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意识材料与化学品加工(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terials and Chemicals Processing)

分類: 图书,科技,化学工业,化工基本理论,
品牌: Myer Kutz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5217042
·条形码:978711521704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terials and Chemicals Processing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环境意识材料与化学品加工》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在环境意识材料和化学品加工方面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方法理论,为国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提供了借鉴,对解决材料和化学品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矿工程、减少金属制造的废弃物、化学处理产业的生命周期评估、工业废弃物审计、废水处理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等。
《环境意识材料与化学品加工》可为化学工业和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目录
第1章采矿工程1
1.1引言1
1.2采矿的活动范围1
1.3传统的采矿实践2
1.4具备环境意识的采矿实践2
1.4.1勘探3
1.4.2开发5
1.4.3采掘8
1.4.4复垦13
1.4.5闭矿18
1.5案例研究19
参考文献21
第2章金属制造业的减废措施23
2.1矿场废弃物24
2.1.1尾矿蓄水池——规划和运行25
2.1.2湿法冶金废弃物27
2.1.3酸性矿山废水28
2.2化工冶金废弃物29
2.2.1高温冶金加工废弃物30
2.2.2湿法冶金加工废弃物33
2.3结束语38
参考文献39
第3章化学处理工厂的生命周期评估41
3.1化学处理工厂的生命周期41
3.2工厂生命周期的经济特点42
3.3工厂生命周期的环境特点44
3.3.1清洁生产的概念44
3.3.2产品生命周期45
3.4废弃物最少化策略46
3.4.1反应器中的废弃物最少化46
3.4.2分离设备中的废弃物最少化47
3.4.3公用设施系统中的废弃物最少化48
3.4.4运行和维护中的废弃物最少化49
3.5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学50
3.5.1生命周期评估的基本步骤51
3.5.2环境影响的降低与成本53
3.5.3持续发展与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的应用54
3.6清洁生产经济学54
3.6.1管理废弃物的成本54
3.6.2环境的外部影响55
3.6.3经济激励手段55
3.6.4生态效率55
3.7可持续性56
3.7.1可持续性指标56
3.7.2可持续性的时间特点57
3.8工业生态学57
3.8.1澳大利亚工业生态学方法案例58
3.8.2工业生态学向材料和能源再回收的延伸59
3.9管理驱动59
3.10结束语60
参考文献60
第4章化工厂运营中的减废措施62
4.1引言62
4.1.1废弃物管理体系62
4.1.2本章中减废和污染防治的定义63
4.2污染防治方案的开发64
4.2.1污染防治时机的确定64
4.2.2在企业的管理结构、策略和实践中成功实施污染防治计划的综合方法70
4.3污染防治经济学73
4.3.1环境成本的评估和量化框架73
4.3.2美国化工化学工程师协会减弃技术研发中心对环境成本评价的总成本评估方法73
4.3.3杜邦公司的"污染防治工程评定十步法"74
4.4污染防治工具、技术和最佳实践概况75
4.4.1宏观规模的污染防治75
4.4.2中等规模的污染防治76
4.4.3微观规模的污染防治83
4.5结束语83
参考文献83
第5章工业废弃物的审计87
5.1概述87
5.2废弃物的最少化计划88
5.3废弃物的最少化周期89
5.4废弃物的审计90
5.4.1第1阶段:废弃物审计的准备工作91
5.4.2第2阶段:目标工艺的预评估96
5.4.3第3阶段:评估98
5.4.4第4阶段:综合与初步分析102
5.5结束语105
参考文献105
第6章逆向生产系统:利用废料进行生产106
6.1引言106
6.2背景107
6.2.1收集和加工网络的相互依存、可行性和发展107
6.2.2不确定性和全球物料的流通108
6.3策略设计模型110
6.3.1分散式逆向生产系统111
6.3.2集中式逆向生产系统112
6.4实验比较114
6.5总结和结论117
6.6致谢117
参考文献118
第7章替代性建筑材料的环境生命周期分析122
7.1引言122
7.2生命周期评价——基础知识122
7.2.1生命周期清单123
7.2.2生命周期影响评价123
7.2.3生命周期评价实际应用124
7.2.4生命周期评价最新研究成果125
7.3生命周期清单——框架设计和数据收集127
7.3.1数据的收集127
7.3.2行业描述127
7.3.3单元操作128
7.3.4物料流和分配方法128
7.3.5范围、目标和边界128
7.4生命周期的输入和输出129
7.4.1采掘输入、可再生输入和采购输入比较129
7.4.2购入原料与回收原料130
7.4.3输出质量平衡表131
7.4.4输出分类131
7.4.5总体排放和现场排放134
7.5生命周期评价134
7.5.1开发影响的范围134
7.5.2输入型范围与输出型范围135
7.5.3危害最大的有毒物质举例136
7.5.4范围加权计算137
7.6改进分析:不同住宅设计的比较138
7.7生命周期影响和生命周期评价的优缺点140
7.7.1锁定系统影响140
7.7.2横向研究与动态研究140
7.7.3时间价值141
参考文献141
