”的时候,它就动用“泠风”;当“天”想要奏出“大和”之音的时候,它就加大风力,使之成为“飘风”;而当“天”想要创造出寂静(“虚”)的时候,它就让大风停歇下来(“厉风济”是也)。总之,“众窍”即是“天”所使用的“乐器”,而风即是“天”吹奏“众窍”时所用的“气息”。
后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的“本钱”不多,所以我无法追求博学;我教的那些大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而且也没有多少耐性,所以我在课堂上没必要卖弄,却必须避免平淡无趣;我内心里对不同寻常的事物怀有期待之情,所以我只好“深挖一口井”。这三点决定了我的研究路数,这本书是它们的产物。
我在这里要感激张方博士、张婷婷博士,还有我所在教研室的主任黄婉滢大姐。
为本书赐序的朱良志先生,是第一个在学术上对我的研究作出认真鉴定的学者。
如果这本书能带来一点点光荣,那么,其中一份属于本书的责任编辑刘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