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各时代文学评论与研究,
品牌: 刘德清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页码:39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01340903
·条形码:978750134090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共分为三编:先唐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唐宋文学与区域文化研完、元明清文学研究。每编下各收录与之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论文若干,全书共计收入论文55篇。这些研究论文中,既有对部分古典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也有从宏观角度进行的综合文化研究;既有对区域性的文学、文化现象的剖析,也有对传统文化领域的综合考察;既有对考据论证等传统治学手段的运用,更有对解释学、传播学、宗教学等新兴学科理论的尝试运用。总之,该书所收各篇论文,强调站在一个较高起点的文化研究视野下,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相关论题进行研究与探索。
编辑推荐《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文学研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原名书目文献出版社,1979年成立。1996年更名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改为现名。
本社是文化部主管、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央级出版社。2009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首次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定为一级出版社,并授予“全国百佳出版单位”称号。
建社三十年来,依托国家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并与各图书馆密切合作,形成了两大专业出版特色:一是编辑出版图书馆学和信息管理科学著译作,出版各种书目索引等中文工具书。二是整理影印中文古籍等各种稀见历史文献;此外还编辑出版各种文史著作和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设有社长总编办公室、财务部、营销策划部、古籍影印编辑室、图书馆学情报学编辑室、综合编辑室、文史编辑室、中华再造善本编辑室、发行部、储运部等部门。
目录
前言
先唐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
《诗经》省略句浅析
《离骚》的分段及其叙事与幻想
试论王逸《楚辞章句》的文学阐释
试论王逸对《楚辞》楚地祭祀文化的阐释视阈
浅论曹丕诗歌中“清丽”的审美特征
雄才高志铸诗篇——读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
徐陵与近体诗的形成
盟誓、司盟及先秦契约档案管理
生存权与发展权:孟子对农民的两大关注
唐宋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
中晚唐“两浙隐逸群”的形成和隐士的精神蜕变
关于欧阳修的“庐陵身份”意识之探析
勤政为民系心于农——由诗歌看欧阳修的恤农思想
欧阳修《诗经》研究简论
寻找诗人的世界,还原诗歌的历史——欧阳修“诗本义”诗学阐释
范仲淹神道碑公案考述
杨万里与洪迈交恶考论
杨万里咏梅诗与诚斋体活法
论杨万里的讽刺诗及其诗学底蕴
崇尚“自然”——试论刘辰翁文学创作观
刘辰翁词作遗民心态与佛道思想
《须溪词》思想探析
试论韩愈文气说对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影响
元明清文学研究
金元四词集考辨
杜诗三笺与钱谦益诗史观的深化
史湘云独特的童稚美及其文化成因
《西游记》作者与道教内丹学
《西游记》对佛道典籍的袭用现象略析
《西游记》中“真经”的内丹学寓意
章学诚与袁枚诗学差异发微
同治间抄本《碧筠斋古本北西厢》考
试析槃硕硕人对《西厢记》的改编
林纾文法思想对桐城家法的坚持与突破
古人的诗体难易论
……[看更多目录]
序言这本集子的问世,是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建设结出的一颗硕果。本学科基础早在1958年井冈山大学成立时业已奠定,1978年恢复办学以来,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并随着井冈山师范学院、井冈山学院及井冈山大学的成立而不断发展壮大,相继入选江西省高校“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2008年学科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本学科队伍科研实力比较雄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13人(包括在读博士2人),硕士2人,其中有的还曾经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过研究工作,老中青结构合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拓展空间,是一支结构较合理、功底较扎实的学术梯队。这本集子收入的33篇论文,便是这支队伍近些年来在国内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的部分代表性论文,它的结集与出版,便是对他们此前学术研究的一个回顾和总结。
目前,本学科成员在中国古代文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有研究,特别是区域文化研究方面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并将导引学科今后的学术研究方向。如刘德清、萧东海等人的欧阳修研究、文天祥研究、杨万里研究,成果较突出,既具地方特色,又有全国意义,在国内外学界具有较大影响。此外,学科组成员在古代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富。在此基础上,本学科逐步凝炼成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其一,先秦两汉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本方向以邓声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侧重研究先秦两汉诗歌与诸子散文,发掘其中潜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一定的特色:1.重视“诗骚”与《论语》、《孟子》等诸子散文研究,以历史与哲学为基本点。
文摘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周书·庾信传》载徐陵父子与庾信父子在梁太子萧纲宫中,诗文以“徐庾体”著称;《陈书·徐陵传》载徐陵人陈,号为“一代文宗”。徐陵在梁、陈二朝文坛影响较大。
徐陵所处的时代,正是诗歌从永明体向近体演变过渡的时代。在徐陵生前15年左右(即永明末年),永明体代表诗人沈约、王融等已经自觉地运用四声的规律写作诗歌,讲究声律的永明体诗开始风行;在徐陵卒后90年左右(即唐上元、仪凤之间),唐人元兢提出了律诗粘对的正确规则。那么,在徐陵所处的时代,即梁、陈时期,诗歌声律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诗人们是否仍然遵循着永明体,还是有所变革呢?为唐朝律诗格律的形成准备了什么呢?笔者试图通过对徐陵五言诗歌声律情况的分析,并与沈约、庾信、庾肩吾、阴铿等诗人的诗歌作比较,探究出诗歌由永明体向近体演变的轨迹以及徐陵在此演变过程中的创作实绩。
一、徐陵诗声病分析及与沈约诗之比较
分析徐陵五言诗歌声律情况,必须先分析徐陵诗歌与永明体之关系。永明体是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的一种讲究声律的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