第8章污水处理工程143
8.1引言143
8.2污水处理的策略及要求143
8.3物理处理技术147
8.3.1空气吹脱147
8.3.2固相清除:澄清与沉降147
8.3.3过滤148
8.3.4浮选149
8.3.5除油除脂150
8.3.6蒸发150
8.4化学处理技术151
8.4.1中和151
8.4.2沉淀151
8.4.3化学氧化还原153
8.4.4湿式氧化和超临界水氧化154
8.4.5电化学法155
8.4.6吸附和离子交换156
8.5废弃物的生物处理157
8.5.1处理工艺157
8.5.2活性污泥工艺157
8.5.3序批式反应器158
8.5.4膜生物反应器158
8.5.5生物曝气滤池159
8.6结束语160
参考文献160
第9章减小包装对环境的影响163
9.1引言163
9.2包装的功能163
9.2.1保护功能164
9.2.2配送功能164
9.2.3家庭功能164
9.2.4中介功能165
9.2.5广告功能165
9.2.6形象功能165
9.2.7价值形成功能165
9.2.8减废功能165
9.3包装材料166
9.3.1纸/纸板166
9.3.2玻璃166
9.3.3钢167
9.3.4铝167
9.3.5塑料167
9.3.6复合材料168
9.3.7可降解塑料169
9.3.8木材169
9.4包装材料消费170
9.5能耗171
9.6包装在污染中的角色172
9.6.1垃圾172
9.6.2水污染173
9.6.3空气污染173
9.6.4固体废料173
9.7包装材料的环境评价173
9.8用后包装回收174
9.8.1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包装174
9.8.2包装的减废措施176
9.8.3废弃物管理方案的选择176
9.8.4包装的回收176
9.8.5塑料包装的回收177
9.8.6原料回收178
9.8.7机械和原料回收比较179
9.8.8玻璃的回收180
9.8.9钢材的回收180
9.8.10铝质包装的回收181
9.8.11多维材质包装的回收181
9.8.12包装中回收材料的安全181
9.8.13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处理182
9.8.14作为能源的用后包装182
9.8.15木制包装的回收183
9.8.16取自废弃物的建材183
9.9包装系统183
9.10包装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186
9.11结束语187
参考文献187
第10章环境保护与水处理192
10.1引言192
10.2环境保护192
10.2.1问题与挑战192
10.2.2水处理的潜力及其局限性193
10.3水处理中的单元操作193
10.3.1沉淀194
10.3.2还原沉淀196
10.3.3电解198
10.3.4电动修复198
10.3.5吸附198
10.3.6生物吸附200
10.3.7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200
10.3.8薄膜处理201
10.3.9泡沫分离处理202
10.4结束语203
参考文献203
第11章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固体废弃物分离的单元操作及设备综述211
11.1引言211
11.1.1再利用及回收:资源保护的必要性211
11.1.2固体废弃物回收的科学基础212
11.2固件废弃物取样及特征描述212
11.2.1卡车荷载取样213
11.2.2增量取样213
11.3粉碎213
11.3.1影响粉碎设备选择的因素213
11.3.2固体废弃物粉碎设备的类型214
11.4分类218
11.4.1振动筛218
11.4.2滚筒筛(旋转筛)219
11.4.3圆盘筛220
11.5手工分拣与电子分拣221
11.5.1手工分拣流水线的设计标准221
11.5.2光电分拣222
11.6密度(重力)分选223
11.6.1空气集中器224
11.6.2除石机225
11.6.3空气旋风机226
11.6.4重介质分离器226
11.7磁分离与静电分离226
11.7.1磁分离227
11.7.2涡流分离231
11.7.3静电分离232
11.8弹道分离233
11.9泡沫浮选233
11.10进料和传送系统234
11.10.1进料器234
11.10.2传送系统235
11.11产品的聚结(制块和制球)238
11.12压实(打包)239
11.12.1压实机239
11.12.2打包机239
11.13产品的储存240
11.14结束语241
参考文献241
第12章用后回收塑料的处理243
12.1引言243
12.2背景243
12.3减少废弃物的方法247
12.3.1减少247
12.3.2重新使用248
12.3.3回收248
12.4能量的节约与再生250
12.4.1球丸燃料250
12.4.2回收面临的挑战251
12.5塑料的用后回收处理251
12.5.1收集、清理和分离251
12.5.2材料回收设备252
12.5.3处理分离的塑料253
12.5.4混合塑料256
12.5.5化学回收257
12.5.6高温分解257
12.5.7可降解塑料258
12.6用后回收聚合体制成品258
12.7生命周期分析259
12.8可持续设计260
12.9经济因素及未来前景261
参考文献261
第13章超临界水氧化262
13.1引言262
13.2超临界水的性质262
13.3超临界水氧化(SCWO)工艺267
13.4SCWO的历史与现状271
13.5SCWO研究工作278
13.5.1物理性能测定278
13.5.2总动力学和元反应的网络建模279
13.5.3催化作用282
13.5.4盐相平衡282
13.5.5盐成核及生长283
13.5.6腐蚀283
13.6SCWO加工的实际问题284
13.6.1供料285
13.6.2反应器类型287
13.6.3反应条件289
13.6.4溶解度和相特性290
13.6.5腐蚀处理293
13.6.6盐和惰性固体的处理296
13.6.7排出物的质量297
13.7SCWO许可条件299
13.8SCWO经济学300
13.9结束语303
参考文献304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