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经济研究文库)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经济,各流派经济学说,

作者: 张兴胜 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2-1字数: 259000版次: 1页数: 322印刷时间: 2002/02/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49658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的大型综合性系列丛书—经济研究文库——之8。

全书以中国转型时期中的金融支持政策为主线,着重对该政策实施的背景、成因、绩效及其“效率损失” 和政策的“合理边界” 等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在中国渐进改革进程中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金融政策及制度变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当前中国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思路。

全书共分8章。具体内容包括:导论—经济发展绩效与金融政策选择、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困境;转型与发展协调战略的制定和要求;公有经济部门的资本形成;居民部门的金融剩余动员;转型时期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政策的绩效评价—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与渐进改革逻辑、金融管制的效率损失和风险累积;金融支持政策的合理边界及转换思想等。

概括而言,作者在该著作中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观点:其一,政府制定和实施的金融支持政策是实现“转型与发展协调战略” 的必然选择。其二,政府实施的金融支持政策是以巨大的经济“效率损失” 和银行的“不良资产积累” 为代价的,主要表现为政策成本在上升,经济收益在下降。随着改革的深化,这种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其三,因此,在金融支持政策“趋近其合理边界” 时,为了适应新形势,应即时推进金融改革,实现由金融支持政策向金融市场化的转变。

本著的主要特色是:选题新颖、内容论述有创意,全书结构安排逻性强,文字流畅。

读者对象:金融决策机构领导、金融工作者,经济理论工作者,全国大专院校经济系金融专业以及全国各金融学院师生。

作者简介

张兴胜,男,1971年9月出生于甘肃武山。1990-1997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相继获得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7-200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攻读并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论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0年度优秀博士论文奖,本专著是在博士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扩展与深化而成。曾主编论著一部,合译经济学经典著作一部,发表《国有银行双重目标约束下的代理人风险》等论文近40篇。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经济发展绩效与金融政策选择

二、金融发展及金融改革困境

三、问题的提出

四、研究角度和方法论

五、本书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转型与发展协调战略的制定和要求

一、分析的逻辑起点:转型与发展协调战略的制定

二、转型与发展协调战略的两个基本要求

三、转型发展的初始条件

第三章公有经济部门的资本形成

一、转型以来的资本形成

二、公有经济部门的资本形成困境

第四章居民部门的金融剩余动员

一、金融途径筹资来源的理论分析

二、居民部门的金融剩余增长

三、财政动员与金融动员:从信息成本角度考虑

四、父于“经济巾场化的次序”问题

第五章转型时期的金融管制和金融支持

一、两种金融动员方式

二、管制性金融动员;政府的金融管制

三、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第六章金融支持政策的绩效评价(I):转型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与渐进改革逻辑

一、金融支持政策的增长效应

二、货币发行收益及其分配效应

三、金融支持政策的结构调整效应

四、金融超前市场化的风险

第七章金融支持政策的绩效评价(II):金融支持政策的效串损失和风险累积

一、金融管制的效率损失

二、国有银行的代理人风险

三、国有银行不良债权的累积膨胀

第八章金融支持政策的合理边界及转换思路

一、金融支持政策的合理边界

二、一个改革思路:两条主线扩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媒体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