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全集
分類: 图书,哲学,伦理学,个人修养,
品牌: 李宗吾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页码:37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807428121
·条形码:97878074281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厚黑学全集》同样是一个厚黑,用它来图谋自己个人的私利,是极端卑劣的行为,用它谋划大众的公利,是至高无上的道德。
作者简介李宗吾(1879-1943),四川人,清末与民国时期学者,自号“厚黑教主”。原名世全,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夫子。25岁思想大变,认为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为宗吾。其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离任时清贫潦倒。被誉为“影响中国文化的20大奇才怪杰之一”。
编辑推荐人问:“要如何才不失败?”我说:“你须先把厚黑史观、厚黑哲理与夫厚黑哲理之应用彻底了解,出面应事,才可免于失败。兵法曰,先立于不败之地,又曰,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厚黑学亦如是而已。
读过中外古今的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的《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
——林语堂
李宗吾的厚黑学,听说现在还很畅销,台湾、香港、大陆,很多人都喜欢看。李宗吾是四川人,自称厚黑教主。所谓厚黑,脸厚心黑也。我同李宗吾还有一段因缘,在我的印象里,李宗吾一点也不厚黑,可以说还很厚道。
——南怀瑾
圣哲们为我们界定了善恶是非的意义,盼望人问有规范约束。实际的情形,人类还是不脱自私自利的兽性,大多数人不会掩饰,遂以愚陋卑鄙见之于言行,倒也不脱原形。与此等人相处,一见即有戒心,是以此等人,正如路旁的污泥,避之则吉,不成大患;另有一些人,貌忠信而居心险恶,则是道路上的陷坑,防不胜防。李宗吾所谓“厚黑”之人,即是此辈。
——许倬云
李宗吾先生“厚黑传习录”三大法宝中的“办事二妙法”,内容更为精彩,非有绝世之姿,恐怕真有点领会不动也。二妙法者,一为“锯箭法”,一为“补锅法”。
——柏杨
目录
序言:迂老自述(李宗吾自传)
第一篇厚黑学
自序
一、绪论
二、厚黑学论
三、厚黑经
四、厚黑传习录
五、结论
附:古文体之《厚黑学》
第二篇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
自序一
自序二
一、性灵与磁电
二、孟苟言性争点
三、宋儒言性误点
四、告子言性正确
五、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
六、人事变化之轨道
七、世界进化之轨道
八、达尔文学说之修正
九、克鲁泡特金学说之修正
十、我国古哲学说含有力学原理
十一、经济、政治、外交三者应采用合力主义
第三篇厚黑丛话
自序
致读者诸君
厚黑丛话卷一
厚黑丛话卷二
厚黑丛话卷三
厚黑丛话卷四
厚黑丛话卷五
厚黑丛话卷六
第四篇我对于圣人之怀疑
自序一
我对于圣人之怀疑
第五篇社会问题之商榷
自序
一、公私财产之区分
二、人性善恶之研究
三、世界进化之轨道
四、解决社会问题之办法
五、各种学说之调和
第六篇中国学术之趋势
自序
一、老子与诸教之关系
二、宋学与蜀学
三、宋儒之道统
四、中西文化之融合
附录一
一、我的思想统系
二、怕老婆哲学
三、六十晋一妙文
附录二:厚黑人物传略
一、汉高祖:刘邦
二、魏武帝:曹操
三、晋宣帝:司马懿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第一篇厚黑学
自序
我于民国元年,曾写一文曰《厚黑学》,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目《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日《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日《社会问题之商榷》。近年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唯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加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
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重印,我觉得二书有许多地方,应该补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觉麻烦。因于丛话中,信笔写去,读者只读丛话,即无须再读二书,因二书的说法和应该补充之点,业已融化丛话中了。
十六年刊《宗吾臆谈》,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会问题之商榷》,吴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杨君仔耘均作有序。一并刊列卷首,聊作《厚黑丛话提要》,俾读者知道丛话内容之大概,苟无暇晷,即无须再读丛话。
《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业已各检二本,寄存四川图书馆,因忆自非家中尚有数本,撮取来一并邮寄南京、北平及其他图书馆存储,借表现在所写《厚黑丛话》与昔年思想仍属一贯也。
二十五年四月十二日李宗吾于成都
一、绪论
我读中国历史,发现了许多罅漏,觉得一部二十四史的成败兴衰,和史臣的论断,是完全相反的;律以圣贤所说的道理,也不符合。我很为诧异,心想古来成功的人,必定有特别的秘诀,出于史臣圣贤之外。我要寻它这个秘诀,苦求不得。后来偶然推想三国时候的人物,不觉恍然大悟:古人成功的秘诀,不过是脸厚心黑罢了。
……