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艺蜡染民族风情画礼品装之背新娘

分類: 礼品箱包,礼品,
品牌: 苗艺蜡染
品牌简介北京苗族民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著名民间艺人青林海先生(获得媒体中国蜡染第一任称号)创办。青林海先生担任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家纺行业协会理事等多种职务。其蜡染作品比如“苗族传说”、“鱼龙传说”、“凤凰传说”等荣获山花奖和联合国教科文金奖。苗艺蜡染深受白领、企业、外国友人和文艺界等人士喜爱。许多展会和博物馆争相收藏或购买。
基本信息·产地:贵州
·材质:苗族土布
产品描述苗艺蜡染民族风情画
尺寸:95*70厘米
苗艺蜡染民族风情系列典雅大方、美观实用、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系有“中国蜡染第一人”著名民间艺人青林海先生创办的北京苗族民族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制作出品。青林海先生担任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家纺行业协会理事等多种职务。其蜡染作品比如“苗族传说”、“鱼龙传说”、“凤凰传说”等荣获山花奖和联合国教科文金奖。苗艺蜡染深受白领、企业、外国友人和文艺界等人士喜爱。许多展会和博物馆争相收藏或购买。
蜡染是我国苗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蜡染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581--907年)。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一代传一代,可以说,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染就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称之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苗族蜡染,最早出于巫术礼仪的古老传说:蝴蝶妈妈生下十二个蛋,其中一个孵化成苗族祖先姜央。智慧勤劳的姜央为了祭祀缅怀祖先,预示繁衍后代,而用树脂模仿蝴蝶涂于女人的背和腹。这就是从巫术到艺术的启蒙。后来有了蜂蜡和青铜器,苗民们才使用铜质的蜡画刀,蘸上熔化的蜡在白布上描绘成各种图案,然后将其于蓝靛中浸染,再经漂洗脱蜡,遂得蓝底白花。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蜡染是少数民族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它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安顺、普定一带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
蜡染的价值:
——蜡染艺术在少数民族地区世代相传,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中国极富特色的一株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图案以写实为基础。艺术语言质朴、天真、粗犷而有力,特别是它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天真的想象,含有无穷的魅力。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蜡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祥,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适合现代的审美要求
使用说明关于蜡染冰纹的说明:
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的图案的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决不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要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更丰富。现在蜡染多用于制作工艺服装、壁挂、台布等。苗族擅长蜡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中国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项目。文化及内涵的代表,不管是装饰收藏还是馈赠都是理想选择。
包装说明·包装长度:35.00 厘米
·包装宽度:31.19 厘米
·包装高:3.81 厘米
·包装重:322.0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